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六县动物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
2015-03-18王晓润刘增加马睿麟沈艳丽赵全邦
王晓润,刘增加,马睿麟,张 芳,沈艳丽,赵全邦
(1.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1;2.兰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种全球性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疾病,从1977 年美国Stere 博士发现以来,五洲均报道新发现此病,且发病区域有扩展趋势,已成为世界性卫生问题,被世卫组织列为必须加以防控的人、畜共患病。
我国于1986 年首次在东北辽宁报道人感染莱姆病,目前已有29 个省、市、自治区报道人感染此病。
青海省是我国西部幅员辽阔、地貌复杂,高海拔的省区,全省平均海拔达3 000 m 以上,拥有林地面积280 万km2,地貌特征为东低西高,东部农区海拔低、西南部牧区海拔高,自然环境植被方面有很大的差异。青海省人间感染莱姆病早有报道,刘光润[2]、姜双应[3]、岳建宁[4]等报道了青海检测地区人患莱姆病阳性率达15%,证实在检测地区人的莱姆病血清学阳性率较高。特别是刘增加[6]等研究报告,在与青海省南部接壤的甘肃西部森林草原地带牦牛莱姆病自然感染率高达70%、旱獭50%和野兔25%。而且青海省内栖息众多的小型啮齿动物和蜱类昆虫;结合孙毅,许荣满,刘增加等(中华硬蜱、越原血蜱和青海血蜱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实验研究),青海省具备莱姆病的生态学和生物学基础。
根据青海省未见有动物感染报道的情况,我们在2011-2012 年分别选择农区2 个县,牧区4 个县对牛、蜱、鼠类进行了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县和调查对象 我们在2011-2012 年分别选择农区2 县(地貌为森林和小灌木草场,适宜青海血蜱生长)和牧区4 县(环青海湖草甸沼泽草场及祁连山高山森林草场,适宜草原革蜱生长),对周边牦牛、黄牛、鼠、蜱带菌情况进行了监测。
1.2 标本来源 牦牛、黄牛血清采集当地农区圈养黄牛、牧区放牧牦牛的静脉血5 mL,静置或离心分离出血清置4 ℃冰箱待检;对捕获鼠无菌取心、肝、脾、肾、脑冷冻待检;采集蜱用布旗法在各类草场和牛体表捕捉相结合的方法(农区为青海血蜱、牧区为草原革蜱),共采集蜱227 只。
1.3 样品处理 将蜱标本去除吸血蜱,置70 度酒精浸泡,用生理盐水洗3 次,滤纸吸干。将单只蜱放入0.5 mL 离心管中,加入TE 50 μL,破碎后100 ℃水煮10 min,离心半径10 cm,5 000 r/min 离心5 min,取上清-20 ℃储存备用。
1.4 试验材料来源 B31 标准菌株、抗原片、抗B31 荧光IgG 抗体、BSK 培养基、阳性血清、PCR 检测莱姆病试剂盒,直接免疫荧光试剂盒均通过合作单位兰州军区购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1.5 检测方法 莱姆病伯氏螺旋体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伯氏疏螺旋体直接荧光法(DFA);血清抗体(IgG)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
2 结果
2.1 牛血清用间接荧光抗体法(IFA)将血清用PBS(0.01 mol/L pH 值7.4)从1∶16 开始稀释,取稀释好的血清滴加于抗原片孔中,37 ℃孵育45 min,取出用PBS(0.01 mol/L pH 值7.4)及蒸馏水冲洗晾干,点上FITC标记的荧光二抗,37 ℃孵育45 min,冲洗晾干后,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判定:莱姆病血清效价≥128,判为阳性。统计分析:应用X2检验比较不同地区阳性率的差异,统计处理应用SPSS10.0软件。共检测血清200 份,阳性29 份,阳性结果见表1。
2.2 蜱带伯氏疏螺旋体直接荧光法(DFA)检查结果 对各调查点采集的处理好的样品蜱227只经DFA处理,荧光显微镜检查,其中有53 只蜱携带典型莱姆病螺旋体,蜱平均带菌率达23.35%,结果见表1。
2.3 鼠类标本(PCR)检测结果 莱姆病伯氏螺旋体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捕获鼠类102 只,阳性21 份,平均阳性率20.59%,结果见表1。
以上结果显示,牛莱姆病平均感染率14.7%,蜱虫平均带菌率牧区23.34%,鼠类莱姆病平均感染率20.58%。
表1 青海省6县动物莱姆病流调结果 头/只
3 讨论
本次调查采用现场调查采样、血清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学、病原学等综合手段,证实了上述采样县具备莱姆病自然疫源地,根据参考文献和本次调查及实验室检验,家畜牛和鼠类是莱姆病的重要宿主动物之一,同时蜱虫和鼠类感染高于人类和牛只,青海省蜱虫从4 月下旬开始出现,5月底为高峰,6 月底基本消失。本次调查也证实了青海省畜间牛只有莱姆病的感染,同时,对于莱姆病的独立自然疫源循环“鼠-蜱”维持,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对于省内大量的野生动物是否也是伯氏疏螺旋体的储存宿主,省内小型啮齿动物(鼠类)是否为“哨点动物”,还需进一步检测。对畜间如何避蜱放牧,提出有效防控此病的措施,需要进一步搞好人间、畜间防疫部门的协调,以便更好的控制此病对人、畜的危害。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调查采样的6 县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这将对于公共卫生及人畜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应当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警觉,早日将防控莱姆病安排到议事日程上,部署对此病的防控。
[1]张哲夫,窦桂兰.中国莱姆病螺旋体生物媒介的初步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2(5):13.
[2]刘光润,马秀兰.青海省三县林区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5(4):46.
[3]姜双应,易虎,巩天祥,等.青海省同德县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1(12):56
[4]岳建宁.石燕,青海省部分林区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4):17-19.
[5]孙毅,许荣满,刘增加,等.中华硬蜱、越原血蜱和青海血蜱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实验研究[J].昆虫学报,2003(6):66-67.
[6]刘增加,华满堂,石淑珍.西北部分地区莱姆病与人、家养动物、啮齿动物关系的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00,16(6):29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