浅谈引导学生计算机入门的路径
2015-03-18刘浪
刘浪
(达州市中医学校,四川 达州 635000)
浅谈引导学生计算机入门的路径
刘浪
(达州市中医学校,四川 达州 635000)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新课程和新教学理念给教学工作者带来了新挑战。本文从诱导、导入、渐进、特教、实做、演练等多种路径,分析如何引导学生计算机入门,以便在教学中寻找一条快速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捷径,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计算机;入门路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入门是每位教师在开始新课前所必须运用的一种行为方式。如何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感知、理解教材的内容,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授课过程及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引导。面对看似复杂的计算机语言,如何引导学生入门显得尤为重要,引导得当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就如何引导学生计算机入门谈几点看法。
1 诱导路径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石。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兴趣和教育的统一,老师可采用诱导或启发的教学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路径包括激发、培养、巩固兴趣3个阶段。
1.1 激发兴趣阶段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按《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外,还应结合人们利用计算机取得显著成果的典型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有使课程对学生产生“诱惑”,学生才能产生兴趣,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创造力。
1.2 培养兴趣阶段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学习的道路只能靠学生自己走,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意图变为学生的行动。因为学生产生兴趣的原因各不相同,某些时候这些原因会使兴趣减弱甚至消失。所以,要对学生的兴趣加以培养,在培养中继续激发,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1.3 巩固兴趣阶段
自信是实现自我价值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或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的转化能够执行,从而巩固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 导入路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演的作用,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活动,进而进入新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导入路径常用悬念、复习、预习3种方式进行。
2.1 悬念导入
在计算机发展应用过程中,有许许多多让人“心悬”之例,“悬”是学习的起点,有“悬”才有问,有问才有得。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新知识来解答时,他们才会产生主动性、积极性,才会自愿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应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使学生投入到揭开“谜底”的探究中,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2.2 复习导入
学生对新课不感兴趣,多是因为教师引导方法不妥、路径不对。讲授新课前,要复习已学知识或与本课有关的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从而更好地导入新课。
2.3 预习导入
计算机知识、数据程序、操作技能等变化多样,学生很难掌握。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时,最好设置几个问题,然后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渐进路径
为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教师应采用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3.1 先易后难
教师通过讲解计算机发展史中的典型事例,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先讲授简单内容,再慢慢增加难度。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给予学生肯定、夸奖和赞许,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兴奋、积极的学习状态。
3.2 先学后教
要想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的学习态度,就必须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学会自学和发现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自学教材。
3.3 先教后训
教师授课时,先进行现场演示,然后让学生当堂练习。通过课堂作业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基本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同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为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打好基础。
4 特教路径
教学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能力有高有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大胆创新,因人而宜、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学质量。
4.1 因材施教
教师要对学生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方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家庭背景等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启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2 因教施练
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授课或单一的补习,要丰富学生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举办编制简单程序、制作简单表格、操作比赛,辩论赛和趣味游戏等活动。
5 实做路径
5.1 任务促进
教材内容分为若干章节,每个章节中有必须掌握的概念和知识,将其划分为多个子任务,通过完成一个个子任务促使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
5.2 实际操作
为了使知识面和思路有所扩展,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验和项目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5.3 技术研讨
通过对重点技术、综合应用、发展趋势以及部分理论知识的深入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5.4 团队合作
在授课过程中,将学生分为几个团队,每个团队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师安排,以知识竞赛、技能讨论、实际操作等形式,合作完成一个课目实验、操作任务。
6 演练路径
单一的课堂讲授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靠理论讲解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实验验证和动手实践,需要讲练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
6.1 当堂练习
首先提出学习任务,简单介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然后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中体会理论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如在介绍计算机结构时,先让学生认识各个部件、组装和安装程序、注意事项,教师分析其原理,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产生学习兴趣,再通过集中教学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6.2 自学自练
项目导向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可通过参加科研活动和实验设备研制工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还可组织开展计算机知识竞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主动,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
6.3 任务驱动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将枯燥乏味的知识、技能学习转变为寻找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教师以引导者、导师角色设计和分析情境,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同时提出任务,引导学生完成。如计算机维护、维修和调试中的诊断设备问题,以及完成模块拆装等工作,因此该内容常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6.4 多人合作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信息处理千变万化的,多人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较复杂系统的分析、研究和探讨适合采用分组方式进行。
总之,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路径多种多样,究竟采用何种路径,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但其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使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好、发挥好,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G421
B
1671-1246(2015)07-0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