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子《道德经》思想启示浅析

2015-03-18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道德经辩证法老子

胡 颖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 思政教研室,海南 海口 570208)



老子《道德经》思想启示浅析

胡 颖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 思政教研室,海南 海口 570208)

探讨《道德经》写作历史背景,认为其是道家哲学思想重要来源;指出《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政治思想和辩证法思想;提出《道德经》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认为现代人生活富足但是社会问题又层出不穷,我们应像《道德经》中所提出的那样回归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进而消除人类自我中心主义,回归到人与自然融合的和谐状态。

老子;《道德经》;政治思想;辩证法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汉族。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与后来庄子合称为老庄。

老子著五千言《老子》一书,即《道德经》。《道德经》分上下两册,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后38章为下篇《德经》。老子认为“道”为德之“体”,“德”为道之“用”。《道德经》蕴含了大量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者道之动”,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老子著《道德经》历史背景

老子生活在列国纷争、社会动荡不安的春秋时期。诸侯间争霸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兼并战争使得诸侯国数量减少,促使各民族逐步融合,人民强烈渴望统一。当时,老子担任的是周朝守藏史(现在的图书馆馆长),老子不但将周王室藏书博览无余,还经常周游列国,一边考察各国国情和民土风情,一边收集各国民间藏书。因此,老子不仅有渊博学识,还具有很强分析和综合能力,《道德经》就是老子以所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周游列国实践中见闻,经过自己的分析,综合而著成的。

民间有相关传说,函谷关关令尹喜者,别号关尹,周敬王时大夫也,其人晓畅天文,善知未来。是夜,东方紫云突聚,长三万里,浩浩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扑函谷关而来。关尹向知东方乃青龙所踞,今有紫气东来,时应仲夏,当有圣人乘青龙西行而经此地,乃思曰“莫非老聃将来耶?”关尹遂于楼南高冈筑台,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为准备。不数日间,一老者倒骑青牛而来,关尹以掌加额道:“老聃至矣!”遂跪拜于老者之前,拱手曰:“老师将隐,求教者必难寻矣!圣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窃为己有,必以启天下人为己任也,老师何不著圣智以为述,传之後世,造福天下?”老聃再三却之,曰:“我固非圣智,无可言之!”关尹固请,老聃不得已,乃止息于关尹所筑之台,终以五千言授之,后西行而去,不知所终。

在春秋时期,人们对于宇宙及世界、人类起源的认识还很肤浅,带有浓重的神话色彩,认为开天辟地、造物造人的都是神,而在生命产生之前,世界还是一片混沌。老子在此基础上创新地提出“道”这一概念,认为世界之初本是虚无状态,而正是“道”产生了万物,认为其是万物本源,与《易经》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相吻合。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宇宙观的来源。

春秋时期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周天子失去实权,政权下移,诸侯割据,贵族政治衰落,世袭社会逐步解体,虽然对于社会历史发展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蕴含了巨大活力和创造力,使社会迅速发展,但是老子所处具体的割据时代环境中,很难不让他感受到社会陷入了严重危机之中,认为是当时统治者的贪婪及荒淫无度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苦难。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老子提出的“天下无道”、“无为而治”。

二 《道德经》中政治理想

《道德经》作为中华文化精华流传千年,其中蕴含的深邃思想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而其政治思想对中国上千年社会历史发展、领导者治理国家都有着极为重要作用。

上古和三皇五帝时期的盛世,虽然是生产力落后的原始社会,但是圣主有德而民自化,君修德而民风朴素,是老子政治思想雏形。老子生活在列国纷争乱世,向往三黄五帝时期无为而治的小国寡民时代。曾子在《孝敬》圣治章中曾提出“圣人因言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这种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政治理想成为《道德经》中治国思想核心,是老子追求的完美社会理想。在《道德经》第三章中,老子提出“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策略,意思就是排空百姓心机,填饱百姓肚腹,减弱百姓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筋骨体魄,即没有欲望,就回归自己本性,所以人民安居乐业,终享天年。接着老子又提出“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营造民众不追求知识、名利的风俗,使得自以为聪明的人没有凭藉而不敢从中挑拨离间、耍奸使诈,一切事物就能顺其自然。 “无名,天地之始”,人民的生活思想、社会的最佳状态皆源于“无名”,这才是治理国家的最大智慧,可见这也是老子“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体现。

但是当时老子所处时代已经进入奴隶社会,有了阶级和阶级斗争,与三皇五帝时的原始社会有着本质区别,因此这样一个老死不相往来、完全自治、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世界只能是空想,而不可能实现。

三 《道德经》中辩证法思想

老子的《道德经》蕴含了丰富辩证法思想,虽然用字不多仅仅五千言,却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源和事物产生、变化、发展的规律。文章大部分用诗体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是可以用“博大精深”来形容。老子的思想被后来的庄子继承,与后来的儒家、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核。

辩证法一词原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是一种化解不同意见的辩论方法。在两个或更多对一个主题持不同看法的人之间的对话,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有充分理由的对话建立起对事物真理的认知。

《道德经》中将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依存。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物壮则老”等耳熟能详的名言都体现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又如《道德经》第三十六章中“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意思是说要收敛的,必先张驰一下。要削弱的,必先加强一下。要废弃的,必先兴起一会儿。再如:长短、大小、多少、前后、远近、高低、轻重、黑白、寒热、正反、善恶、美丑、祸福、吉凶、兴废、进退、有无、主客、巧拙、贫富、贵贱、刚柔……等等。要夺取的,必先让与一点儿。这些充分展示了老子辩证逻辑思维力量,展示了老子哲学辩证法思想。《道德经》较为系统地揭示了事物矛盾性及客观事物存在与发展的矛盾普遍性,指出任何客观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关系。整部《道德经》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充分反映了《道德经》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深刻认知。

老子《道德经》约在16世纪传入欧洲,欧洲人将《道德经》视为珍宝,并将其翻译成法文、英文、德文、拉丁文等文字广为流传。莱布尼茨根据伏羲黄老阴阳学说,提出了二进制思想,并给太极阴阳八卦起了“辩证法”这么个洋名字。因此,老子才是名副其实的辩证法之父,而我们一直认为,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蕴含着世界丰富的变化规律。老子《道德经》以辨证哲学方式提出了治国与治人主张。正如老子所说,事物总存在两方面。我们也要辨证地看待《道德经》,毕竟它是千百年前的著作,其中有些陈述难免会与现代社会相悖。不过,《道德经》无论是在治国还是治人方面,都不愧为我们民族的瑰宝。

四 《道德经》对现代生活启示

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人们仍然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社会财富极大富足,但是人民不仅不觉得自己富有,反而觉得钱越来越不够花;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但是人们却更加辛苦更加劳累,反而没有以前的轻松自在;交通工具和信息通信手段越来越发达,地球成为了“地球村”,但人们直接的距离却越来越远,越来越难以沟通。医疗技术条件的发展,人们已经不会再为日常疾病担心,但是却又出现更多的疾病威胁人类,比如:癌症、艾滋病等;人类的智力也得到长足发展,变得越来越聪明,但是现如今各种骗术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因此我们不仅深思面对这样的世界应当如何选择。《道德经》中蕴含的智慧为现代人提供了解决难题的思想源泉。

老子认为,人类社会原本如同自然一样是和谐而美好的,高度紧张的社会关系是违背自然之“道”的。道家崇尚自然和返朴归真的自然主义蕴含了多层次、多方面的现代价值意义。道家思想提醒人类不应该只是一味追求创造财富,成就功名和获得利欲,而要批判和反省由文明进步造成的人与自然脱离现象,寻找一种人与自然契合的生存方式。人与自然不应是对立紧张关系,人的创造不应该忽视自然之理而应尊重自然、遵循客观规律,特别是现代人更应该热爱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进而消除人类自我中心主义,回归到人与自然融合的和谐状态。《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说:“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就是说人应该遵循自然法则,并根据这些法则生存,而不是破坏。人的生命现象是井然有序的,大自然的运动变化也是和谐守恒的,因此人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发挥人本身的功能作用。由此不仅可以看出宇宙万物相互依存、彼此制约规律,更重要的是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是对其很好的总结。

现代人虽然面对的是与老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完全不同的时代,遇到的问题也复杂得多,但是彼此之间仍存在着很多相似点,实质问题并没有改变,因此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老子《道德经》仍然具有重要启迪价值和指导意义。

结 语

《道德经》作为一本道家哲理书蕴含着丰富哲学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虽只有短短五千言,却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它主要阐述自然无为思想,包含了辩证法、经国、理身、论兵等各个方面内容,对后世有巨大影响。其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更被西方哲学界继承发展,基本上所有研究者都认可《道德经》是我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系统,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当为“万经之王”。

[1]http://baike.so.com/doc/1978683-2094022.html

[2]鲁寒光.老子辩证法思想探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6).

[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4]杨广林.论《老子》中的辩证法思想[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

[5]刘恩超.略论《道德经》的体系及其辩证思想[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

[6]王清江、王颜艳.略论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

[7]李长学、刘建国.老子辩证法思想初探[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8].任继愈.中国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9]老子著,欧阳居士注译.道德经[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赵 峰)

On the Enlightenment from Laozi’s Daodejing

HU Ying

(Office of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Hainan Radio & TV University,Haikou 570208,China)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dialectical thought ofdaodejing,by discussing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aoist philosophy.And then points out thedaodejingcontained in the political and dialectic thought.Finally put forward the enlightenment from it to modern life,as modern life rich but social problems emerge in endlessly,people should return to nature in the respect for nature ,thereby eliminating human egoism to back to the harmony of man and nature.

Laozi;Daodejing;political thinking;dialectics

2014-09-28

胡颖,女,汉族,河南新乡人。哲学硕士。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思政教研室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2015年第1期

B223.1

A

1009-9743(2015)01-0042-04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5.01.010

猜你喜欢

道德经辩证法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智者老子
转诊率下降背后的“辩证法”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