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部分地区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及血清型鉴定
2015-03-18陈鹏飞
伍 莉,陈鹏飞
(1.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 荣昌 402460;2.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重庆 荣昌 402460)
鸭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该病可侵害各种日龄的鸭,易感日龄为2~6 周龄,发病率为25%~40%,死亡率可达10%~30%。呼吸道、生殖道感染和种蛋污染是该病主要的传播途径。鸭大肠杆菌病常与其他病混合发生,导致死亡率上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较多,抗原复杂,临床表現具有多样性,给该病的防治带来极大困难。本试验对荣昌县部分地区鸭大肠杆菌病的血清型进行了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 2011 年12 月至2012 年12 月采自荣昌县8 个乡镇96 只大肠杆菌病鸭的肝脏。
1.2 实验动物 健康昆明系小鼠104 只,雌雄不限,购自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3 试剂 各种培养基由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提供;肠杆菌科细菌生化鉴定管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批号:120123);大肠杆菌标准抗O因子血清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批号:120324)。
1.4 细菌分离鉴定 将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平板、麦康凯平板,置37 ℃培养24 h,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挑取培养基上的单个典型菌落,依次接种于麦康凯平板、肉汤培养基进行纯培养。
1.5 生化试验 取纯培养菌落接种肉汤培养基,37 ℃培养,按常规方法进行生化试验15 项[1]。
1.6 血清型鉴定 大肠杆菌标准抗O因子血清凝集试验,按照使用说明书和文献操作[2-3]。
1.7 致病性试验 取定型后的大肠杆菌分别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37 ℃振荡培养18 h,4 000 r/min 离心20 min,用灭菌生理盐水配成含菌量为20 亿/mL 悬浮液作攻毒用[4]。将104 只小鼠,随机分为13 组,每组8 只;前12 组为试验组,腹腔注射0.2 mL 悬浮液,第13 组为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2 mL 生理盐水。接毒后记录小鼠发病与死亡情况,未死亡小鼠接毒后第10 天扑杀,剖检死亡小鼠,取肝脏抹片,革兰染色镜检[5]。
2 结果
2.1 细菌分离培养 共分离到77 株大肠杆菌,在麦康凯平板上形成红色菌落;在营养琼脂上形成圆形凸起、光滑、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在普通肉汤营养培养基中变浑浊,管底有黏性沉淀,液面管壁有菌环。镜检发现该细菌呈红色(革兰染色阴性),形态为两端钝圆的短杆状,多数为单个散在,少数为成对连接。由此初步鉴定这77 株细菌为大肠杆菌。
2.2 生化试验 分离到的细菌不产生硫化氢,不能利用苯丙氨酸、枸橼酸盐和葡萄糖酸盐,不分解尿素,不能液化明胶;能分解葡萄糖和山梨醇,45 株可分解棉子糖,73 株菌株可分解木糖,73 株可与木糖反应,69 株可与赖氨酸反应,61 株可与鸟氨酸反应;甲基红试验和吲哚试验均呈阳性;V-P 试验均呈阴性(表1)。
2.3 血清型鉴定 77 株大肠杆菌分属于12 种血清型,其中以O76、O78、O92、O142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总分离菌株的16.8 % 、24.7 % 、23.4 % 和19.5 %(表2)。
2.4 致病性试验 接毒后10 h 试验组小鼠开始出现死亡,其中以O45、O92、O93和O142的致病性最强,致死率达到100 %。剖检死亡小鼠可见肝脏严重出血或呈暗红色,脾和肾表面有出血点,肠黏膜有出血、水肿现象,肠内容物稀薄有气泡。从死亡小鼠肝脏中均能分离到大肠杆菌。
表1 大肠杆菌生化试验结果
表2 大肠杆菌O抗原血清型鉴定结果
对照组小鼠全部存活(表3)。
3 讨论
3.1 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12 种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其中以O45、O92、O93和O142的致病性最强,致死率达到100 %;O2的致死率最低,只有20 %。
表3 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
3.2 分离到的77 株大肠杆菌分属于12 种血清型,以O76、O78、O92、O142为优势血清型,这与央珍[6]的报道一致,但是本试验中发现的O2、O9为国内不常见的血清型。这一结果表明,本地区流行的鸭大肠杆菌病血清型复杂,在防治本病选择疫苗时应与本地流行血清型相对应;有条件的鸭场应进行血清型诊断,采用本地(场)菌株制造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3.3 鸭大肠杆菌可侵害各种日龄的鸭,其中以2~6 周龄的雏鸭和中鸭最易感染,发病率最高[7-8],日龄越小的雏鸭感染鸭大肠杆菌死亡率越高。在发生大肠杆菌病后,一般鸭场都选择使用抗生素来治疗,但由于用药单一,缺乏合理性,药量无度,没有明显的周期性;还由于饲养人员素质较低,没有专业的畜牧兽医知识,防疫意识浅薄,不能提前落实防疫工作,只是等到发病后盲目的滥用抗生素治疗,既起不到治疗的效果还增加了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以上综合因素导致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11]。
4 结论
分离到的77 株鸭大肠杆菌对小鼠均有致病性,其优势血清型为O76、O78、O92、O142;有条件的养殖场应进行血清型诊断,采用本地(场)菌株制造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1]沙莎,宋振辉主编.动物微生物实验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6-43.
[2]于学辉,程安春,汪铭书,等.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鉴定及相关独立基因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08,39(1):12-13.
[3]宋立,宁宜宝,张广川,等.我国华东地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分离和血清学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4,26(2):142-145.
[4]刘吉山,沈志强,王燕,等.我国部分地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中国家禽,2005,27(7):14-16.
[5]雷连成,郑丹,韩文瑜,等.动物源性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05,25(5):470-473.
[6]央珍,聂奎.重庆市部分地区鸭源大肠杆菌的O抗原血清型及耐药性[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8):52-56.
[7]蔡宝样.家禽传染病学[M].3 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55.
[8]刘广忠,李甲印,赵贵峰 等.鸭大肠杆菌病的病原特点及综合防治[J].水禽世界,2009(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