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工业企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15-03-18中共石门县委党校课题组
□ 中共石门县委党校课题组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围绕中央的战略部署,石门县委第十一届八次全会响亮地提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的战略思路。这足以说明新一届县委在抓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远见卓识,但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来讲,这又不能不说是一场新的考验与挑战,其难点必然远远超过沿海发达地区。如何促使内陆欠发达地区突破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瓶颈,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日前,课题组深入到湖南省级贫困县、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攻坚试点县——石门县的20多家规模工业企业和与工业经济发展相关的部门及园区采取问卷调查、开会座谈及现场观摩等形式进行了一次深度调研。通过调研深切地感受到:内陆欠发达地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难,但也并非无计可施,不可逾越。本文试以石门县为例,作一些具体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供决策参考。
一、石门县工业企业发展的难点探微
据调查,石门工业经济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良好的发展基础,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历经近40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以建材、电力、化工、采矿、机电、食品为主的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其规模和效益曾一度位居常德市其他区县市的前三位。据统计资料表明,2013年石门县规模工业企业在常德市纳税百强企业中的个数为12家,居全市9个区县市首位,年度纳税总额为39,494万元,占全市纳税百强企业税收总额的8.44%,位居全市9个区县市第3名。这表明,石门县的工业基础、企业规模及税收份额在全市还是很有分量的。但据2014年1~8月统计来看,全县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133.2亿元,同比下降9.9%;增加值增长4.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了10.7个百分点,比全市增速低5.4个百分点;园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在全市排位已降至第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调查表明,石门县工业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八大难题:
(一)生态立县与产业转移兼融矛盾突出。2013年,石门县委县政府顺应生态文明建设大势,把生态立县作为首选战略,在县委十一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作出了《关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快建设生态石门的决定》(石发[2014]2号),明确要求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不同区域分别采取优先、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的策略,对产业项目按照符合发展方向的大力支持、受政策限制的严格控制、被政策禁止的坚决禁止的原则,实行区别对待。实施的直接结果将会迫使那些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与生态立县相冲突的产业和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这不能不说是惠及子孙后代的一件大好事。而在石门县现有的六大工业支柱产业中,就有建材、电力、化工、采矿四大支柱产业属于资源依赖性强、消耗量大且污染严重的限制性发展产业。在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下,要么助推它们走提升改造之路以适应生态发展要求,要么迫使它们异地转移以谋求新的发展,而要在短时期内实现这两者的华丽“蝶变”都还面临着诸多障碍,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生态立县与产业转移能否快速兼融,环境之“鱼”和税收之“熊掌”能否兼得,矛盾显得十分突出。
(二)传统产业进位升级荆棘重重。调查表明,石门县六大工业支柱产业中,大部分都还属于传统产业,资源消耗量大,科技含量极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尤其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的电力,以煤炭、矽砂、石膏开采为主的采矿,以磷矿为原料的肥料等都属于或压产限能,或关、停、并、转,或市场竞争力差等类型的产业,要在同行业中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进位升级、后发赶超,可以说是荆棘丛生,困难重重。
(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任重道远。石门县工业园区因为历史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原因被确立为“一区三园”(宝峰园、兆恒园、海螺园),不仅显得分散,而且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如果说海螺园是一枝独秀的话,那么,兆恒园则可称为三足鼎立(兆恒水电、三江磁材、兆恒威勒钨业),而宝峰园算得上是营养不良。据有关人士反映,按照园区“七通一平”(通路、通电、通水、通气、通讯、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厂地平)等标准来衡量,石门县的配套建设水平与邻近部分周边县市区园区至少拉开了10年发展距离,很难给人带来兴奋感。虽县委县政府近两年来下狠功夫加以重点突破,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石门县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无论是园区的整体规划,还是园区功能的配套完善以及有利企业入户进园的标准化厂房建设,都还有大量的工作可做。
(四)项目引进落地生根步履维艰。石门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虽然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但与条件优越的地区相比,由于缺乏区位、交通、地价、成本、人才、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尽管每年签约的项目有10多个,但最终真正能够落地生根、投资建厂、运行投产的项目仅占50%左右,尤其是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产业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很难引进。正如在华为、湘煤集团等大型企业供职的石门籍高管所说的,他们作为石门人,也想为石门的发展出一份力,但他们公司的项目不可能落户石门,硬是把企业建在石门也无法生存,因为不仅人才难招,即使招进了,也很难留得住。
(五)资源加工增值能力十分脆弱。石门属于非金属矿藏较为丰富的资源大县,矽砂储量达2亿吨,磷矿储量达11.85亿吨,分别位居亚洲和全国第一,石膏等储量也相当可观。但均由于品位低、质量差,开发技术还不能让其价值最大化而只能作为“裸矿”低价贱卖。矽砂因为含铁重且品位低,仅以每吨10~50元不等的价格作为原材料出售,多年来还未招到以其为原料进行精深加工、使其增值的相关企业。与安徽凤阳硅工业园相比,有着天壤之别。石门县工业园2010年批准建立,现有8家精深加工企业在此投资,其投资额分别达到5亿元至15亿元不等。磷矿也因比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等地的品位低而遭受冷遇,本土企业玉叶公司、裕丰化工等都是以此为原料的化肥生产企业,他们也是因粗制产品量大,精深加工不到位,导致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偏高,销售价格又偏低,销售市场无法拓展而被迫停产。
(六)经济环境优化任务依然繁重。石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为了强力推进“新石门新创业新跨越”,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六条禁令》,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企业“索、拿、卡、要、报”及缓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不良现象,但据部分企业反映,强揽强运、强装强卸、强买强卖,不按招商承诺服务、不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不能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合力等方面的人和事仍然存在。兆恒威勒钨业公司是一家投资达3,000多万元生产钨条产品的企业,历经8年的试运行,因环评证久拖不决,一直没有资质在银行融资而多次失去扩大规模发展的机遇,如果环评证再办不下来,将面临着被迫关停的命运。投资达1.2亿元的赛奥硅业公司已经引进多年,现已由生产板材改为转产水钻,建厂2年来,通往公司大门前约300米的泥土路不仅没有得到硬化,就连污水排放只距1公里多的主管网也未贯通,只能停留在试运行阶段,如在试运行期内还不能解决好排污问题,环评仍将难以通过。湘佳牧业计划投资2个亿的6万吨冷链物流园项目是本土“草根”型重大招商项目,已签约2年,可因有关部门意见不一,选址问题仍然拖而未决,严重影响了企业延长产业链的发展战略。
(七)企业内部结构比例严重失衡。调查发现,一些企业的内部结构比例存在着严重失衡。一是人员结构欠合理。员工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就连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也只在10%左右,初、高中以下的占到了90%。其中技术人员严重缺乏。除几家大型企业有少量科班出身的专业技术人员外,一般性企业的技术人才皆是屈指可数。此外,员工的年龄性别结构也不够理想。大多为四五十岁以上人员,且以女性居多。二是产品结构欠科学。除特水公司、湘佳牧业、壶瓶山茶业等企业产品略显层次性和多样性以外,其它企业大都是单一化的生产,且呈现出粗、笨、重的特点,其产品的附加值也处于低端,市场适应性较差。
(八)产业之间关联程度极为松散。石门县虽已具有六大工业支柱产业,但这些产业之间,无论是资源要素,还是生产要素以及市场要素等相互之间的关联程度都比较松散,既没有上下游产品关系,也没有产业链条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产品与产品之间的依存度不强、关联度不紧,基本上呈现出的是各自为战的生产格局,既不能达到要素集聚、土地集约、产业集群的“三集”发展要求,又不能发挥强有力的带动效应。
二、制约石门县工业企业发展的成因分析
(一)在发展条件上有差距。具体表现为“五无”:一无地缘优势。石门虽然被称为湘西北“门户”或湘鄂西边界中心县,但距离省会城市——长沙达300公里,最快车程也需要3个多小时;离相对较近的湖北省会城市——武汉多达500公里,最快车程也要5个多小时。此外,与较近的地级中心城市常德、张家界、宜昌、荆州也分别相距80公里、120公里、160公里、230公里不等。因为与大中城市相距较远,而很难受其辐射,难以在信息、资源及公共服务等方面享受“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红利。二无交通优势。虽有枝柳、石长铁路交汇,但却没有动车和高铁,更是全省目前少有的几个既无国道更无高速公路的县份之一,澧水水运也早已成为昨日的回忆,现有的公路因为负荷与货运车辆载重能力及企业运量需求不相匹配,导致企业难以绕过公路治理超载超限这一关卡,造成物流成本上升。三无人才优势。据一些企业反映,出于环境、待遇、成长空间等诸多因素的考虑,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本科毕业生或高端型研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要么不愿来,要么留不住。这在公务员招考过程中,尤其在企业选人用人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就连在外发展较为成功的石门籍企业老板或高管都有同感,因为家乡吸引不了人才,因而空有一腔回报家乡的志向。虽然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找他们洽谈招商事宜,但他们也只能是满腔热情地接待、深表遗憾地道别。四无资金优势。调查表明:截止到2014年8月,石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高达138.09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为109.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但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却只有61.32亿元,存贷比仅为44.4%。调查结果显示,全县绝大部分企业均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尤其是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需求更为迫切,而且普遍感到融资门槛高、手续多、成本大,有效融资率低。有的企业因为“环评”、“能评”或“安评”等手续不全,至今未在石门融到一分钱。五无聚集优势。新型工业化讲究的是资源集聚、土地集约、产业集群的高度融合与共享,但石门现有的工业企业大多依靠各自的资源或传统位置而建立,其空间布局较为分散,集中提供土地、水、电、路、气等保障要素的难度很大,相互合作的空间、通道也十分狭窄,造成了各工业企业的生产、生活及管理等成本的居高不下。由此可见,在发展的问题上,石门面临极有可能被边缘化的危险。
(二)在发展环境上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还不优”:一是政策环境还不优。与周边县市区比较,企业入驻工业园区,用地收费高,该县是每亩12万元,而临澧则只有3.5~4.5万元,津市也只有5万元,德山经济开发区则采取土地全送的优惠政策。二是人文环境还不优。据反映,目前,仍有部分企业所在地居民找企业老板要事做,要补偿,不答应就找麻烦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村(居)镇领导出面调解也无济于事,非得县领导出面才能平息。据两家食品企业反映,附近七十岁左右的老年人总是要帮他们卸货或装运,既保证不了安全,且人力成本也比公司自请的高。三是设施环境还不优。邻近县市区为了吸引企业入园,一般都达到了“六通一平”,有的甚至达到了“九通一平”。但该县“三通一平”都还未完全兑现。部分企业反映,场地平整都是由它们自己完成的,有的企业既要考虑修路建厂,还要考虑铺设污水管道和进行电力设施的配套。四是服务环境还不优。据壶瓶山茶业公司反映,为了修通公司门前500米左右的水泥路,他们自己投入60多万元用于此项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他们针对临近仅一墙之隔的垃圾回收造纸厂对其生产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等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多次反映,但都因纸厂引进在先而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在发展理念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三个缺乏”:一是缺乏“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的共识。在招商过程中,从有关领导到职能部门以及企业准备入驻的地方,普遍存在着代为企业“操空心”考虑收益的现象,其真实心理还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究竟该企业能为自己及所在地或所在部门带来多大收益,因此,对企业求办的事往往久拖不决。夹山镇引进的广业石膏和真尔特石膏公司分别计划投资1亿元从事石膏开采及深加工已历时两年之多,至今因为周边老百姓所提条件难以让投资方接受而迟迟不能建成投产。二是缺乏“你赚钱,我服务”的共识。石门莱士单采血浆站属于全县纳税大户,即使在税收政策调整后,仍然可缴纳百万元以上税收,其采浆范围按有关规定为石门、临澧、澧县三县,为了消除人们认为“卖浆”就是“卖血”的误解,以正面引导采浆工作,该企业多次请求有关部门出示一份合法采浆证明函,但一直都未能如愿,使企业有孤军奋战之感。三是缺乏“放水养鱼,着眼长远”的共识。据调查,石门县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先天发育不良”的问题,但却很少享受到“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费没有少提,税没有少交。湖南石门新关建材有限公司是由原强盛水泥公司分离出来的一家小型建材公司,现在还处于负债运行期,但社会负担却十分繁重,用工近100人是优先附近居民,此外,还承担着附近3个居民小组的自来水费及农作物抗旱抽水费,平均每年5~10万元不等。
(四)在发展举措上有差距。石门的大部分工业企业之所以难以做大做强,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以外,从外部因素来看,也还存在着举措上的差距。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工业经济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地方发展水平的高低。从201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该县规模工业企业入库税金占到全县财税收入的50.97%,达到了半壁江山的份额,如此重要的产业,在享受财政资金的扶持上却是非常有限。据调查,“十一五”时期,列入财政预算的工业发展基金每年仅为200至300万元。2013年为1,100万元,2014年虽然达到5,000万元,但其中包含招商引资、安全生产及工信部门的部分业务费用以及园区建设资金。可见,财政反哺程度与其贡献是不相称的,扶持资金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二是园区建设滞后。石门经济开发区是由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前些年,县委县政府将更多的精力、经费投入到了民生工程的建设上,以致园区建设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既无形象可言,更无实质内容,被外界评价为是全市最差的园区,严重影响到招商引资和企业入园工作,外来老板考察后,不知道项目应该入驻到哪里,既看不到地块,更看不到厂房,许多人只好望“园”兴叹。三是招商氛围不浓。由于前些年,国家对招商引资政策的调整,导致招商氛围有所淡化。县里虽然出台了相关政策,组建了招商分队,明确了奖惩办法,但总体而言,招商力度不如从前,也不如兄弟县市区。据相关部门反映,仅靠有关职能科局和乡镇场的负责人出面招商,有时根本就无济于事,对于用地、用钱、招人、办证等方面的实质性问题,根本就不能当面给予明确答复,涉及到部门会商的事情也难以牵头组织,很多时候被投资者拒之门外,连面都不愿见,年长月久,相关部门也就心灰意冷,不愿再出门受冷遇,自讨没趣,导致招商工作难有起色。此外,还有这样的感叹:现在的招商引资,对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部门而言压力较大,而对其他县级领导和其他部门而言是动力不足,未能形成“领导人人有责、部门个个有为”的良好招商氛围。四是主动服务乏力。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无论是领导层面还是部门层面,主动深入企业排忧解难还仍然做得不够。赛奥硅业公司的污水入网问题已反映1年有余,有关领导也已签字认可,但就是不见效果。兆恒威勒钨业公司申请的环评证办理问题也因相关部门和领导未达成一致意见而没有下文。湖南航天集团因供电增容计划得不到解决而被迫放弃扩大生产规模不得已另选它县投资。
三、推动石门县工业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走访调研深切体会到,石门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虽然与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有较大差距,但只要把握以下几点,仍然能够抢占先机,赢得快速发展的主动权。
(一)坚持生态兴企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湖南也早已被国家确立为“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其实,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生态文明建设并不矛盾,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一方面,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才能集聚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建成一个名符其实的生态文明社会;另一方面,也只有以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我们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才能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因此,新型工业化就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的工业化,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之新就在于引入了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以避免重蹈西方国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因此,坚持以清洁安全和集约增长为内在要求,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致力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强有力的保障来抓,是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不二选择。尤其是在已经被确立为全国第436个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的前提下,无论是对现有传统加工型企业的改造升级也好,还是新招引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也好,都应把生态兴企的理念放在首位,这将既有助于生态立县战略的贯彻落实,又能助推新型工业化向前发展,从而避免步入发展理念上的矛盾误区,起到相得益彰的促进作用,形成多赢共荣的格局。
(二)坚持园区优先的发展举措。现代工业已经进入到“三集”发展时代,要求要素集聚、土地集约、产业集群,谁能在这些方面搭建好平台,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据有关资料介绍,起步于2006年的衡阳白沙洲工业园在充分利用其先天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敢想敢试、大投大建等有力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超前、借力、创新和跨越发展,五年就实现了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过百亿、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15家的目标。他们成功的经验就在于超前、精准、务实的规划性。一方面,按照“工业新城、城市新区”的理念超前规划园区,“像办酒店一样办园区”,使园区功能齐全,配套完善。另一方面,他们秉承“先筑巢,后引凤”的理念,眼光长远、规划超前,不仅建设标准厂房,而且把普通员工的商住房和企业中高层的别墅区与厂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相当一部分企业根本不用自己新修厂房,只要确定在此地投资,就可以立马装机立马投产,对于欧姆龙、富士康等企业更是实行了“零地价”、“零租金”。在标准厂房建设的投入上,也不局限于政府全包干,而是充分吸纳社会资本,其标准厂房建设分别由企业自建、园区建设、社会投资三部分组成,分别占44.6%、42.1%、13.3%。正是良好的前期规划和前期投入,大大增强了园区的吸引力。石门县工业园区近两年来虽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先进园区比较,还需要在产业空间规划、园区发展模式、基础设施配套以及入驻企业扶持等方面狠下功夫。实践证明:只有把园区建设好以后,才能真正实现产城互动、产城融合的发展目标。
(三)坚持项目总揽的发展方略。纵观石门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借鉴外地发展的成功经验,无一不是项目在起着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笔者认为,石门工业经济如果不是大唐、华电、葛洲坝易普力二化公司以及石门海螺公司等几家大企业支撑,其经济发展的态势是无法想象的。另据有关资料:由宝源醋厂改制而成的山西水塔醋业,现已是国家八部委命名的全国重点龙头企业,年产老陈醋18万吨,品种多达200多个,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杏花村汾酒发展而成的山西汾酒集团现已是占地313万平方米的国家一档企业,中国白酒第一股,山西工商业第一股,全国清香型白酒鼻祖企业,如今已由10位民营煤矿老板共同投资200亿元打造汾酒城,将形成年产白酒20万吨,年收入300亿元,年利税100亿元的能力。可见,项目的经济效益非同一般。石门县工业企业的纳税大户也无一不是靠几个引进的大项目建成的企业而支撑着。以上例证足以证明: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大项目才能促进大发展,大项目才能赢得大转机,项目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因此,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坚持项目总揽的发展方略,才能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现。
(四)坚持服务至上的发展宗旨。在国家招商引资宏观政策趋同的背景下,作为缺乏区位、交通、人才、资金等竞争优势的石门,要想发展得更好更快,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倒逼自己,在服务质量上找差距,拿出诚意,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做好为企业、为大项目、为投资者服务这篇大文章,追求亲商、安商、富商、留商的良性效果。当前,全县上下尤其要强化“一切为了企业着想,为了一切企业着想,为了企业的一切着想”的思想,真正把石门打造成设施更优、条件更优、服务更优的投资兴业“洼地”。据反映,海螺集团最初是想将总部设在发源地——安徽省的宁国市(县级),后因芜湖市为他们提供了比宁国市更多的优惠条件而选择了在芜湖落户,后来宁国市吸取教训,通过改进服务等,已在一个只有30多万人口的以移民为主的山区县级市设立了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拥有6家上市公司,2013年财政收入超过了30亿元,一度挤进了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公司曾一路沿京广线由南向北选址,最后确定选在湖南衡阳,一个重要的吸引力就是其为企业建好了十分完善的厂房。湖南益阳高新区之所以能成为继长、株、潭之后的湖南第4个国家级高新区,能够落户各类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91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除了硬件优势以外,善于开展精细服务也是他们获得成功的一大秘诀。他们将园区作为企业来经营,将“诚信、敬业、开拓、融合”作为立区之本,秉持“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一切”和“我是企业第一员、我要承担第一责”的园区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按照“零距离、零时差、零缺陷”的服务标准,全面提升服务企业质量和效益,为企业打造出了“生态宜居、成本低廉、配套完善、服务高效”的创业环境,相继出台和完善了促进园区科学发展的政策制度51个,良好而又周到的服务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为他们的发展赢得了先机。
(五)坚持兼并重组的发展道路。兼并重组是当今市场经济时代中小微型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最佳选择。原石门化工二厂能够走出低水平发展的困境,年产值、年税收、年利润、职工薪酬福利等系列指标能够一步一个台阶,无不得益于兼并重组,尤其是被葛洲坝集团旗下的易普力公司整体收购以来,其发展势头更加迅猛,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石门现有规模工业企业122家,年税收位居全市前百强的仅12家,还有大量的企业税收贡献并不是很大,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整体实力在同行业中缺乏竞争力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一部分企业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发展境地。因此,走靠大靠强求生存的发展道路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只有鼓励和推动优势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改制、重组等方式,加快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才有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
(六)坚持强化领导的发展机制。“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是毛泽东同志的英明论断。实践反复证明,领导重视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第一要素。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执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打“虎”拍“蝇”反腐倡廉强势推进到石门县“四大攻坚”、“十大标志性工程”的有序实施,无不证明了这一点。试想,如果石门县的“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不是采取强化领导、分工负责、督查考核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哪会有迅速顺利推进的明显效果。同样的道理,石门县在生态立县的战略框架下,要发展成工业经济强县,推行好新型工业化,让招商引资工作更加富有实效,真正打好园区攻坚这场硬仗,也离不开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县级领导的精诚团结和卧薪尝胆、背水一战的图强创业精神,唯有领导强力介入,以上率下,才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工业经济这根接力棒准确无误、快捷高效地传递下去。这既是时势所迫,更是石门人民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