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士”学位缘起、内涵及试水的理性思考

2015-03-18汤广全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试水高等职业教育学位



“工士”学位缘起、内涵及试水的理性思考

汤广全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湖北 黄石 435002)

[摘要]近年来,“工士”学位的提出与探索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尤其是学界对此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证与深入的思考,这无疑将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未来的良性发展提供更多契机。但在这一过程中,有关“工士”学位的缘起、内涵及试水尚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需要冷静观照,严密论证,厘清逻辑,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士”学位; 试水; 高等职业教育

自2009年6月湖北工业大学李梦卿教授在《湖北工业大学学报》上撰文提出“工士”学位的概念以来,尤其是2014年6月20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敢为天下先”,勇于试水“工士”学位,教育学界、广大传媒、社会人士反响热烈,引发了诸多思考,对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关爱的热情与呼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1“工士”学位的缘起

1.1 通行的观点

1.1.1时代发展潮流的顺应一般认为,比照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界的发展潮流可发现自身发展的差异与不足。迄今为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直没有学位,不能与时俱进,不能与国际接轨。尤其是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几乎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尽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兴未艾,国家也把其作为发展生产力、调整经济结构、解决就业等问题的战略举措。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地位一直不高,名实不副,其中一个重要观察指标就是高等职业教育虽有学历,但无学位,身份尴尬,名不正言不顺。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授予问题既符合“国际大趋势”,又顺应“时代潮流”。[1]所以,设立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一致的学位须摆上议事日程。

具体而言,设立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一致的学位深受部分发达国家经验与港台地区示范的影响。学界认为,发达国家尤其是美、英、日等国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很好地解决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身份”即学位授予问题,如美国给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且符合条件的人员颁发“副学士”学位,既方便就业又可继续深造;英国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且条件合格的人员颁发“基础学位”,以融通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的授予情形也大致如此。同时,2000年以来,我国香港与台湾地区也先后在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中设立“副学士”学位,推进了本地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有了这些域外经验与同胞示范,中国大陆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设置学位的假定有资可鉴,顺理成章。

1.1.2高等职业教育自身职能凸显与完善的需要教育具有开发人力资源的功能,职业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施科教兴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呼告中,几乎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愈发凸显。如何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源开发优势,改革措施与实践途径多种多样,学界有较一致的强烈呼声,即大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选择。其中,以李梦卿教授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工士”学位的设立不失为一项重要举措。因为“工士”学位的设置,既能更好地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功能,又能使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不断加强学习,完善自身。[2]

再者,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发挥其发展经济、解决就业、惠及民生等重要功能的同时,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比如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声誉相对不高、政府投入相对不足、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社会地位相对卑微。这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分工、社会观念等密切相关,但也与教育自身的机制不完善有关。其中,职教体系与普教体系相互脱节、彼此割裂就是其一。职教与普教的脱节,导致职业人才培养止于“专科”层次,进而影响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最终背离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终身教育的价值诉求。[3]

在学习化时代大潮下,公民理应有机会从一种教育类型转到另一种教育类型,进而便捷地进入不同的教育阶段。包括学位制度在内的教育制度创新,建立与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所在。在学习化社会,公民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与途径将是多种多样的,单凭学历制度已无法对所有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或转换,须改革与完善学位制度。[4]因此,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相应的学位势在必行,“工士”学位的提出、制度建设与实施呼之欲出。

1.2 理性的思考

1.2.1实证调查与探讨设立“工士”学位的学术研究已有六年之久,“工士”学位的试水也有一年多时间,2014年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试水授予“工士”学位,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2015年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也取经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授予“工士”学位的经验,授予其毕业生“工士”学位,成为江西省首所授予“工士”学位的高等职业院校。虽然学界、政府及社会还没有进行全方位的实证调查与理性探讨,但2014年6月20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获得“工士”学位的毕业生表现尤佳,2011级投资与理财专业毕业生刘香玉,在校期间获得“证券从业资格证”、“期货从业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工士”学位,现就职于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获得企业的高度认可与评价,其现就职单位希望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招聘更多“工士”学位获得者等优秀人才。就职于香港中华之星游轮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李倩茹在获得“工士”学位后表示,我是一个幸运儿,获得学位让我很有成就感,父母也感到自豪,周围的人对我都刮目相看,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今后还会进一步深造,争取更好的发展,以此来回报母校对我的培养之恩。[5]由此可以看出“工士”学位在实践过程中已经获得包括企业、学生及家长在内的很多人的高度认可。

在中国知网以“工士”学位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工士”学位理论体系内容涉及名称推定、授予标准探讨、学理逻辑、法理意义、多维价值、应用性特征等多方面的内容,理论体系内容相对较系统,其完善性非其他学位名称如“技士”、“能士”等所能企及,其实施基础的深厚性也非其他学位名称所能及。2014年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以“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建设研究”为主题,对“工士”学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更加完善了“工士”学位相关理论体系内容,“工士”学位名称与“德、能、智、技”的学位授予标准,都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与职业教育时代风尚于一体,经过多学者的探讨和理性推论,认为“工士”学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内生性需求,是现阶段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与突破。

1.2.2经验借鉴与榜样示范纵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各国为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授予学位确实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加拿大与澳大利亚有“副学士”学位、英国有“基础学位”、日本有“短期大学士”学位。而美国“副学士”学位设立已有百年之久,促进了美国社区学院等2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成熟与发展,“副学士”学位的就业与升学双重功能也是社区学院的两大功能,“副学士”学位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关系密切。

英国高等教育的精英思想使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加之英国技能鸿沟(Skill gap)的危机加剧,英国政府决定授予满足条件的高职毕业生“基础学位”,以“基础学位”为通道,促进英国技能就业,也增加更多英国民众的高等教育升学机会;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指导下进行教育民主化改革,确立“六三三四”学制,形成了专修学校、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在内的短期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体系,日本的短期大学一直以美国社区学院为蓝本,但日本考虑到短期大学的办学特色,决定为短期大学毕业生授予“短期大学士”学位。另外招收高中毕业生实施专门课程的专修学校也授予2-3年制毕业生“专门士”称号、高等专门学校授予毕业生“准学士”称号,“专门士”、“准学士”、“短期大学士”学位获得者可通过“专攻科”、“科目履修生制度”等方式获取一定学分,经过大学评价·学位授予机构的认定可获得学士学位,[6]促进日本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我国香港地区“副学位”的发展成为继续教育服务中的重要一环,由于社会对副学位课程需求甚殷,而大学本科学位名额有限,造成继续教育服务承办副学位课程的现象,以弥补正规大学课程名额不足的情况,促进了香港地区继续教育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3]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建设呈现各具特色的多样化发展格局。

在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多样化格局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建设也面临着自己独特的建设任务,需要在经验借鉴与榜样示范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规模相对较大,未来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内涵化发展,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设立的定位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旨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化发展、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尤其是学位名称,笔者认为不宜直接引用美国的“副学士”学位名称,使用“工士”学位名称更能体现华夏文明的文化底蕴,更具中国特色,更具职业教育特色。

2“工士”学位的内涵

研究“工士”学位,辩证思考其内涵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工士”既不同于“技士”、“艺士”、“能士”、“术士”,又不同于“副学士”、“基础学位”等,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名称,既符合汉语字、词源流的发展与逻辑推演,又符合英汉翻译的定名原则,也符合“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拿来主义理念。[7]这种字、词溯源与逻辑推定较为周全而合理,令人折服。笔者非常推崇这一富有创造且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学位名称。但笔者以为,“工”及“工士”的内涵还有进一步丰富的思想空间。

2.1 “工士”中“工”的语境与逻辑推定包含更多的寓意

前文已述,“工士”学位假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名称,既符合汉语字、词发展的逻辑源流,又符合英汉翻译的定名原则,也符合“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拿来主义理念,极尽详实而完整,但“工”字的内涵尚有补充说明的思考空间。

“工”字的内涵及其代表的职业符合中华历史文化中职业称谓的传统习惯。自古以来,尤其是近现代以来,汉语职业语境中一直有工、农、兵、学、商的说法,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劳动者的价值,缘此,当时学界还有“劳工神圣”的呼告与呐喊,[8]表征着劳动者与做工者的历史地位与社会尊严得到人们的推崇与敬怀。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苏俄十月革命的影响,伴着五四运动的爆发,我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工士”学位名称不仅具有技能与学术含义,且具有政治力量与法律规范投射的制度主体含义,可谓多义并举、一语千钧。

2.2 “工士”学位名称较符合国际视野下高技能人才的内涵

根据李梦卿教授的观点,“工”、“士”合称,作为学位名称,突出的是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技能迁移”与“技术创新”。在我国,人们一般将“技能”视为专业化的操作行为的娴熟度,将“技术”看作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与知识。[9]前者把“技能”片面化,缺失整体性,脱离具体的操作境遇,使人的全面发展受到制约;后者对“技术”的认识易停留在知识与经验的简单思考与验证阶段,理性深入不足,研究探索不够。有鉴于此,“工士”学位追求的“技能迁移”与“技术创新”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拓展与深化,追踪国际视野,即要培养高职生的沟通能力、人际与社会能力、组织与计划能力、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读写能力及技术运用能力等,且要培养高职生理论技术、高精尖技术。[10]这一崭新内涵的实质就是培养高职生的核心能力。追根溯源,这一崭新内涵比较接近中华文化所理解的“工”、“士”二字代表的理想及其合称的精髓,即“巧夺天工”、“点石成金”的读书人及其承担的社会责任。[7]

3“工士”学位的试水

3.1 民间试水与官方认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均提出,研究探索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的要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附件,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中指出2015年6月底前出台政策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2020年)》指出在修订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学位条例以及劳动、社会保障、外国专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时,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修订完善相关条款,也就是说在修订《学位条例》或制定《学位法》时需考虑到将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列入其中。由此可见国家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决心和信心,这些政策条款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试点“工士”学位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基础。

诚然,“工士”学位的试水确实属于研究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初级阶段,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工士”学位上升到国家意志也需要有一段时间和一个过程,“工士”学位写入《学位条例》或《学位法》需要有立法或法律修订程序,所以“工士”学位需要社会给予其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毕竟没有人能否认“工士”学位是对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一种有益探索,没有人能否认“工士”学位对高等职业教育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具有促进作用,没有人能否认“工士”学位给学生成长发展带来的激励与自信。因此纠结于“工士”学位到底是“官方行为”还是“民间试水”这样的问题,实属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为了能更好地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以及高职学生的发展,我们需要用包容的眼光,发展的视野看待“工士”学位这一成长中的事物,完善其相关理论体系,使“工士”学位能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3.2 试水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高职高专院校共1321所,其中东部地区547所,中部地区446所,西部地区328所。各地区、各高职院校、各高职院校专业存在很大差异,各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各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培养质量也有很大不同。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成为首个吃螃蟹的“工士”学位试点学校,可谓勇气可嘉。1899年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在校董事会上提出为促进学生体面就业的需要给学生授予“副学士”学位建议,1900年芝加哥大学开始为毕业生授予“副学士”学位,芝加哥大学也成为第一个授予“副学士”学位的学校,起到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一批学校授予“副学士”学位,在全美范围内推广开来,后授予“副学士”学位的规定出现在各州的教育法案中。[11]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和美国芝加哥大学授予“副学士”学位的试验有相似之处,这种自下而上的改革对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其典型性不言而喻。

当然也有人指出我国东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在各方面差异很大,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试点“工士”学位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具备推广的逻辑依据与实施根由等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笔者再三思考的问题。事物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推广需要有历史和时间的检验,而决定性因素在于事物本身是否科学。“工士”学位从名称推定、授予标准、学理逻辑、法理意义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且缜密的推理,《高等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也进行过专门论述,并获得教育部袁贵仁部长的肯定,认为“工士”学位制度是一种有益探索,可以继续试验。[12]2015年7月8日,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也授予毕业生“工士”学位,[13]另有很多地方高职院校咨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工士”学位的相关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授予毕业生“工士”学位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对各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专家学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试点范围的扩大,“工士”学位制度建设的前景可期。

4结束语

“工士”学位是一新生事物,尚处于萌芽与探索阶段,授予高等职业教育相应的学位是一套综合的“组合拳”,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更是一项综合配套的系统工程。设立“工士”学位可增加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成就感、自豪感及归属感,但要彻底扭转职业教育的社会偏见,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集思广益,多管齐下。

[参考文献]

[1]李宏昌,李宏芳.工士学位:由“试水”解析到创新构想[J].职教论坛,2014(31):32-36.

[2]李梦卿,张君第.“工士”学位在我国职教人才培养中的可实施性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03):14-16.

[3]申国昌,刘京京.职业教育设立“工士”学位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4(22):5-10.

[4]常军胜.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的副学士学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6):59-63.

[5]李玉静,张祺午,程宇,等.拥抱学位 职业教育的诉求与期待[J].职业技术教育,2014(24):1-2.

[6]李梦卿,安培.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及其特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2):68-72.

[7]李梦卿,王若言.工士学位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名称推定语境研究[J].职教论坛,2014(31):20-25.

[8]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 [M]. 第3卷.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464.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在汉语词典 [M]. 第5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646.

[10] 汤霓,石伟平.为高技能人才“正名”:国际视野下高技能人才内涵辨析[J].职教论坛,2011(22):49-53.

[11] 李梦卿,安培,王克杰.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理论循证与实践形态----兼谈我国“工士”学位制度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4(21):50-58.

[12] 华轩.袁贵仁部长充分肯定长江教育研究院成果[EB/OL].[2015-03-12]http://mp.weixin.qq.com/s?_biz=MzA4MjUyMjYxMA==&mid=203757141&idx=1&sn=ac00acb89cc1659559c30f8dfe628dd9&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13] 廖永平.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举行2015届毕业典礼暨工士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EB/OL].[2015-07-08] http://bm.jxxdxy.com:8080/index.aspx?lanmuid=63&sublanmuid=547&id=1255.

[责任编校: 张岩芳]

Rational Thinking of Origin, Connotation and Testing

of “Skilled Degree”

TANG Guangquan

(SchoolofEducationScience,HubeiNormalUniv.,Huangshi435002,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Skilled Degree ”has caused a wide range of social repercussions. In particular,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carried out a more thorough and in-depth thinking, which will undoubtedly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But in this process, the origin, connotation and testing of the “Skilled Degree” need to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closely discussed and logically clarified so as to better serv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Keywords:“skilled degree”; test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作者简介]汤广全(1967-), 男, 安徽芜湖人,教育学博士,湖北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原理

[基金项目]2013年度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基金项目(2013A126)

[收稿日期]2015-10-2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684(2015)06-0110-05

猜你喜欢

试水高等职业教育学位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学位撤销法律规定的现存问题与厘清完善
——以《学位条例》的相关修订为例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国产航母试水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特许经营 缓步试水
嘉和一品试水O2O
“去行政化”破冰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