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愿服务促进学生道德成长与职业素质提高的研究

2015-03-18杨南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素质

杨南

(南昌市卫生学校,江西南昌330006)

志愿服务促进学生道德成长与职业素质提高的研究

杨南

(南昌市卫生学校,江西南昌330006)

通过对志愿服务特点及内涵的论述,分析志愿服务对促进中职学生道德成长和职业素质提高的意义和重要作用,详细介绍我校开展志愿服务坚持“三个贴近、两个融合”、打造志愿服务基地、创建品牌特色所取得的成效,说明志愿服务具有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职业素质提高的作用以及构建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志愿服务;中职学生;道德成长;职业素质

我校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广泛开展学习我校杰出校友“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章金媛先进事迹的活动,加大我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力度和规模,以社会志愿服务为载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积极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推动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引导广大师生努力成为志愿者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力量。

本文基于我校中职生多年来在南昌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经验,探索并研究中职生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对于促进其道德成长的方法、意义和作用以及提高其职业素质的途径和作用。总结分析志愿服务对于促进中职生自我道德成长和职业素质提升的关系与时代特征。

1 志愿服务的特点及内涵

上述五大特点表明,志愿服务者的精神内涵和行为是与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相融合的,它诠释了不求回报、乐于服务的道德情操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内涵价值;体现了志愿者无私奉献、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高尚道德品质;塑造了勇于实践、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基于道德和良知的、不图回报的、自觉自愿奉献社会的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是当代青年学生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精神和人类创建共同文明的有机结合。

2 志愿服务对于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职业素质提高的作用

志愿服务具有磨炼学生意志、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形成坚强的道德意志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作用。志愿服务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校中职生多为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年纪小、自理能力弱,在学校团委的组织和引导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医疗保健、健康知识宣传、环境保护和城市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中职生志愿者冒着酷暑来到市中心、火车站维持城市交通秩序,搀扶老人过马路,帮人提行李,微笑耐心地服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服务的过程中得到了陶冶,他们的微笑服务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学生的奉献精神不断得到人们的赞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得到了发扬,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职业技能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愿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唯利是图、不择手段、不讲公德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事情都讲经济利益和物质报酬,甚至连问路、救人都要收费,老人跌倒也无人敢扶。人们希望在拥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社会风气不断好转,建立互助友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志愿者身上所展现出的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执著追求,深受人们的推崇和敬佩。

由此可以得出志愿服务对于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职业素质提高的意义和作用[2]。

(1)志愿服务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实践内容,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2)志愿服务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志愿者的动机来自于社会责任感,基于道义、良知、同情心等,以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为目的。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内涵,具有服务他人、教育自我、优化社会环境的作用和意义。另外,志愿服务过程实质上是与人交流的过程,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交流能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它有助于学生增强实践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以及责任心。(3)志愿服务可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并有利于身心健康。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如以自我为中心、图安逸享受、缺少奉献精神等,不可避免地会在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产生困惑。因此,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十分重要。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的锻炼,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4)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了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青少年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用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社会,并有意识地锻炼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自己未来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5)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学专业、用专业,从而爱上自己的专业,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也使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得以增强。

3 志愿服务的组织实施与取得的成效

我校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结合中职卫生学校的特点,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了规范化、常态化和品牌化建设,制订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3年,学校获得了“江西省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示范校”光荣称号。

3.1 志愿服务坚持“三个贴近、两个融合”

式中,α, β, m和n为拟合参数。拟合曲线见图10,拟合值分别为α = 170MPa, m =1.86和β =323 MPa, n=2.84。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使用的泡沫铝的相对密度在0.1~0.2之间,对于更小或更大的相对密度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三个贴近”: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实际,充分发挥志愿活动的育人功能。

“两个融合”:一是实现志愿服务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爱心培育相融合;二是实现志愿服务与职业素养和专业实践相融合。前者强调在推选先进、发展党员方面,把志愿服务作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条件;后者强调将学习知识融入实践环节,使志愿服务基地与专业实践基地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坚持“两个融合”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职业道德与爱岗敬业素质的培养,逐步将培养志愿服务精神作为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目标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突出教书育人,建设思想教育品牌课程,加大社会实践活动力度。通过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开展心理咨询、开展团组织和班集体活动等,形成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德育体系。

3.2 建设志愿服务基地,创建品牌特色

(1)打造志愿者培训基地。采取“内培外引”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志愿者培训基地。“内培”即以学校护理基础教研室专业教师为主体;“外引”即聘请“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章金媛主任为指导教师,建立一支既有志愿服务理论知识,又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校内外导师队伍,定期对学生进行志愿护理服务技能培训,规范学生的护理操作。培养一批骨干志愿者,不断壮大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良好道德素质的优秀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专业化志愿服务培训活动,促进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2)形成志愿服务品牌特色。在形成志愿服务品牌特色时,主要完成了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成效明显。

①健全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形成学校志愿服务特色,创建自己的办学品牌。2011年,“南昌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团”正式在我校挂牌成立,“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章金媛担任理事长,南昌市相关部门领导、校领导任会长,建立了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志愿服务项目的科学化管理为推进学校的志愿服务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志愿者队伍得到壮大。在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志愿服务工作质量建设中,学校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学校依据志愿者组织管理体系中的相关制度,对志愿者进行登记注册并给予认证。目前,志愿护理服务团拥有注册志愿者3 000余人,约占全校在校学生总数的74%。

③志愿服务工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先后举办志愿者岗前培训45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余次,累计向社会提供了超过48万小时的志愿服务,人均服务时间48小时以上,接受服务者达8 000余人次,志愿服务工作获得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基于良好的工作基础,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活动新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力求志愿服务活动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如激励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能优势,制订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多年来,学校的志愿服务工作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如2013年获得团省委大中专学校志愿服务国家重点团队和省级优秀团队,先后被评为南昌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南丁格尔式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十佳巾帼志愿服务队”等。50多名志愿者获省、市表彰。志愿护理服务活动的示范性及品牌效应已经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3)构建爱心教育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爱心是培养其他良好情操的基础。学校将培养志愿服务精神作为培养学生爱心的重要内容,坚持将志愿服务活动与爱心教育相结合。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用爱心诠释对社会的责任,并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 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青年志愿者活动已经成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成为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成为公民道德教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形式。构建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是推动志愿者活动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校应该不断丰富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让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并构建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

通过与医疗实习单位、社区街道、养老院等签订志愿服务基地协议,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基地资源,拓宽志愿服务范围,大力开展普及生态文明理念的志愿服务,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水平,组织开展环境清洁、维持交通秩序的志愿服务,创建文明卫生城。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加强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教育引导作用,形成了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

5 结语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社会道德文化行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的体现。中职学生志愿者给社会提供的不仅仅是服务,同时也向全社会昭示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它具有磨炼学生意志、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职业素质提高的作用。志愿服务深化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实践内容,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的锻炼,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

[1]熊丽娟.基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道德成长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2]李军.志愿服务活动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创新性实践研究[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0b765a1552d380eb62946d26.html.

G40-03

A

1671-1246(2015)02-0142-03

江西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赣教高字[2013]81号)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素质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素质是一场博弈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