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考试教学手段化方式
2015-03-18赵水民
赵水民,王 蕊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太谷 030801)
大学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考试教学手段化方式
赵水民,王 蕊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太谷 030801)
考试教学手段化,是一个教书育人的深化过程和信息交互的开放过程。其基本特征是考试经常性、选题开放性、检验全面性、课堂互动性,教育教学价值在于增强课堂吸引力、强化学生主体感、提高教学实效性,基本保障教学内容精细化、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师身份多元化、师生关系和谐化。
考试考核;教学手段;教育价值;教学主体
发展性三螺旋教学模式理论认为,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考试考核是同等重要的3个教学环节,这3个环节既互为因果、互相联系,又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共同形成了独特的三螺旋结构。发展性三螺旋教学模式要求“考试教学手段化”。也就是讲,考试考核并不仅仅是对教与学效果的检验,更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既有强调、提示的作用,也有震慑、警示的作用,是一个教书育人的深化过程和信息交互的开放过程。
一、大学考试教学手段化的基本特征
“考试教学手段化”,要求把能科学实施有效的、公平的、实用的课程考试和成绩考核,看作一名合格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基本体现,看作是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考试教学手段化”,具有以下4个基本特征。
(一)考试经常性
经常性,就是常态化。考试经常性,就是将过去一门课程的一次期末考试,细化为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若干次考核,分散于每个章节、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一门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课程成绩,一般都是由课堂考核、实践考核和期末考核的成绩组成,但课堂考核和实践考核在学生总成绩中所占权重都比较小,课程考核的形式也相对单一,主要是到课率、课前提问和课后作业成绩。考试经常性,一是要科学设计考核类型及其所占权重,课堂考核、实践考核和期末考核的权重比至少是3:3:4或3:4:3。二是要科学设计各类考核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每次上课前都有提问,主要是对上节课所讲主要内容的回顾;每节讲完后都有小测验,主要是随时检验教与学的效果;每章讲完后都有案例分析,主要是检验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把握程度;每篇讲完后都有讨论,主要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能力。必要时,也可留一些课后作业和小论文写作等。
(二)选题开放性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而言的。选题的开放性,就是教学不能就教材讲教材,考试也不能就教材考教材。以《商务谈判》课程为例,一是除了课前提问和节后小测验,不论哪种类型、哪种形式的考核,都是以主观题为主。二是不论是讨论,还是案例分析,选题都要注意贴近教材、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兴奋点,并且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三是实验实践考核,都是真实的市场环境。要调查,就在驻地城市划个区域定题调查;要设计谈判方案、进行模拟谈判,就选一个大家熟悉的内容进行。四是期末考试,除了以主观题为主外,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如果答题超越了参考答案,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则给本题加“创新分”。
(三)检验全面性
考试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对教与学效果的检验。检验的全面性,一是包括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双重检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除了教师自己总结体悟外,还可以面向学生征求意见。二是包括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多重检验。以《商务谈判》课程为例,课前提问和节后小测验,一般侧重于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程序的识记和理解;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一般侧重于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程序的综合运用能力;针对商务谈判实务篇中的3个重要环节,我们分别设计了市场调查、谈判方案设计和模拟谈判3个实验,主要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期末考试,主要是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水平。
(四)课堂互动性
课堂互动性,是相对于“满堂灌”、“一言堂”而言的,但也不是简单的师生互动。对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和节后测验,一般是4个步骤:一是问;二是答;三是评对错并打分;四是讲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讨论和案例分析,一般是6个步骤:一是展示题目或案例;二是设问;三是由若干学生主动回答;四是对学生逐个点评并打分;五是再由部分学生归纳发言并打分;六是教师总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实验考核,一般是8个步骤:一是讲要领;二是出题目;三是学生分组做;四是教师批改;五是学生修改;六是分组演示;七是学生互评并打分;八是教师点评并打分。对于期末考试,要求每位学生出一道考题(含参考答案,仅限于多项选择题、分析论述题),然后从中选一部分,经适当处理后运用于考试中,同时对学生出题情况进行点评,考后再抽时间对试卷进行点评。
二、大学考试教学手段化的教育价值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考试教学手段化,正适应了这一趋势的需要。
(一)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
当前学生旷课,不外乎2个原因:一是没兴趣,不想上;二是一考定终身,敢不上。考试教学手段化,一是考试经常化,期末考试起不了决定性作用,让学生不敢旷;二是学生唱主角,减少学生对学习的疲劳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不愿旷;三是互动频繁化,给予了学生张扬个性的平台,让学生不想旷;四是选题社会化,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感染力和适用性,让学生不思旷。
(二)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感
传统教学中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主体感,主要在于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而这种频繁和多层次的师生互动,特别是学生参与考试出题和成绩评定,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了比较、欣赏、区别、公平和民主,从心态上向教师靠近,从行为上向教师学习,在自我评价和评价别人中成长和提高,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是对学生的极大信任和鼓励,也是调动学生学得好、学得多、学得活、学得透的极好手段。
(三)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关键在于学生主体性的激发。考试的经常化,一是可以引起学生对课堂考核的重视,减少学生对期末考核的恐慌;二是可以引导学生将考核作为学习的一种方法,促使学生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最后的成绩和分数;三是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教与学的效果,及时将存在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检验工作的全面性,一是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科学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二是有利于在学生中形成以能力为主的学习导向,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大学考试教学手段化的基本保障
发展性三螺旋教学模式理论认为,任何一项针对教学质量的改革,都应该是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考试考核三方联动、遥相互应。任何忽视它方变革而独善其身的做法,都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劳而功微。“考试教学手段化”,必然会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乃至教师素质提出相应要求,以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
(一)课程内容精炼化
“考试教学手段化”,必然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在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压缩课堂讲授时间,压缩课堂讲授内容。但压缩必须遵循精炼化原则。一是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重点、难点内容要保证必要的课时,次要、易懂的内容可以不讲,但要引导学生自学,必要时要有检查。二是要讲究方法,精益求精。该讲的内容不仅要讲,而且要讲得更好、更深、更透。如果讲得不好,学生学得不好,课堂互动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三是要言不烦,干精利落。课堂语言要锤炼。活跃气氛的话可讲,但要有选择。四是借助工具,提高效率。主要是讲要借助多媒体,将板书时间、介绍案例时间、重复讲授的时间节省下来,以提高效率。
(二)教学过程程序化
“考试教学手段化”,无疑会增加教学工作量和教师的事务性工作,比如选题、打分、备课等事宜,会占用教师许多时间。实验教学与考核,这种现象更突出。只有程序明确,才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积极推进教学过程的程序化。一是环节化。主要是将每堂课都细化为若干个教学环节,比如提问、讲解、测验、讨论、小结等。只有环节分明,才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二是条理化。主要是将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步骤明确了,以便按部就班地推进,节约时间。比如课堂提问的四个步骤、讨论的六个步骤。三是要素化。主要是将每个教学步骤需要注意的事项罗列为若干要素,以便全面推进教学进程。比如,许多教学环节中都有“教师点评”这一步骤,对于这一步骤,我们要求把握六个要素:尊重学生,鼓励创新,对错分明,讲清原因,复习知识(复习所用知识点),告诉思路。
(三)教师身份多元化
“考试教学手段化”,强调的是学生学习地位的主体性,但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发挥好设计者的作用。“考试教学手段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方面面,特别是教学内容的精细化、教学过程的程序化,都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特点做出认真的布局和规划。二是要发挥好组织者的作用。如果说设计是“写剧本”,那么讲课就是“做导演”,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将大家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达到教学相长的最佳境界,这对每一位教师的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都是一次考验。三是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考试教学手段化,带来的必然是师生互动的增多,是课堂秩序的不可把控性。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缺乏办法时,当学生发生错误时,当学生偏离主题时,当学生遇到习惯性思维障碍时,如何引导、鼓励和启发学生,将是对教师知识面、教学水平的又一次考验。
(四)师生关系和谐化
任何事情的圆满完成,都依赖于天时、地利、人和。“考试教学手段化”的顺利推进,同样需要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双主体”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这种平等性在很大程度上却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程度所决定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一是要使自己由教育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者,使学生由被动的受体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人,真正建立一种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关系。二是要在课堂上学会主客体角色的灵活转换,让学生舒展天性,自由发挥,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不惧怕学生挑战,着力培植学生质疑提问和批评争论的习惯。三是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允许学生多元思维并存,宽容探索中的错误、荒诞和越轨,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
[ 1 ] 吴绍春.漫谈美国大学课程考试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J].哈工大报,2010(4):13.
[ 2 ] 顾沛.把握教学研究性推进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7):31-33.
[ 3 ] 赵水民,常洁.关于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2):79-81.
[ 4 ] 张国宝,焦立新.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0(2):62-64.
[ 5 ] 刘瑞芹、张凤元.考试科学化与命题量化指标.河北农业大学报(农林教育版),2000(1):32-33.
[ 6 ] 刘梅、雷超阳.改革考试方式,建立科学的无纸化考试平台[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22-24.
[ 7 ] 牛惠芳,吕文峰, 王淑玉.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13-15.
(编辑:韩胜利)
2014-09-10
山西省2009年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螺旋模型在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之一(编号:70)。
赵水民(1971-),男,山西闻喜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党办主任,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经济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2
A
1008-6927(2015)01-0008-03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