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交替传译教学中表达技能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03-18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口译原则技能

张 娟

(1.湖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2000;2.华中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本科交替传译教学中表达技能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

张 娟

(1.湖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2000;2.华中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本科交替传译教学中表达技能训练历来关注甚微,结合口译教学的实践性原则、阶段性原则、技能性原则及理论性原则,从表达技能训练时间、训练材料、教师点评及理论介绍这四方面剖析交替传译教学中表达技能训练现状的局限性,并就此提出几点改革对策。

交替传译教学;表达技能训练;口译教学原则;改革对策

引言

交替传译课程已经成为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指明:“交替传译是一门口译专业技能性必修课程,为中高年级学生开设,旨在向学生介绍交替传译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交替传译的能力,交替传译课程的讲授应以技能为主线安排。”鲍川运认为“初级口译教学一般还是应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如听力理解、记忆、注意力的分配等。口译技能是根本,掌握之后可以应用于任何主题的翻译”(2008:6)。口译的训练还是应以技能训练为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仲伟合,2007:52-53)。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培养应用型口译人才已成为口译教学同行的共识(唐媛,2013:52-55)。交替传译技能大体上包括听辨理解技能、短时记忆技能、记笔记技能和表达技能这四大技能(张娟:104-105)。众所周知,表达是交替传译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表达这一环节出现问题,则会导致交替传译满盘皆输。尽管表达技能如此重要,可笔者发现甚少有文章专门来论述表达技能训练,为此,本文先指出交替传译教学中表达技能训练的现状,然后从口译教学原则来具体分析交替传译教学中表达技能训练现状的局限性,最后就交替传译教学中表达技能训练现状提出几点改革对策,以期对以后的口译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一、本科交替传译教学中表达技能训练现状

不论是从学术文献,还是从教学现状来看,对交替传译教学中表达技能训练关注甚微,远远不如对短时记忆技能训练和记笔记技能训练的关注度。对表达技能的训练往往仅局限于演讲训练,可交传表达和演讲并不相同,虽然两者都需要口齿清楚、吐字干脆、音调准确、语句表达流畅,但交传表达过程中切不可像演讲中那样激情澎湃、声情并茂、手舞足蹈,译员切忌宣兵夺主,展现自己个人演讲风格,如抑扬顿挫的声音、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等,但也不能语调过于呆板平淡、毫无生气,否则就会对原说话者和听众产生不良的影响。

笔者将从表达技能训练时间、训练材料、教师点评及理论介绍这四方面来看本科交替传译教学中表达技能训练的现状。

1.训练时间

据笔者所知绝大多数高校将本科阶段的交替传译课程安排在大三上学期,表达技能训练一般安排在技能训练的最后一个环节,临近学期末,仅占用两三次课,即4-6学时的时间。学生怎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掌握这种自动化内化的技能呢?我们知道任何一项技能都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能掌握,交替传译中的表达技能也不例外,所以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练习和反复实践才能熟练掌握(张娟:104-105)。两三周的训练时间显然不足以让学生熟练掌握这种技能,训练时间过短,没有一定量的积累,怎能有质的飞跃?

近些年来,交替传译教材层出不穷,也在尝试做出更科学更合理的改革,一改过去的按主题编排顺序,如今大多教材按交替传译技能训练顺序,即听辨理解训练、短时记忆训练、记笔记训练及表达训练进行编排,教师授课也是照此一环一环进行。且不说轮到表达技能训练时,课时已剩寥寥无几。更重要的是,教材上的文本或录音资料会透露学生下一次课的上课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提前知晓口译课内容,也就丧失了口译课的意义了,毕竟口译课是技能训练课,而不是语言课。刘和平、鲍刚(1994:20-22)也曾指出“教材不得让学生事先见到(个别‘译前准备’情况除外),否则无意义”。

往往训练材料对于学生现有的水平来说过难,今天这个专题,明天那个专题,专业术语繁多,让学生无所适从,让学生会产生一种仅仅掌握浩如烟海的语言知识就感觉遥遥无期的念头,长此以往,学生必将会丧失学习口译这种技能的信心和兴趣。

3.教师点评

教师往往在点评时过于看重学生语言的准确性,过于注重用词、句式及语法等是否准确,发音是否正确,忽视了整体表达效果。这样会造成学生在口译表达时开口缓慢,断断续续,吞吞吐吐,不连贯等不良效果甚至会形成不良习惯。“如果教师过于强调译文质量,等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译文质量上,更容易导致学生在口译过程中因为思考译文而僵滞”(林超伦,2004:13)。口译课毕竟不是语言课口语课,而是一种技能训练课。

尽管口译课都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但很多口译课程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室的作用,很多教师在平时授课时仅仅只利用其播放视频音频,很少利用其录制视频音频。由于口译有转瞬即逝的特点,教师点评学生交传表达出现的问题时,学生有时都没有认识到自己表达过程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有时会对教师点评置之不理,下次口译时,同样问题依然出现。教师的点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口译技能,如果学生没有从心理上接受认可老师的意见,就很难改进,也达不到点评的效果,教师点评也就失去了其意义。

4.理论介绍

不管峨眉武术在概念上是宏观上的还是微观上的,其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已然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文化哲理且注重内外兼修的传承理念。

教师在表达技能训练过程中对交替传译理论介绍不足,理论介绍大多仅安排在交替传译课程开始的一两节课,而那时学生对交替传译的认识还很模糊,很难理解其理论,感觉高深莫测。而到了技能训练环节,学生正需要理论讲解加深对专项技能认识的时候却又不再讲解理论了,让不少学生误以为口译无理论或口译理论无用。其实不然,口译理论对交替传译表达训练极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非常有帮助。

二、从口译教学原则看交替传译教学中表达技能训练的局限性

仲伟合教授通过多年实践和理论研究,将口译教学原则归纳为四大原则,即实践性原则、阶段性原则、技能性原则和理论性原则(2007:52-53)。笔者拟从口译教学这四大原则来分析交替传译教学中表达技能训练的局限性。

1.从实践性原则看表达训练时间设置的局限性

“任何技能的获得都离不开实践,口译更不例外。充分的、持之以恒的口译实践是翻译技能获得的最重要的途径。许多著名的翻译都是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摸索,才获得娴熟的技能的。指导翻译实践的翻译理论也是译家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又运用于实践中去的。所以说实践性的原则是口译技能获得的最基本原则”(仲伟合,2007:52-53)。“口译训练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向程序性、自动化阶段转换的过程”(蔡小红,2001:28)。交替传译中的表达技能的获得及熟练掌握也是如此。“知识和技巧达到自动化和程序化的程度,对译员的注意力的需求自然下降,译员便可腾出更多的精力,处理更为高级更为复杂的程序。但实现自动化和程序化则需要时间和大量的练习”(鲍川运,2004:28)。所以学生只有花大量时间多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交替传译中的表达技能,才能达到脱口而出、流畅自然的效果。然而在现有的交替传译教学留给表达技能训练的时间太少,学生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怎能熟练掌握这项技能呢?

2.从阶段性原则看表达训练材料选择的局限性

“口译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翻译技能训练的内容很多,要求也不完全一致,不能一齐抓,不能速成,要循序渐进,符合科学的规律”(仲伟合,2007:52-53)。就选择的训练材料来看,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么不顾学生现有的水平,材料过难,要么今天这个专题,明天那个专题,过杂过泛,让学生无所适从。有些院校甚至把交传技能训练课当成语言知识训练课来上,让学生学习并记忆大量的专业术语、句型句式,尽管一定的语言知识储备是做好交传的前提条件,但是双语知识再好再丰富的人,若没有进行系统的交传技能训练,那也做不了交传。

3.从技能性原则看教师对表达环节点评的局限性

“口译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因此在口译训练与教学中应该以向学生传授‘口译技能’为主要训练原则,辅以不同题材的语篇来强化口译技能的习得。学员一旦掌握了口译中通用的技能,通过一定的译前准备工作则可以从事各种题材的口译工作”(仲伟合,2007:52-53)。教师往往在点评时过于看重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发音是否准确地道,过于注重用词、句式及语法等是否准确,忽视了整体表达效果。这样会造成学生在口译表达时自信心欠缺,导致开口缓慢,重译不断,吞吞吐吐,不连贯等等不良效果甚至会形成不良习惯。

4.从理论性原则看表达环节中理论介绍的局限性

“口译技能的训练包括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两个方面。前者富有指导性,后者具有实践性。翻译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脱节。翻译实践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素材,翻译理论的译者在从事翻译实践时,往往比对理论一窍不通的人目的明确、方法灵活。所以在翻译技能训练过程中,理论的介绍不容忽视”(仲伟合,2007:52-53)。教师在表达技能训练过程中对交替传译理论介绍不足,理论介绍大多仅安排在交替传译课程开始的一两节课,而那时学生对交替传译的认识还很模糊,不知所云,很难理解其理论,而到了技能训练环节,学生对每项技能有了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时,需要理论讲解的时候却又不再讲解理论了,让不少学生误以为口译无理论或口译理论无用。其实不然,口译理论对交替传译表达训练非常有帮助,它告知我们,口译时不要逐字逐句去翻译,而要脱离源语言外壳。

三、本科交替传译教学表达技能训练改革对策

笔者就本科交替传译教学中表达技能训练的现状,结合口译教学原则,试着提出如下改革对策。

1.设置科学的训练时间

交替传译技能大体包含听辨理解技能、短时记忆技能、记笔记技能和表达技能,在传统的交替传译教学安排中,往往这些技能先依次进行训练,然后再进行综合训练。笔者认为除了短时记忆技能训练要安排在记笔记技能训练之前外,其它几项技能都不必拘泥于先后顺序,可每节课适当进行训练,这样各项技能训练的时间得以保障,学生也知道了在课后如何进行有效的训练,比如在交替传译这门课程开始时就可以进行表达技能训练,它可以和听辨理解技能和短时记忆技能同时进行,而不是在课程快结束时才进行表达技能训练,那时课时已剩寥寥无几,达不到训练的效果。从交替传译课程一开始就强调表达技能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有效的训练表达技能,这样在总体训练时间上有了保证,正是由于有了充裕的训练时间,才能将表达技能自动化程序化和内化,熟练掌握表达技能,以便顺利完成交替传译。

2.选择合理的训练材料

“技能训练以能力为基础,若口译内容远超出学生理解、表达能力,技能训练势必让位于语言训练。因此,适当降低语言难度成为教员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与其让学生口译高不可攀的专业性极强的讲话,不如选择学生熟悉、语言无过多困难的素材。这样有利于学生逐渐进入真正的双语交换环境,避短扬长。”(刘和平、鲍刚,1994:20-22)

鉴于学生手中都有交替传译教材,他们会提前知道下次课会上哪些内容,所以笔者建议教师每次课上用的训练材料都自行准备,不要让学生事先知道,学生手中的交替传译教材可以作为学生课后自己练习的辅导资料。美国大学翻译教学不太像国内高校那样大面积使用现成的翻译教材,美国高校的翻译教师更倾向于结合自己对翻译这门课程的思考和自己的教学理念,自主地、有选择性地挑选相应的教学材料和翻译素材,编辑成讲义或小册子供翻译教学之用,而较少直接选用某本现成的翻译教材(熊兵,2011:87-96)。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口译教学内容不要拘泥于教材,而要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选择那些太难的、专业性过强的、书面表达太浓的材料,交替传译训练材料的难度务必要低于笔译训练材料的难度。一定量的笔译训练其实对交传表达是有帮助的,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笔译任务,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口译出他们之前曾笔译过的内容,这也是交传表达技能训练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与学生现有水平相匹配的视译材料,视译训练也是交传表达技能训练的一个极有效的途径。不论是笔译材料、视译材料,还是听辨的口译材料,其内容的选择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定要符合或低于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训练材料还可以重复进行,不要盲目求多求广。训练材料是载体,训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交传表达技能,而非语言知识,所以训练材料的内容不宜过难过广。

3.注重表达过程的点评

“Gile曾经提出过以过程为主的教学方式,指出在翻译教学中,要注重翻译本身的过程,而不只是看学生翻译的结果。具体说,就是进行点评时,不是单纯地评论词汇与结构的选择对错,而应该评论做出这些选择的过程,以切实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鲍川运,2009:46)。传统的教学中,仅仅拘泥于对用词、语法句式的点评,忽视了对整个过程的点评,如今多媒体技术为交替传译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环境。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学生整个交传表达过程从声音到图像全方位记录下来,还可以反复观摩,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进行全方位点评,点评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方面,还可以对学生的语速、音量、有声停顿、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进行详尽点评,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并纠正问题,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4.重视口译理论的介绍

无论是Gile还是Seleskovitch,他们不仅是口译界显赫的口译理论家,在此之前他们还都曾是经验丰富的资深的口译实践家。无论是Gile的交替传译模式,还是Seleskovitch的释意理论,都堪称口译理论界的经典,因此,教师在交替传译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把这两个重要的理论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交替传译过程及运作机制有一个较为深刻透彻的理解。Gile(1995:57)把交替传译分为两个阶段,即听和记笔记阶段和表达阶段,其中表达阶段包含着回忆、笔记读取及产生译文这三个方面。以Seleskovitch(2007:39)为代表的的释意学派认为口译时要脱离原语语言外壳,所以在表达时不必拘泥于原语语言形式,只需用目的语惯用的语言形式表达出原语的意思就可以。这些理论无疑会对交替传译表达训练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交替传译表达技能训练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这些理论。

五、结语

表达是交替传译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表达技能训练应引起足够重视。本文结合口译教学原则,分析了交替传译表达技能训练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革对策:设置科学的训练时间、选择合理的训练材料、注重表达过程的点评、重视口译理论的介绍,以期这些改革对策对以后的口译教学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鲍川运. 再议大学本科口译教学[J]. 外语教育,2008,(1):1~7.

[2]仲伟合. 口译课程设置与口译教学原则[J]. 中国翻译,2007,(1):52~53.

[3]唐媛. 技能化口译教学在具体教学环节中的体现——以大学本科口译教学为例[J]. 中国翻译,2013,(5):52~55.

[4]张娟. 工作记忆训练在交替传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语文学刊,2014,(1):104.

[5]刘和平、鲍刚. 技能化口译教学法原则——兼论高校口译教学的问题[J]. 中国翻译,1994,(6):20~22.

[6]熊兵. 中美翻译教学比较研究[J]. 外语界,2011,(1):87~96.

[7]林超伦. 实战口译(教学参考)[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8]蔡小红. 以跨学科的视野拓展口译研究[J]. 中国翻译,2001,(2):28.

[9]鲍川运. 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 中国翻译,2004,(5):28.

[10]鲍川运. 翻译师资培训:翻译教学成功的关键[J]. 中国翻译,2009,(2):46.

[11]Gile, Daniel.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 Amsterdam/Philadephia: John Benjamins, 1995.

[12] (法)达妮卡·塞莱斯科维奇. 口译训练指南[M]. 闫素伟,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出版社,2007.

2095-4654(2015)11-0177-04

2015-07-25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交替传译技能训练研究”(13q126);湖北工程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本科英语专业以技能训练为导向的口译教学研究”(2014A05);湖北工程学院科学研究项目“交替传译与工作记忆关系研究——基于学生译员的实证研究”(201530)

G642.0

猜你喜欢

口译原则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拼技能,享丰收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画唇技能轻松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