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医学专业精神的探析

2015-03-18李明哲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思政

李明哲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医学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医学专业精神的探析

李明哲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当前,医学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通过将医学专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组建教学团队,在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和促进医学生职业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医学高职院校;思政课;医学专业精神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技能娴熟的医疗卫生人才,同时也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医学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应充分体现医学特色,将医学专业精神融入教学之中,帮助高职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道德观,更好地认识未来职业发展的客观现实,更加清晰地进行自我定位,增强自我教育的内驱力,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1 将医学专业精神融入思政课是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从整体上看,医学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在培养医学生大医精诚的精神、医者仁爱的道德情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课程内容的抽象性、教学方式的单一性、社会情况的复杂性和严峻的就业压力使得当前医学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与综合性院校相比,医学院校单一的专业设置也使得医学生缺少与其他学科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而某些高职医学生只关心专业课学习,使思政课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为本专科通用教材,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教材体系完备、逻辑缜密,对于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的高职生而言较为晦涩难懂[1]。其次,目前思政课教学中主体性教育的主流思想尚未形成,普遍存在“客体化”现象。教育者凭借知识与经验的优势,以制造者的身份打造着统一化与标准化的教育产品,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再次,思政课任课教师普遍医学知识欠缺,缺乏对医务人员、患者现实问题的研究和教育融合的自觉意识,讲授中无法做到道德教育与医学专业精神的紧密融合,无法激发医学高职生道德教育的内在动力[2]。最后,思政课教学没有实现校内学习阶段与校外实习阶段的有效衔接,没有做到教学目标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目标的统一,出现了教育“真空”状态。

医学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即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与应用型并举、技术与道德并重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医学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也应该充分体现职业特色,将医学专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实现道德教育和医学专业精神之间的有效融合与衔接,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充分就业并获得职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2 将医学专业精神融入医学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现实意义

2.1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这是世界公认的医学专业精神的核心,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品德则构成了医学生专业精神的主体。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相应的文凭和技能证书,更要具备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公正廉洁、同情忍让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情怀。将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中,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和认同,提高对职业能力和伦理规范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缺乏与学生职业相关并体现时代精神的知识。事实上,医疗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道德需求与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道德需求具有一致性。目前,思政课教材中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学法律法规、医学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几乎没有。将医学专业精神融入医学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方法、载体等方面着眼于医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需求,紧紧围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来深化教学改革,在实现医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任课教师的服务意识,围绕专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特点改进教学方法、结合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

2.3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职医学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近几年持续走低,部分学生因无法进入本科高校学习而无奈地选择了高职医学院校;部分学生为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欠佳、专业思想也不稳固。将思政课与医学专业精神相融合,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和认同,加深对医学人文精神、职业能力和伦理规范的理解,形成有利的专业学习氛围和职业教育氛围,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同时,也改变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的偏见和误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态度转变。

3 将医学专业精神融入医学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路径探讨

3.1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针对性

医学高职教育以就业为目的,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专业精神的培养是其重要内容。要认识到思政课是医学理论学习、临床技能锻炼以及提高医学人文修养的辅导课,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取向,有利于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自身所面对的思想和法律问题、科技和伦理问题、奉献和利益问题,使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收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促进学生就业并促进其终身职业发展作为核心教学目标,将现代公民应有的“民主、法治、宽容、仁爱、诚信、友善、奉献”等精神作为学生专业精神的基础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把社会所需要的创新意识、协同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渗透到教学中,贯穿于教学与临床实习实践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逐渐适应医院文化和社会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

3.2 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渗透性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紧扣行业需求,紧跟市场动态。医学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优化需要紧密结合医学的岗位特点和发展趋势,着力培养医学生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职业修养和道德素质,形成符合社会职业需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优化方面,要做到“两渗透”:一是渗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教育。目前,在医疗卫生领域存在部分医务工作者乱开处方、过度治疗、收受回扣等现象,从而引发医患纠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尊重医务工作者在奉献中获得个人正当利益的诉求,但利益的获得应建立在道德和法律的基础之上。思政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以合乎道德和法律的手段去追求和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二是渗透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青年时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价值取向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形象是赢得公众信赖与尊敬的前提条件。

3.3 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性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学校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和自身需求,缺乏平等性理念,重“群体”轻“个体”。因此,应在教育方法上以激发学生主体性参与为目的,以发掘学生潜能为宗旨,以尊重学生自身需求为前提,大力实践体验式、互动式、渗透式教学方法,帮助医学生答疑解惑并启发他们主动思考,把以往结论式的教育过程转化为提供思想判断、道德推理的标准和方法,促进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思政课。医学专业教育中的PBL教学法倡导在教学中将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从追求学习结果转变为更关注学习过程、效果和情感体验,将其迁移到思政课教学中,帮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社会及个人问题,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敏感性等[3]。在教学载体方面,积极开拓思路,认真整合校内资源,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扬长避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构建稳定的教育协同机制,形成以思政课教师为主体,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学校管理者、医院、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和社区为辅助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使思政课教育教学能够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增强教学实效性。

3.4 注重团队建设,优化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制约着思政课教学与医学专业精神融合的深度与广度。高职医学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多数从高校毕业即返回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多数来自于教学资料、新闻、网络等,同时对医学专业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缺乏医学行业发展的切身感悟,在实际授课中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无法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可以考虑邀请一部分医学专业教师或者医院临床医师在经过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培训的基础上,通过授课或者专题讲座的形式参与教学工作[4]。同时,利用医学院校的专业特长对思政课教师开展医学知识培训,定期开展专业交流。思政课教师也应不断学习社会发展理论,打破专业界限,主动开展医疗卫生调查研究,到实习医院进行一线指导,以职业导师的身份参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对学生的就业发展给出指导性意见。

[1]张信容.高职思政课教学融入企业文化浅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1(23):52-53.

[2]王晓宏.结合医学专业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3):32-34.

[3]董海涛.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色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26(3):46-49.

[4]戴燕玲,邹静.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讨[J].广西教育,2014(15):37-38.

G640

A

1671-1246(2015)14-0018-02

猜你喜欢

医学生医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