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易》的“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5-03-18

关键词:系辞周易古人

王 超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 300071)



● 人文新论

《周易》的“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王 超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 300071)

“天人合一”是《周易》一书的重要思想,其形成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人逻辑思想的演绎发展,见证了中华儿女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的生产与生活过程。《周易》的思想蕴含着中国古代人民丰富的传统智慧。通过对《周易》天人合一思想的考察,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把握中国古人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为处理当代中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重要参考。

《周易》;天人合一;价值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性上升的过程,通过对以往自我的批判地继承,事物才最终形成质变和跨越性的发展,中国社会经历了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并保持着本质上的自我延续性和长久性,如何看待中国社会的传统性,以及如何从中汲取有益于当前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挑战。恩格斯认为“关于思维的科学,也和其他各门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1],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在一定意义上蕴含于其传统文化之中,《周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对《周易》天人合一思想的考察,能够探寻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进而反思历史,服务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人更好地进步和发展。

一、《周易》中的“天”与“人”

《周易》一书的著者颇有争议,一说为周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而得名,而且其著作年代也众说纷纭。《周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看法,其为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做出了重大贡献,“晓古而通今。历史的经验教训可以表明该社会经历过多久的发展,或展现出该社会保留了多少传统。它们常常为我们描绘出某个社会的清晰的图景”[2]。作为早期人们生产和生活实践的产物,《周易》最初是远古人们进行占卜吉凶的经验总结,占卜吉凶本身是为了服务于人类自身的发展,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周易·系辞上》,这一思想蕴含着中国古人在处理天与人之间关系方面朴素的认知观和创造性的想象力,卦、爻等构成了《周易》基本的表达方式。卦者,挂也,体现了人们对呈现在其面前的一种现象的认识,而爻则为效,“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着也《周易·系辞下》”。通过卦和爻,中国古人对天地万物及其变化发展进行了深刻而形象的描绘。

《周易》中“天”与“人”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周易》共分为两部分,其一为经文上下两篇,其二为“十翼”即《周易》传文十篇。《周易》第一部分言及于“天”的大约有七条,即“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有陨于天”;“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何天之忂”;“初登于天,后入于地”;“翰音登于天”等。这些思想中所描述的“天”是人们在文明发展早期与自然界进行直接接触和感知的结果,是一种与“地”相呼应的天然状态的“天”。其含义与自然界紧密相连,并外延至天地、四季更替等自然现象。而且此时的“天”依然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其体现了中华文明由神灵或神话崇拜的阶段向理性发展阶段转变的趋向,是中国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总结和理论反映。而在《易经·系辞》和《易经·说卦传》中,“天”的含义趋于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如“天命”、“天则”、“天道”、“天行”、“天数”等,《易经·系辞上传》中记载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周易·系辞上》”。由此可以看出,在后来人们对《周易》思想进行阐释和发展的时候,开始把“天”与人更加紧密地联结起来,人们不再仅仅把“天”归为具有神秘性质的自然现象,“天”被赋予了人性的某些特征。人们认为“天道”为大,强调人行天道的重要性,此时的“天”已然体现了人们开始在基于圣人“象”天垂之象的基础上,力图以“象”释物的尝试,而且更加注重“天”所蕴含的人性道德意义,“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周易·说卦传》。六画即为“分阴分阳”,并分为天、地和人之阴阳,阴阳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反映了道的恒常不变的模式,而“爻者,言乎变者也”,体现了天道的变化和运行,六位的阴阳和六爻的柔刚之间相互交错,构成卦的演变规律。《周易》认为由于天道是恒常的,人们应该效法天道,顺势适变,进而实现人自身的发展。《周易》在以后的发展时期演化而成的“两派六宗”则体现了人们基于《周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对天人关系进行的新阐发。

《周易》中的“人”则分为“大人”、“君子“与“圣人”;“小人”、“百姓”、“民”等。“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任何一种认识都是人们在实践中进行经验总结、抽象概括演绎的结果,《周易》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其在最初的形成过程中是一小部分精英人物进行经验总结的产物。《周易》在文明发展早期的占卜性质决定了其授受对象主要关注于“圣人”、“君子”和“大人”,服务于上层统治阶层。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魏晋等不同时代的社会精英对《周易》中的思想进行了演绎和发展,《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天尊地卑、男尊女卑等观念开始内化并凸显于《周易》,《周易》开始带有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色彩,并逐渐演变为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基础。

二、“天人合一”思想的来源——《周易》的经验性质

《周易》思想作为中国古代人民在实践过程中的总结,是其时代发展的产物,《系辞·下》言易为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然后始画八卦”《周易·系辞下》而成,因此“观物取象”成为《周易》的形成方式,“观天象”、“察地理”可以归为一类,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考察,而“取诸身”和“取诸物”则体现了古人对自身以及周围人文环境的把握,并由此形成互为影响的天地人三者统一。《系辞传上》提出“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3]的观点,由此可以看出,早期的《周易》主要具有占卜的巫术性质,巫术是人类不同文明早期发展阶段所存在的共性现象,也是人类早期文明形态的重要载体,而《周易》思想为了达到实践效用的准确性,必然要外化其内涵。远古时期的人们由于科学水平的局限性而对外在的器物有较少依赖性,因此,充分发挥人自身感官和思维的效力,通过对事物的感知、思考和形象加工处理,进而使得事物以符号的形式,以“象”为媒介进入人们的文化领域,成为古人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周易》本身是历史的产物,其产生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关于《周易》的成书时间,通过对八卦的生成并演变为六十四卦的历史进行考察可以看出,“自阴阳爻画组成八卦,至八卦重为六十四卦,最后到《周易》全书的完成,这中间恐怕有一个较长的历程。特别是卦辞和爻辞的产生,必定经过了多人的采辑、订正和增补,最后到殷末商初才成为今天的样子[3]”。而且《周易》本身是古人立足于对物的观察而形成的,“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4]”。“拟诸其形容”和“象其物宜”是古人演绎《周易》的方法,这种方法因其历史的久远性而在今日缺乏必要的实证性,但是,人们却可以从中领悟到古人对事物进行把握时候所特有的思维方式。

三、《周易》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价值

《周易》作为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其天人合一的内核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是古人在实践和认识统一基础上的智慧结晶。《周易》自其产生以后,其内涵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历史长河的各个阶段,并对中国古代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四库全书》中记载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4]。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阶段,《周易》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逐渐演变为封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卫道士进行立论著说的依据,并由此形成和巩固了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正统和主导地位。时至今日,处于探索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中华民族在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人民逐渐在全社会形成了改革与发展的共识,并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现代社会本质上是西方化的,由于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差异,西方化的现代性与中国的传统性有着不同层次的差别,而且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促使着这种差别之间的张力不断增强。虽然西方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但是科学理性对人以及社会各方面所造成的异化后果愈发引人深思,寻求一条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当代中国社会对传统文化重视的增强,体现了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人们一方面要坚持科学的精神,有力地批判依附于传统的各种文化糟粕,另一方面也要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继承和发展前人在实践和认识上的智慧总结,弘扬中华文明的内在价值,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5]。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周易》的天人合一思想为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素材和经验基础。

[1]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6.

[2] (美)奥罗姆.政治社会学[M].孙嘉明,等,译.倪世雄,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55.

[3] 刘大钧:《周易概论·增补本》

[4] 四库全书总目(卷1)——经部一·易类[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 习近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好治理能力现代化[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4/0218/c64094-24387048.html.

(责任编辑:杜红琴)

The Thinking of Harmony Between the Heaven and Human inZhouYiand its Realistic Inspiration

WANG Chao

(College of Marxist Education,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Harmony between the heaven and human is an important thought ofZhouYi, a book that reflect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about Chinese ancient logical thinking. It also witnesses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life of Chinese people.ZhouYicontains the idea of ancient Chinese people′s wisdom. Through inspecting the thinking of harmony between the heaven and human inZhouYi,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grasp the thinking mod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which also can help people better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man and society, man and nature.

ZhouYi;the thinking of harmony between the heaven and human;inspiration

2015-04-23

王超,男,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B221

A

1008-2603(2015)04-0086-03

猜你喜欢

系辞周易古人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马王堆《易传·系辞》篇的形成与抄写
好玩的古人
周敦颐《太极图说》哲学思想研究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人品诉诸”在《系辞》中的应用研究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甜甜的“蝴蝶茧”
《周易》与《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