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发式教学在护理专业心电图课程中的应用

2015-03-18许振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导联心肌细胞心电图

许振华

(广东医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启发式教学在护理专业心电图课程中的应用

许振华

(广东医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安排心电图的教学,并灵活运用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启发式教学;护理学;心电图

心电图是护理专业二年级健康评估课程的重要内容,由于其理论抽象晦涩、概念繁多复杂、学时相对较短,并且四年制护理专业开设的课程较多,学生学习任务重,在课余时间常不能有效地进行预习和复习,这些都是造成心电图课程难教难学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在心电图教学实践中逐渐探索启发式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心电图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心电图的理解,获得了学生和教学督导组的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学习认知的客观规律,设计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启发式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其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观[2],贯穿于心电图教学的整个过程。

2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环节

2.1 解构心电图教学的知识体系

心电图教学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心电图基础知识,是学习和理解各种心电图变化的基础和工具。第二个阶段是各种心电图表现,包括正常心电图、心房和心室肥大、心肌缺血和梗死、心律失常等内容。

心电图基础知识一直以来是心电图教学的最难点,其不仅涉及数学、物理、解剖学、生理学等多个学科,而且理论抽象深奥,容易导致学生对心电图学习望而却步,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引导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心电图教学成败的关键。通过分析心电图的二次投影理论,可知其基础知识体系主要包括3个方面[3]:(1)导联系统的知识体系,包括心电图机的电极连接方式、导联、导联轴、常规12导联系统等知识要点。(2)心电向量的知识体系,包括心脏传导系统、普通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电偶、心电向量等知识要点。(3)投影的知识体系,包括向量的平行四边形合成法则、向量的投影分解等。由于这3个知识体系在逻辑上是前后相连、逐层深入的关系,在教学中必须依次讲授,才能让学生构建自己的心电图基础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和理解各种心电图表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

教师作为启发式教学的主导者,要先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才能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学习心电图课程前,学生已修读完高等数学、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初步掌握了与心电图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条件。另外,护理专业招生有高考理科生和文科生,由于两者的基础不同,对一些抽象和复杂问题的理解,文科生常表现得较差一些。因此,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采用恰当的方式讲解教学难点和重点。

2.3 设计教学的内容和时间

开展启发式教学,教师必须理顺教学思路,在教学内容编排和时间分配这两方面进行缜密的设计。

心电图课本内容是高度归纳总结的知识点,学生难以把握和理解各内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导致学生无法在整体上把握心电图的学习方向和重点内容。为此,教师应以初学者的视角,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对课本内容进行重新编排,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和讲授顺序,必要时补充和添加课本外的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而不能简单机械地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去授课。

另外,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恰当地安排授课时间。第一个阶段的心电图基础知识分配了8学时,占心电图理论教学的2/5。由于这部分内容抽象复杂并且是分析各种心电图变化的理论基础,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4],如果时间分配不充裕且授课仓促,学生就难以理解心电图产生的原理,从而影响后续的心电图学习。第二个阶段安排12学时,根据心电图的产生原理推导和分析正常、心房和心室肥大、心肌缺血和梗死、心律失常等各种心电图的特征表现。

2.4 灵活运用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2.4.1 设问启发设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一个恰当的设问常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进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设问不是简单地去提问“为什么”或“是什么”,而应该是以激发学生兴趣或引入新的知识为目的去设计问题[5]。例如,在回顾了心肌细胞的两种类型及其生理特性后提问:心电图机是记录哪类心肌细胞的电活动?课本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绝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心脏传导系统的特殊心肌细胞,然后告知学生答案是心房和心室肌细胞,由于心房和心室肌细胞的数量远远多于特殊心肌细胞,其心电信号更强,故能被心电图机的体表电极记录下来。不管回答是否正确,通过设问加深了学生对心肌细胞的理解,并引发其对心电图机工作原理的好奇心。

2.4.2 比较启发比较是分析和探究事物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与方法。对教学中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知识点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学生辨别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比如在学习心电图产生的原理时,学生常误以为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曲线是心电图曲线的形成机制,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两者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心电图曲线是整个心脏无数个心肌细胞电活动在体表的综合表现,是测量心脏不同部位电活动的电位差,而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曲线只是反映单个心肌细胞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两者不是因果关系。在讲授心律失常时,首先根据激动起源和传导的不同,把心律失常分成早搏性质和异搏性质这两大类型,早搏性质的心律失常具有“提早、频率快、主动、取代”的特点,异搏性质的心律失常具有“推迟、频率慢、被动、替代”的特点。经过上述的比较分析,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心律失常的学习方向,不容易被纷繁复杂的心律失常内容所迷惑。

2.4.3 比喻启发对一些抽象复杂的概念和问题,运用恰当的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授心电图产生的原理时,把心电图机比喻成电压表,让学生认识到心电图机的描记笔相当于电压表的指针,心电图机的导联线和电极相当于电压表的探测笔,心电图曲线相当于电压表指针的偏转,由此学生更容易理解心电图机的工作原理。在介绍心肌梗死定位与导联的关系时,把导联轴比喻为观察心脏的视线,并在黑板上画图演示导联轴穿过某块心肌壁相当于看到这块心肌壁梗死。通过这样形象化的讲解,学生就不再需要死记硬背,达到了增强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4.4 直观启发生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模型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和增强教学效果。一张清晰准确的图片和一段逼真的影像动画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在讲授心肌梗死时,先利用心脏图片、血管造影图等多角度地展示冠状动脉在心脏表面的分布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左右冠状动脉的走行特点和供血范围,再逆向依次提问间壁、前壁、侧壁、下壁、后壁心肌梗死是哪支冠状动脉受累?学生就能快速掌握心肌梗死部位与冠状动脉的关系。在分析心脏的心电向量时,借助大号的心脏结构模型呈现心房和心室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学生就能在头脑中形成心脏结构的立体图像,继而理解心房和心室的心电向量在空间的指向。

2.4.5 案例启发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心电图与临床联系密切,正确判读心电图是护理本科生必须掌握的一项临床技能。在讲解完一种心电图特征后加入典型的临床案例,一方面可避免看图论图式教学的枯燥乏味,充实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锻炼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读心电图的能力。比如在讲解了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特征后,分别给出劳力性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的案例,让学生独自分析各自发病前、中、后的心电图表现并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让学生认识到心绞痛发作时才能记录到ST段的改变,发作前后的心电图基本无异常,其中劳力性心绞痛的ST段下移,而变异性心绞痛的ST段抬高。

2.4.6 逻辑启发由于心律失常的内容繁多复杂,学生不仅要掌握各种图形表现,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才能对各种心律失常进行鉴别诊断,所以这部分内容一直以来是心电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每种心律失常都有相应的心电图特征描述,由于缺乏必要的解释及推理过程,仅根据这些文字描述学生难以在头脑中形成诊断和鉴别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心电图特征描述转化为逻辑思维步骤,首先归纳出各种心律失常的特征要素,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帮助学生记忆心电图特征。例如,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频率超过150次/分为“快”,QRS波群时间小于0.12秒为“窄”、大于0.12秒为“宽”,RR间距相等为“齐”,那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征要素可归纳为“快、窄、绝对齐”,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为“快、宽、相对齐”。接着,解释心电图特征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图形特征与心律失常诊断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快”对应于心动过速,“窄”说明是室上性激动,“宽”说明是室性激动,“齐”意味着心律规则。最后利用逆向思维,知道了图形特征就能做出相应的心电图诊断,如果一幅心电图具有“快、窄、绝对齐”的特征,可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而具有“快、宽、相对齐”的特征,则诊断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通过上述方法,学生能快速地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图形特征和诊断思维,从而提高心律失常的分析诊断和鉴别能力。

2.4.7 问题启发每次授课结束后根据教学重点内容布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思考,并告知在下节课给予解答。设置的问题应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培养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难度不宜太大或太小,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了心电图12导联系统后,提出“如果不连接肢体导联的红色电极,心电图是否有影响?能做哪些导联的心电图?左右手电极反接后心电图会如何变化?”等问题,促使学生利用导联的定义和心电图机的工作原理去分析和推导心电图的改变,进而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应用,达到巩固记忆的效果。

[1]孙琦,史为华.浅谈启发式教学及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07,28(8):1034-1035.

[2]石敬萍.启发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护理,2006,12(17):1659-1660.

[3]许振华.心电图产生原理的教学设计和实践[J].中华医学教学探索杂志,2012,11(3):309-312.

[4]许振华.护理专业心电图教学的实践和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8):93-94.

[5]武向梅.启发式教学法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3):169-171.

G424.1

B

1671-1246(2015)24-0065-02

猜你喜欢

导联心肌细胞心电图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