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以“国际声乐”的微博为例
2015-03-18易可佳肇庆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易可佳(肇庆学院 广东 肇庆 526061)
网络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以“国际声乐”的微博为例
易可佳
(肇庆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教育类的社交传播工具也蓬勃发展,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并且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以“国际声乐”的微博为例,就网络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详尽的分析,并对其存在的利与弊及其功能与内容进行阐述。
声乐教育;网络;教学模式
“国际声乐”是新浪微博中关于声乐方面最为活跃的博主之一。自2011年7月27日注册以来已经发表了16414篇微博,涉及到声乐方面的声乐资讯、歌剧、音乐会、名家名唱、声乐比赛、大师课(声乐教学)、歌谱、纪录片、艺术家传记等。截至发稿为止共拥有了1212536位粉丝。本文即以“国际声乐”的微博为例,就网络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详尽的分析,对其存在的利与弊及其功能与内容进行阐述。
一、微博的特点
1.关注。在微博上可以选择你所需要的类型或者你所崇拜的歌唱家进行关注,然后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动态和观点以及分享的内容。该功能能够使我们和歌唱家们成为好友,并能分享和阅读到他们发表的内容。2.转发。通过这个功能,可以把你所喜欢的微博一键转发到你的微博上,供你的好友阅读。3.评论。通过这个功能,可以把你的观点和问题在微博上留言,这样就可以得到博主的回复或解答。
通过这些功能,“国际声乐”发表或者转发一条微博,按照现在的“粉丝”数量,就可以产生120万次以上的阅读,也可以供120万的“粉丝”留言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国际声乐”微博的内容
“国际声乐”非常重视音乐会和歌剧的内容。平均每天都会发5篇左右的相关视频或音频。尤其是20世纪初期意大利美声唱法黄金时期的歌唱家的音乐会或歌剧。其中包括卡鲁索、吉利、斯基帕、卡拉斯等顶级大师的珍贵资料。
三、网络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通过“微博”等社交平台收集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网络的发展拉近了世界的距离。我们能够轻松地搜索到大歌唱家们演唱的音乐会、歌剧或者大师课,尤其是市场上极难看到的20世纪早期的珍贵影像资料。而且,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把它们搜集起来互相交流、探讨。
(二)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能够方便有效地积累声乐曲目和打破教师在教学时进行范唱的局限性。随着网络的开放,师生们看到的越来越多,听到的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对声乐曲目的了解和积累也会更加方便。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在网上看到某位歌唱家在音乐会上唱到某一首歌,觉得好听,很适合自己或者很适合自己的某一位学生,就可以进行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和学生的演唱进行对比、进行修改,从而实现共同学习。
其次,就是教学时进行范唱的局限性。每个老师每个星期都有二十多节课。如果老师对每个学生都进行示范的话,这肯定是吃不消的。而且,还由于声部之间的差异性,男老师教女学生或者女老师教男学生之间存在的音色上的差异性,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我们将国内外知名音乐家、歌唱家的演唱、教学录像剪辑、整理成课件,作为声乐教学的视听课程,他们的讲解与范唱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视听结合、及时准确地学习科学的演唱方法及歌唱理念。声乐演唱确实是靠口传心授,从简单的模仿开始。但是,单纯的模仿很容易进入到声音概念的误区。以前我的声乐老师常讲:“要学会模仿声音的开始,而不要模仿声音的结束。”我们在音乐厅或者在视频上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身体的共鸣加上空气的传播而产生的结果,相对于演唱者演唱时自己听到的声音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模仿,要知道模仿什么,听,要学会听哪里。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上的大师班,来学习大师们讲述自己在歌唱时的感受和状态,来听他们分享他们所听到的自己的声音以及分享自己是如何唱出这个声音的。在“国际声乐”分享的大师班中最有名的有以下几个:当代最著名的女高音弗莱明在上海音乐学院和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大师班;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弗莱尼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大师课;帕瓦罗蒂在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大师课等等。
四、网络在声乐教学中的弊端
(一)过度依赖网络而忽略乐谱,失去音乐的准确性。有了网络,学生学习新的作品时,很多歌曲都是听会的,而不是在琴房按照谱面上的要求来一个音一个音地练习。唱出来的作品都只是些半成品,忽略了谱面上作者最初的要求和意愿。而长时间养成的习惯极难纠正,难成大器。学生应该在尊重作品的前提下,去借鉴网络资源。
(二)对歌唱家的盲目崇拜。每个人的嗓音条件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歌唱特点。在声乐领域中,可以划分为男高、男中、男低、女高、女中、女低等,其中又还可以分为抒情、戏剧、大号、小号等等;而且,一个歌唱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会有不一样的风格。所以,学生不能盲目地去模仿某一个歌唱家的声音。其次,是对歌曲的过度崇拜。很多学生才学习几年的声乐就去唱威尔第、瓦格纳等作曲家的作品,尽管他天生就不是演唱这些作品的嗓音而这样就会过早地断送自己的艺术生命。
J617.13
A
1007-0125(2015)02-00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