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决策、设计阶段控制对策探索

2015-03-18孔彦梅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常态决策工程造价

□ 孔彦梅

加强工程管理,强化投资控制,理论实质即运用科学技术原理、经济分析和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一系列现实问题,虽然工程造价关注的主要是在微观层面,依据项目建设周期中的不同阶段,相应采用兼具科学性、先进性的计价方法,依照切合业主要求与建设实际的计价依据,以此合理确定投资估算、初设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为提高投资效益、确保投资目的实现提供控制性措施,但不可避免地受宏观大背景影响,特别是当前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的背景、模式、思路均发生重大趋势性变化,适应阶段转换,搞好新时期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特别是决策、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对经济决定性转换,首次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这一概念,指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特征适应新常态,应当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2014年11月,习近平在APEC(全称为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系统性地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特点进行了阐述,指出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体现在速度、结构和动力三大特征。速度是指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这也是新常态最基本的特征,从1978年~2012年35年发展历程中,中国GDP年平均增长9.8%,以接近10%的速度追赶发达国家,历时35年。国外经验教训表明,在经历高速增长,人均收入迈上4,000美元之后,趋势显示将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将以7%左右的速度继续后发国家的追赶进程,目前正处在一个新旧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结构是指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国民经济呈现出积极、深刻的结构性变化,三次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第三产业增速快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成为产业主体,产业的高端趋向全面显现。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成为主体,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城市化率超过50%,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打破,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动力是指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调整为结构驱动、技术驱动和创新驱动,向结构要增值,向技术要效率,向创新要效益,高度突出技术的创新性,其实质是经济发展动力机制被动或主动调整的外部表现。

2014年12月5日,中国经济新常态成为国家的战略指向,中央政治局会议公报明确提出:“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将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新常态是对当前经济现象的文本总结,符合经实践证实的经济历史周期运行规律,是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变量叠加交织的结果,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对经济运行客观现实的主观认识变化,中国经济新常态已经成为指引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标尺。

二、对工程造价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

工程造价涉及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各个环节方方面面,都从整体影响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按照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哲学辩证关系,分析事物、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和主流,依据统计资料显示,在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决定性为30% ~75%,而在实施阶段影响要小的多,其可能性仅为5% ~20%。由此可以看出,项目决策是决定因素,项目设计是关键因素,按照矛盾论的观点,项目决策和项目设计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说,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和核心之处就在于项目实施之前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本文主要就这两个环节深入剖析。

(一)把好新常态下控制工程造价的项目决策关。长期以来,愈演愈烈的投资膨胀,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等现象严重存在于我国的工程建设领域,因此造成工期越拖越长,工程造价控制越来越难,从源头回溯,重要原因在于项目建设前的决策不合理。要看到,一经决策拍板,由此引发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将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之选定、建设布局之选择、先进工艺之评选、先进设备之选用等,与之后工程造价的高低直接相关。所以说,决策阶段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关键,谋篇布局定方向,决策阶段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项目设计、实施和竣工等后续阶段工程造价确定、控制的科学、合理、依规等诸多问题。从新常态出发,新常态新在优结构,工程造价要从这一角度出发,在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过程中,宜采用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按照新常态对结构优化的要求,结合最新科技进展,以此对项目建设期和生产期内投入产出等诸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预测、研究、计算和论证,以是否符合新常态对优化结构的要求为唯一标尺,作为决定项目的上与下、投资的高与低,以此作为推荐最佳决策项目的重要依据,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把好新常态下控制工程造价的项目设计关。如果说工程决策启动了工程建设的按钮,那么工程设计绘就的蓝图就是工程实施的灵魂,是建设项目整体谋划和体现决策意图的过程,代表科学技术向为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枢纽,是处理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关键性,规制了项目建设的路径、方向、形式等内容,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核心阶段。实践中也可以看到,工程项目建设的方案设计质量好坏与否,直接对建筑工程造价管控产生了特殊影响,特别是在急于建设、决策不规范的情况下和部分中小城市中,因设计人员素质低、业务水平差、学习不及时,不能够及时把最新技术发展内容纳入方案设计,从而使设计出来的方案存在滞后、脱节现象,存在技术上的先天不足和诸多漏洞。从新常态出发,新常态新在创新性,工程造价要从这一角度出发,积极运用国际国内最新科技成果,保证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和适用性,最大限度带来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的优势。

三、新常态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对策

(一)高度重视新常态下工程造价投资决策并选择最优方案。在尽可能保持科学性、可行性基础和前提下,项目一经决策,就意味着已选出最佳投资行动方案,能够达到合理配置资源,合理确定与控制建设投资的目的。在投资决策这一关键阶段,影响投资控制的主要有以下一些关键因素,优结构首先是定布局,布局优则结构优。一是如何确定建设区位(即建设区域、建设地点的选择)。建设区域选择是否合理事关重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拟建项目上马与否,并进一步决定着项目投资、质量目标,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情况。二是建设标准水平的选择,建设标准的编制、评估、审批是判断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依据,是提高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的先决条件,也是衡量项目建设投资合规、合理,并制定相应监督检查科目的客观标尺。其关键性、决定性因素包括技术水准、工艺装备、建筑标准、定员定额、配套工程等相应指标及各子指标的标准。三是工艺设备的评定选用,投融资模式的选择和建设时机的选择等等。参考上述内容,在项目决策阶段,在充分研究影响投资控制等因素的基础上,在对拟建项目的科学性、必要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进行详细技术经济论证时,一定要根据新常态下的新特点、新要求,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及作出科学判断和精准决定,最终则能够实现业主投资意图的最科学、最经济方案。

(二)高度重视新常态下工程造价设计方案并选择最优方案。设计费用虽然占工程总投资比重较低,一般仅占到1%以下,但是不可忽视其对工程造价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在新常态新阶段下,强化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更是合理降低工程造价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决策主管部门、项目投资单位在审核设计单位初步设计时,要高度重视设计方案优化,按照新常态下对创新性的高要求,在选择工艺、技术、设备方案时,应站位于新常态的高要求,从我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投资效益为前提,以节约建设资金为基础,积极而稳妥地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案和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利用各种技术指标对设计方案比选抉择。在应用最新技术的同时,设计过程中宜采用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造价,严格控制投资限额,严格控制预算总额,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并依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在下一阶段体系,在保证达到相应功能的前提下,严格以批准的初步设计方案中的总概算为依据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科学合理划分各部分之份额,依照经严密计算分配的投资限额来控制设计,坚决抵制不合理变更,严格保证各项投资相加不突破总投资额。在设计过程中,分解工程量并分解相应投资是实行限额设计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按照整体等于分部相加,分部相加等于整体的标准,将决策阶段审定的设计工程量和投资额依次分解到各专项部门,严格依据上述标准和要求,逐一落实到各分部工程和各单位工程,层层分解有标准,层层落实高要求,严格控制和管理投资限额,确保投资效益、建设标准的统一,并同步实现对技术水准、设计标准、设计规范、工程数量、概算预算等指标的全过程控制。

[1]朱金霞.建筑工程造价风险防范探讨[J].城市建筑,2014,14

[2]房志杰,李真.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措施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27

[3]张其涛.浅谈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在财政评审中的作用[J].城市建筑,2014,2

[4]黄远沛.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4,10

[5]何剑星,吕镇锋.浅析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城市建筑,2014,15

[6]王江.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及管理途径探析[J].科技与创新,2014,16

猜你喜欢

常态决策工程造价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工程造价之旅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的几点思考
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