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院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5-03-18闫凌云
闫凌云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院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闫凌云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院融合;人才培养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是高职院校遵从职业教育规律、提升办学水平、增强育人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必要基础,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和深刻变革,也是高职教学改革的突破。近年来,高职临床专业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和研究[1],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在校院合作方面也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新兴的医学相关专业,目前还没有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遵循传统的“2+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我们遵循职业教育特点,创新思维,大胆改革,打破“2+1”模式(2年在校学习、1年在临床实习),积极探索“1.5+1.5”的新模式(1年半在校学习、1年半在临床实习)。
1 搭建校院合作平台,共建合作达双赢
学校投资购置仪器设备在附属医院即鹤壁市中医院建立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提供实训室、教室、教研室、校院合作办公室,学校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专项建设资金,负责培训临床带教教师,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带教能力,为医院职工免费提供理论进修、技能实训的师资和场地,与教学医院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优秀毕业生医院可优先录用。医院为学生提供临床实习、见习的场所,满足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需要,医院专家参与学校专业设置论证、教学计划制订、实践教学考核,负责专职教师临床进修等工作,并参与教学过程,监督教学工作,对毕业生、实习生情况及时反馈等。
2 校院深度融合,创建“1.5+1.5”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临床调研和专家论证,将整个教学运行过程分为4个阶段,寓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于真教、真学、真做之中,实现“1年级大理论小实践、2年级边理论边实践、3年级小理论大实践”,使学生“学习在就业岗位上,就业于学习环境中”,成为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双高”、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双强”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第一阶段,见习1周。即第一学期为达到对康复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初步认知的目的,让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先进入医院康复科见习1周,之后在校内学习15周。第二阶段,见习2周。即第二学期进行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功能评定等课程学习16周,之后到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岗位的再认知学习,即在医院康复科实习1周;第三学期在实训基地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概论、运动系统疾病概论、运动疗法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和中医康复治疗技术课程学习16周,为达到对两大系统疾病临床诊疗过程的认知学习,到临床科室见习1周。第三阶段,临床学习。即第四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作业治疗技术、疾病康复、社区康复技术课程学习18周,熟悉两大系统疾病的康复诊疗过程,采取边学边做的教学模式。同时进行保健按摩师培训,以获取中级资格证书。第四阶段,岗位实习。即第五、六学期在校外各实训基地康复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临床实习,培养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
3 抓好校院的教学与管理,改革教学模式
教师和行业专家经过充分讨论,决定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突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能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2]。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采用临床实际病例,进行采集病史、康复评定、制订康复计划等训练,鼓励学生参与康复计划的实施。项目教学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临床案例于一体,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教学中教、学、做、用紧密结合,教师现场授课,学生动手操作,体现了讲授与演示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师与治疗师相融合、学生与治疗士相融合、操作与临床相融合。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互相讨论,给予了学生极大的激励和鼓舞,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独创性及求知欲望。真实的情景化项目教学法有利于达到学生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的目标。
4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创新考试制度
教学质量是校院深度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建立一个科学、规范、可操作、行之有效、有自身特色并且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校院合作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构建校院双方教学监督机构,加大教学质量监控、考核和监督力度,形成一个完整的校院共建共管的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保证校院合作教学与管理目标的实现。对学生采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注重平时、突出过程,做到理论和实践成绩比例合理。理论部分可通过卷面笔试或口试的形式考核;实践部分可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不仅考理论,而且考实践。同时,实施期中实践技能考核、实习前和实习后实践技能考核。
5 建立优秀教学团队,为校院深度融合提供人力保障
鼓励专业教师主动和医院联系,积极参与到校院融合中去,定期到医院进行定岗培训,保证专职教师与临床的密切接触,使其专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并且掌握目前康复发展的新动态。兼职教师为康复医师或康复治疗师,均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使教学与临床紧密结合,保障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6人才培养质量以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评价为标准
多年来,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以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就业率一直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95%以上,学生在各家医院应聘考试中成绩好、通过率高。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实习期间顶岗工作,实习期满后就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受到同行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1]魏继文,杨建宏,邓雪松.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6):78-79.
[2]李卓,郭振涛,翟耀明.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免疫学检验技术教学设计[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3):367-368.
G40-03
A
1671-1246(2015)04-0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