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

2015-03-18王一凡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

王一凡

(海南大学 党委办公室,海南 海口 570228)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

王一凡

(海南大学 党委办公室,海南 海口 570228)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一股有着重大影响的社会思潮。这股思潮由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人首倡,后为萨特、马尔库塞、弗罗姆、阿尔都塞等在不同时代、不同方面予以继承和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乃至最后转向,无一不是与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一系列巨大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社会思潮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一股有着重大影响的社会思潮,它的产生、发展及其理论转向几乎贯穿于20世纪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革命奋进、变革与转型的总体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和影响。可以说,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问题,尤其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和民族化问题,就一定不能绕过“西方马克思主义”。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在相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的一种理论探索,尤其是它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弊端揭露,对教条僵化社会主义模式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渊源追溯以及对当代社会现实问题的考察,为我们今天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思想启迪和理论借鉴;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时代环境局限和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潮影响,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些理论中存在不少违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谬误。而且,正是由于这些谬误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特征,我国理论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并研究这一思潮起,就一直对其马克思主义性质颇有争议。西方马克思主义特殊性及其重要地位也必然引起我们更多关注。

一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革命新形势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

英国新左派学者佩里·安德森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潜在特点”就在于它是20世纪资本主义社会革命“挫败的产物”①>Anderson:P.Considerations on Western Marxism,London:New Left Books,1976:42。2015年第1期。这就明确指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背景及原因。事实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与20世纪20年代后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革命形势、与相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和文化、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新变化等情况,都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整个这股思潮连同它本身的缺陷和错误,都打上了产生它的那个时代和环境的印记”*李青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论,重庆出版社,1990年,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受到战争极大影响,西方各国经济已处在崩溃边缘,资本主义矛盾在这时也更加深刻和空前尖锐起来,而这些国家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也不得不在斗争道路上寻找新出路。1917年,俄国10月革命取得巨大胜利,建立起了无产阶级政权,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无疑给正在寻找出路的西方无产阶级以极大鼓舞和力量。于是,从1918年到1923年,在西方一些国家中先后爆发了骚动、起义和革命,掀起了一场从未有过的无产阶级革命热潮,在有些国家中甚至还建立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然而,不久之后,这些革命运动却一个接一个地相继失败,黯淡收场。从此,西方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也步入低潮之中。

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无产阶级革命会相继失败并陷入低潮?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如此尖锐而无产阶级革命却并未按照马克思预言率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而是与马克思预言恰恰相反,无产阶级革命却在相对落后的俄国获得了成功?西方国家社会革命失败原因到底是什么?如何在西方寻找新革命道路?这一系列问题正是当时西方国家一些共产党领导人及其他“先进力量”认真思考同时也是必须作出回应的重大问题。在这些反思中,有一些人认为:西方革命之所以会失败,应归咎于照抄照搬俄国革命战略策略和列宁的一些理论观点、建党模式“左”的思潮,特别是当时共产国际在所属各国共产党内推行“布尔什维克化”政策。他们认为: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革命绝不能照搬俄国革命模式和经验,俄国革命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在西方相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是行不通的。西方社会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立足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认真研究西方具体情况和特点,尤其是要深入研究西方国家思想、精神和文化等意识形态特点,采取“总体革命”策略,将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作为革命先导。与此同时,他也强调,有必要重新探讨马克思关于革命思想,以及马克思关于思想、精神和文化在革命中的作用等理论,藉此认真总结西方社会革命经验和教训,尤其是要特别重视意识形态战线上的斗争,不能将革命成败简单地归结为经济因素。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卢卡奇、柯尔施等在其著作中都系统地阐述了以上类似观点。不仅如此,他们对共产国际政治路线和哲学基础也提出了批评。比如,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明确对把西方革命失败原因归咎于经济决定论的做法进行了批评,这是因为这一思维完全没有重视无产阶级这个革命主体,没有重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作用。为此,卢卡奇提出要用“总体性”观点去取代经济因素首要性论点,用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创造历史观点去取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性观点。他在批评自然辩证法和反映论的同时,强调意志、意识、意识形态、主体性等在社会发展中重要性,并且提出了一种对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解释。柯尔施在1923年发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也把对西方革命的思考提到了哲学高度。柯尔施在分析德国革命失败原因时说,德国革命之所以失败,并非是由于缺乏一个领导群众起来夺取政权的革命政治组织,而是由于缺乏夺取政权在理论上和文化上的前提,缺乏意识形态准备和政治领导。与此同时,柯尔施还把斗争锋芒直接指向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共产国际列宁主义,认为这些错误路线对革命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发表,标志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而“一场有关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状况的基本争论已经开始”*[德]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重庆出版社,1989年,第57页。。

二 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危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如果说,20世纪20、30年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那么,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可以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兴盛时期。

从20 世纪30年代开始,特别是在二战到50、60年代期间,西方马克思主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派别。比如,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基本上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诸如此类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把西方当时一些流行哲学思潮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某些方面结合起来,而创造出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中,有一些派别,如法兰克福学派,他们在继承和发挥经典马克思主义某些观点基础上,根据当代社会历史发展现实和在对资本主义现状进行彻底性批判过程中,创造了一种新社会批判理论。他们认为: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核心,因此,应当恢复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理论的本质,因为“真正的理论是批判性的,而不是实证性的,……人类的未来依赖于今日对生存所持的批判态度”。

对法西斯主义和极权国家主义批判是20世纪30、4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任务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西方各国革命运动的相继失败给资本主义国家以短暂喘息机会,其经济也步入了正常发展轨道。但是,由于资本主义性质并未改变,社会固有矛盾还依然存在。随着社会矛盾急速加剧,到20世纪30年代,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面对危机,统治阶级试图通过极权化政治策略解决矛盾。于是,德、意等国法西斯主义便应运而生。因为对于大工业资本家而言,法西斯主义和极权国家主义一是可以为其转移无产阶级对他们的威胁;二是通过这两者可以加速资本主义垄断过程,为其经济利益服务。不管是法西斯主义还是极权国家主义,实际上表明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另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垄断资本主义。

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势力崛起导致的后果是,以国家形式出现垄断集团开始,以公开暴力和恐怖统治取代了利用资本进行的隐蔽统治。统治阶级也撕去了“虚伪的法制面纱”,动辄以暴力和高压手段,残酷镇压和迫害人民。一时间,野蛮、屠杀、恐怖笼罩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一触而发。面对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带来的世界性创伤,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们认为:必须回答“在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这样一个严肃而重大历史课题。这一课题构成了30、4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中心主题。

二战前后,特别是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启了一场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新科技革命。在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社会生产自动化水平飞速提高,生产力空前发展。哈贝马斯也称:这场革命使“科学与技术日益相互依赖而成为第一位生产力”。尽管这场科技革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但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却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突出地表现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有了新变化,传统意义上工人阶级已部分“白领化”,他们的生活、劳动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些情况显然与马克思所生活的资本主义时代不同。社会发展出现新情况也要求理论家们作出新思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批判,并把批判焦点对准了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和文化。

三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

从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尽管经历了战后长达20多年稳定局面,但从根本上说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相反,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并日益激化,并最终爆发了诸如反战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而恰在此时,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也从低调发展阶段走向了顶峰。

60年代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新左派”及青年学生和工人造反运动蓬勃发展,尤其是法国“五月风暴”,将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幕后”推到了“台前”,掀起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高潮。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马尔库塞、萨特等人被“新左派”运动奉为精神领袖,而他们提出“大拒绝”、“自由选择”、“性欲解放”、“快乐原则”等理论被奉为指导思想,他们的著作也成为“新左派”造反运动思想武器。萨特本人十分积极地参与和指导了“五月风暴”,并号召工人要联合学生运动。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也在这场运动潮流中开始纷纷从书斋走向社会,从学术圈子走向街头运动。即便有些人依旧埋首于晦涩理论学说之中,但他们对于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变化情况研究也倾注了比以前更多热情。

然而,席卷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造反抗议运动并没有持续多久,更没有将历史推向“另一个发展阶段”。“五月风暴”最后结局已然是以青年学生和工人组成“新左派”队伍的瓦解,垄断资产阶级重新巩固其统治秩序而告终。“五月风暴” 失败,使一些用西方马克思主义哺育起来的“1968年一代”、“新左派”走向幻灭和转向,并且使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昙花一现大放异彩之后,也和“新左派”运动一起重新步入低潮*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海南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31页。。

李青宜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论》一书中,对这场受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左”倾思潮影响的造反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提出了几点非常有价值的思考。他认为:就这次造反运动本身来看,它至多只是发泄对资本主义的不满,是一种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自发行为,而不是如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说的确切意义上的“革命高潮”和“实现社会主义前景”斗争;并且,作为这次运动指导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没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去分析问题和批判现实,也没有强调经济动因决定作用、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和共产党领导等方面因素,却企图以青年学生、小资产阶级甚至是一些流氓无产阶级充当革命主力,用受资产阶级哲学思潮影响的“本能革命”、“性革命”、“意识革命”来充当革命战略。*李青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论,重庆出版社,1990年,第300页。由此看来,这场“造反”运动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它失败的命运。

“五月风暴”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逐渐走向衰竭,“1968年一代”中不少人也在运动失败后出现转向。“70年代以后的一些西方激进理论家已经根据后马克思主义假定来进行工作”*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海南出版社,2000年,第31页。;但是,在另一面,也出现了一些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既相连续又有创新和歧异的发展动向,比如出现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其他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不仅在宗旨上背离马克思主义,而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也相距甚远的理论思潮。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相比,其“非马克思主义”性质则更加鲜明和突出。

四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意义与启示

作为一种理论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存在必然性于20世纪70年代初就已宣告终结;然而,不可否定,从其兴起到最后走向终结跨度半个多世纪时间里,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所作每一份努力都突出地呈现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谱系之中,特别是它为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思想启迪和理论借鉴。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重要资料

西方马克思主义并非完全是“书斋式”、“哲学化”理论,他们对于当代资本主义及现实社会生活也同样给予了高度关注。“从他所们关注的一些理论问题来看,他们并没有回避现实的挑战”,“在他们那深奥难懂的语言中负载着大量关于急剧变化的当代世界的信息”。*陈学明: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西方马克思主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页。这与同时代其他哲学流派明显不同。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深刻剖析其存在问题及根源,批判其社会制度,也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客观而言,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一些“真情况”和“真问题”,他们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他们关于社会发展的相关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代社会。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探索,有助于开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视野

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众多,纷繁复杂,其非马克思主义倾向和非正统性比较明显,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但不管怎样,他们毕竟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索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发展道路,付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尤其是,他们提出要充分借鉴和吸收包括资产阶级思想成果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充分利用现当代哲学思潮来解释、“重构”马克思主义等,为我们研究现代社会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野。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

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要深刻反思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从中汲取历史教训,纠正这一模式主导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和偏离,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回归到马克思的本义。因此,认真研究和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些观点,可以让我们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能少走一些“弯路”;另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对于未来社会主义构想,不乏独到之处。比如,柯尔施等人提出“工人委员会”构架、列斐伏尔提出“工人自治社会主义”憧憬、马尔库塞提出“总体性社会主义”、弗洛姆提出“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等等,不管他们提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但是,在一些最主要理念和元素方面,这些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有一些共同地方,表现在对民主、自由和平等价值观的突出强调,对资本主义社会现有剥削制度的彻底否定与批判,对构建公道、合理社会无比向往,对人性与人全面发展高度重视,等等。这些理论对于丰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仍不乏其借鉴和启示意义。

[1]李青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2][德]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3]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4]陈学明.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西方马克思主义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5]王一凡.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评价的三个重要问题[J].当代世界,2013(4).

(责任编辑:李 芬)

The Marx Doctrine and the Relatively Developed Capitalist Society

WANG Yi-fan

(Office of Party Committee ,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

Western Marxism is a surge of social thought,which has a major impact on the contemporary capitalist world.This social thought was?invented by Lukacs,Korsch ,Gramsci,and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by Jean Paul Sartre,Herbert Marcuse,Erich Fromm,Louis Pierre Althusser,etc.in different times and from different aspects.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even the last turn of the Western Marxism ,all are closely linked together with a series of dramatic changes that occurred in the relatively developed capitalist society.

Western Marxism; capitalism; social thoughts

2014-10-11

王一凡,男,汉族,江西九江人。法学硕士。海南大学党委办公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2015No.1

B089.1

A

1009-9743(2015)01-0037-05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5.01.009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