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里古镇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2015-03-18刘泽谦
□ 刘泽谦 付 宏 王 明
贵州古镇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结晶。隆里古镇作为贵州古镇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被余秋雨先生称为“第四种文明冲撞的文化模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既保存了本民族完整的建筑文化特色,又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一、隆里古镇文化简介
隆里,位于黔东南州锦屏县西南部,原称“龙里”,自清代起更名为“隆里”,意为“隆盛之理所”。明洪武18年(1836年),为肃清盘踞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元军残余,朱元璋派其第六子楚王朱桢调集江南九省官兵携其家眷分别从安徽、河南、江西、福建等地赶赴隆里,建千户守御所并实行屯军,还下令“一官不得擅调。一军不得擅差,子孙世袭其职”,从此他们便担负着明王朝“调北征南”驻兵屯田的重大使命,逐渐形成了一种“因对峙而建立,因和谐而存在”的新文化,更是形成了隆里古城“汉文化孤岛”现象。
二、隆里古镇建筑的价值分析
(一)隆里古镇建筑特色。
1.古城墙建筑特色。明初建造都城主要是为了军事防御,古城的选址与布局均是为了更好地防御战争。古城近似长方形,全城周长约1,500米,南北宽217米,东西长222米,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城墙高一丈二尺,壕深一丈。城周三里三分,东南西北各设炮台一座。城墙初建时用泥土垒著,后由于战乱摧毁才改用毛石框边。城墙上设有跑马道,城壁设有“天灯座”,目的是为了传递讯息。古城墙外有护城河,以防敌人侵袭。
2.古城门建筑特色。隆里古城内设有东南西北四门。东门名为清阳门,又名戌门,门上建有三层高戌楼。东门主要是作为官员、军队等进城之门,取“紫气东来”之意。南门为正阳门,西门称迎恩门,除了门上建有两层戌楼外,还设置了内外两道城门,即在门洞前筑有一堵围墙,出门洞后需转九十度弯再出一道门才能到达城外。这种弯弯曲曲,虚虚实实的结构又被隆里人称为“勒马回头”,这种“勒马回头”的设计易守难攻,不仅突出了古城建设之初衷更显示出了极高的军事价值。古语中“北”、“败”音相近意可互通,而“败”字无疑犯了兵家之大忌,所以北门即为“闭门”。故北门常年闭门不开,且为取其藏风聚气之说,在北门上城楼上设有寺庙,供奉有菩萨,以祈求平安。
3.古民居建筑特色。古镇居民大多由江南九省移入后卸甲归田,故古镇居民大多为汉人,早期的民居建筑也大多还保留着汉文化的特点,多为徽派建筑,砖木结构瓦房,大多两到三层,白墙青瓦、风火墙、马头墙、飞檐走兽、勾勒宝顶,以木雕为窗棂,城中各家各户宅基均高出地面1米,房屋与房屋相对排列整齐有序,每家每户前均有清一色的几阶青石台基排列,大门上挂有标志着屋主籍贯、身份的匾额,如“关西第”、“科甲第”、“洛阳第”等,且大门外墙呈“外八字”结构,其平面布置自外而内,先门第,再前屋,再正屋、后屋,每一屋均由天井相隔,天井低于台基,天井内放有青石制成的防火缸,缸上雕龙或饰有古代兵器戟,内有暗沟以便排水,古镇民居内每户必有一后门,且后门户户相通,目的是为了军人家眷躲避战火,战事来临时家家互相通告,由后门撤离至安全地带。
(二)建筑价值。
1.历史文化价值。隆里古镇的文化价值从各种形式的文化形态中表现出来,包括古建筑、古街道及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挖掘古镇历史文化内涵,探究古镇文化价值对于提高古镇文化旅游品味起着重要作用。
2.美学价值。古镇独特的建筑特点、民风民俗,对于过惯快节奏生活的都市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内心的洗涤,古镇古建筑流露出的历史韵味与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的对比,富有独特风情的民俗与现代人追求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形成鲜明的反差,这种返璞归真,平静自然的生活方式使自然美与人文美有机结合,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3.经济价值。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而旅游发展可以促进文化古镇的经济发展,随着古镇文化旅游的兴起,古镇资源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来到古镇的游客通过吃穿住行把潜在的文化价值转变成了经济价值,因此古镇经济价值的发掘对于发展区域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隆里古镇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策略分析
隆里古镇周边工业化程度低,没有现代化的企业作为支撑,因此隆里古镇的开发模式应倾向于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成立文化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以古镇旅游带动周边城镇整体经济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发展政策并对隆里古镇进行整体保护,通过设置文化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对隆里基础设施进行改进,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精品化旅游战略,对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实施分开保护,在确定保护好古镇文化资源的情况下对古镇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一)遵循开发服从保护原则。古镇内的文化资源是古代人民汗水的结晶,不仅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还具有重大的考古研究价值,在对古镇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首先得考虑古镇文化资源能够最大程度地不被人为破坏而得到有效开发的方法,在开发与保护面前应协调好两者间的关系,使得古镇资源既能得到很好保护,又能得到有效开发。
(二)整合文化旅游资源。隆里古镇可将其建筑文化与汉文化相结合,突出古镇建筑历史价值,古镇独具特色的汉民族风俗可与周边苗侗少数民族相融合,突出古镇民俗文化的独特韵味。整合古镇文化旅游资源需要大力开发出独具古镇特色的多层次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
(三)注重节庆活动。通过节庆活动开展民俗活动对于隆里古镇可谓是最好的助力,节庆活动的举办会吸引众多民族学者、摄影家、旅游者的欣然前往,众多社会各界人士的前往无疑对隆里古镇会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别具一格的民俗活动让外来游客对隆里古镇有深一步的了解,让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
(四)注重与旅行社的合作。旅行社具有雄厚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广大的客源,与各大旅行社建立长期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旅行社强大的人力和大量的客源提高隆里古镇客流量,这对古镇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五)建立网络营销策略。当今社会营销活动已由原来单一的营销手段转向了多元化的网络营销战略,高效快捷的网络营销手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对隆里古镇进行宣传,并与国内外著名旅游网站或旅游机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语
隆里古镇作为贵州省内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今后若想以古镇建筑为特色发展文化旅游业,须整合好建筑文化与文化资源之间的关系,并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以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为主,在确定能保护好古镇文化资源时再对古镇进行开发利用。
[1]项锡黔,徐浩,杨安迪.隆里古镇——建筑、文化和符号[J].贵州民族学研究,2008,1
[2]杜杨.汉家住街头——锦屏隆里印象[J].贵阳文史,2010,6
[3]李琼英.传统与跨越:贵州民族地区著名古镇文化资源与建设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4]周坚.隆里古镇[A].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博览会[C],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