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生社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以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
2015-03-18罗成燕
罗成燕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依托学生社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以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
罗成燕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大学生难就业是当前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论文首先界定大学生社团的相关概念,并通过分析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进行阐述,从而找到学生专业社团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具体作用,最后就如何使学生专业社团更好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了建议。
学生社团;提升;就业能力
一 概念界定
(一)学生社团的内涵与功能定位
(1)学生社团的内涵与功能定位。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组织。[1]
据调查,80%的在校大学生都是社团成员,90%以上的学生参加过社团活动。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具有传播文化、提升素质和榜样育人等功能。而与此同时,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目前的在校生,每人至少参加一个专业社团,更有力地支持社团的发展。
(2)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七大社团的内涵与功能定位。截止到2012年3月,外国语学院共成立了七大学生专业社团,分别是英语口语爱好者协会、翻译协会、商务英语协会、英语教师技能协会、日本文化研究社、自主学习研究社和外语演讲与辩论协会。这七大学生社团承担了本学院的绝大部分学习活动和学习竞赛,并且每个社团都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活动开展更有成效性和可行性,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不断的发展中,每个社团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活动和特色活动,真正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学习体验活动,提升每位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就业能力,源于就业。关于就业能力,有多种的定义和说法。如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能力,进一步讲,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如郑晓明提出的: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2]而这种就业能力可以通过进行社团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和加强。
二 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作用
现今专家学者一般都认为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作用有以下六种:素质拓展作用、社会沟通作用、就业观导向作用、凝聚激励作用、校企文化对接作用以及社会服务作用。下面,我将从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七大社团的具体表现中去一一阐述这六大作用。
(一)素质拓展作用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需要的是专业技术的精通,更需要的是全能人才。个人认为,从外语院七大社团所发挥的素质拓展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学生干部的职位,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的机会,更全面地提升自我。我们知道学生机构一般包括学生会、团委和社团,而外语院的学生会和团委每年只需要50多名新干,而外语院每年的新生是400人左右,还有很多人不能担任学生干部。但与此同时,七大社团总共需要120多名学生干部,就算一半招了新干,就是60多名同学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这样,学院里每年新生就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到得到锻炼的机会,全面地提升素质。二是社团会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举行各种各样的专业学习活动和学习竞赛,为全院的学生的提供锻炼的舞台。如英语口语爱好者协会的英语角活动、新生英文朗诵大赛等、翻译协会翻译大赛暨“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将课堂延伸到了第二课堂,让同学们能够在更有趣味、更有竞争的环境中去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拓展自己的整体素质。
(二)社会沟通作用
据调查,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结构性相对过剩所致,即在毕业生找不到满意工作的同时企业也招不到合适人才,大学生并不知道社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企业与大学毕业生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就业鸿沟”,失业现象与职位空缺现象并存。因此,大学生必须与外界沟通,向目标职业靠拢,提前了解目标职业的要求,而社团在学生与社会沟通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因为社团活动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延伸到社会。一方面将课堂知识带出校园,另一方面将社会经验引进课堂。这一点,外国语学院的英语教师技能协会和英语口语爱好者协会做得非常好。英语教师技能协会会请一些中学著名老师给会员开讲座,让大家清楚中小学对教师的要求,并做好相应的准备,提高自己的就业命中率。同时也会与培训机构联系,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挑选合适的会员到这些培训机构做小老师,在提升自己教育技能的同时也增加对社会了解,清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步减少自己与企业之间的“就业鸿沟”。
(三)就业观导向作用
笔者在对《外国语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时发现,对于择业首选的单位类型,毕业生给出的答案是将公办学校放在第一位,所占比例是47.37%;与此同时,选择到民办学校、民办教育机构只有9.21%。选择外资企业是毕业生择业首选的第二位,比例达到38.16%;与此同时,选择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比例仅有9.21%和2.63%。这与用人单位招聘情况与其恰恰相反,因为国家整体的需求量是民营企业占46%,国家机关、国企事业单位等“铁饭碗”工作只占20%左右。这种供需结构差异必将导致毕业生结构性失业与自愿性失业并存。针对上述问题,学生社团能够邀请相关的师兄师姐在新生入学阶段开展经验交流会,同时开展举行相关的大赛,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就业方向并为之奋斗。在这方面,外国语学院的七大社团都做得不错,发挥了自己的应有作用。如自主学习研究社在开学时就开展了新老生经验交流会,分别从学习、学生工作和参加各种活动与竞赛等三个方面谈起,使新生明白自己的奋斗方向。还有自主学习研究社的英语综合技能大赛、日本文化研究社和翻译协会共同举办的中日英翻译大赛等。同学们在准备这些赛事的过程中,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哪方面不足并努力改善,非常清晰了解到自己适合哪些职业,社团活动真正起到了就业导向作用。
(四)凝聚激励作用
学生社团活动是以大学生为行为主体的组织,具有相对自由的特性。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选择社团,而加入社团后依然是从事自己感兴趣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让社团成员在遇到困难时都能克服并进行自我评价,逐渐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外语演讲与辩论协会是我院社团的新成员,但是这个协会的干部和成员对于辩论是非常有激情的,每年都选派很多表现出色的成员参加“GDS”的辩论赛以及外研社杯等辩论与演讲比赛,均取得很好的成绩,并且在参加完这些活动后,协会里都会开展经验交流会和培训会,让更多的学生成长起来,起到很好的凝聚和激励作用。
(五)校企文化对接作用
学生社团可以通过邀请知名企业家开展专题讲座,邀请本专业优秀的师兄师姐与学生座谈,并尽力与企业达成协议,组织学生到企业、社区等实地开展参观考察与实习等,让学生了解、感受和适应真实的企业和社会文化,增强就业适应能力。这里必须要提的是商务英语协会举办的商务英语讲介大赛,这个比赛是为适应国际商务环境的发展,提高我院学生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实现专业知识的实用性转移而举办的,主要形式是自选一种品牌或一个企业对其进行多个方面的介绍。而想全方面、多方位地了解一种品牌或一个企业就必须亲自到达这个企业从而进行各方面的了解和调查。这样,就能发挥校企文化的对接作用。
(六)社会服务作用
学生社团在不断吸纳社会的先进理念的同时也逐渐加强服务社会的作用。如,英语口语爱好者协会每年都有对周边中小学的支教活动,同时,从2012年开始,外国语学院开始鼓励协会组建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到农村去支教、调研等,如英语口语爱好者协会和外语演讲与辩论协会曾多次组队到雷州、遂溪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当地的小学和中学开展不一样的课堂活动和调研,相信能够更全面地发挥社团的社会服务功能。
三 推动学生社团发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高校学生社团在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学校应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以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学生社团对就业指导的服务的途径,深入研究学生社团建设发展规律,促使学生社团的就业服务功能最大化和最优化。
(一)成立外国语学院社团联合分会,加强引导和扶持,合理整合社团活动
目前,我院已经成立外国语学院社团联合分会,七大社团均由社联分会进行管理,能够合理地整合社团活动,更有效、更快速地开展社团活动更有力地增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
(二)大力提高社团干部积极性,打响社团品牌活动
现在我院七大社团共有120多名社团干部,但是并不能发挥所有干部的最大积极性,这对于做大做强社团是个极大的阻力。究其原因在于,当前的学生认为学生机构中还是学生会和团委更能锻炼人、更有吸引力,做社团干部提不起十二分的精神。
因此,必须大力提高社团干部的积极性,从加强奖励、扶持发展等方面大力鼓励其积极性,努力打响社团品牌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加活动,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三)加强社团会员的培训,发挥社团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社团是学校的第二课堂,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社团应把对会员的培训放在社团工作的首位。目前,我院七大社团都有开展社团的会员培训活动,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会员不重视、活动方式比较单调等,因此还需加强会员培训活动的宣传,创新活动方式。同时,我院的学生社团都有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接下来的工作是让专业老师更多地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给学生全面的指导,开展有利于学生专业和就业发展的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就业能力就能在社团中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
(四)大力支持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导向的社团活动
社团是从本质上来说是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学生组织。但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把社团活动从娱乐消遣的角度转移到成长成才的高度上来,在社团活动中加大就业指导的内容,增强社团服务就业的功能,使之成为就业指导的重要阵地。如邀请相关专业的老师、企业或校友开展就业经验交流、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就业形势等讲座,深化社团成员对职业和职场的认识,提升专业技能;开展实地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分析和思辨能力等。在开展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导向的社团活动中,应加强社团和社会的联系。一是要继续加强开展就业见习、实习,社会调查等深入社会的活动,通过提前关注就业、提前了解职场要求来提高社团成员的就业能力。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共建社团活动,为学生社团拓展活动平台,解决经费来源和提高活动水平提供便利,使社团成员能够在了解社会对其的要求的同时,不断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1]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Z].中青联在[2005]5号.
[2]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5).
(责任编校:张京华)
G647
A
1673-2219(2015)06-0105-02
2015—04—14
罗成燕(1984—),女,岭南师范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