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

2015-03-18朱留娟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3期
关键词:阿里山调动笔者

朱留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每节语文课而言亦是如此。导入新课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师精妙的导入语往往能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更快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设计导入语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本是一种写作技巧,是指作者有意设置疑团,引起读者对作品情节发展强烈关注的叙事技巧。它往往能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让读者带着急切期待的心理去阅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这里所谓设置悬念,简单地说,就是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抱着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阅读课文,走进文本,边读边思,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语文老师可以围绕课文的标题、主要内容、主题等来设置悬念。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其标题本身就是一个问句,老师可以直接由生活中的花儿姹紫嫣红引到标题,直接激发读者去阅读探究的兴趣。再如《幽径悲剧》一文,教师就可以围绕课文题目启发学生思考: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发生了怎样的悲剧呢?这一问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很快就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为进一步分析研究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猜谜激趣

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语文教师在导入时可以抓住这一点,利用猜谜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当然所猜的内容一定要与课文的标题、作者、内容等有密切的关系,切忌不着边际。

执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笔者发现文章的难点在于理解作者的心境,而理解心境又离不开当时的写作背景。如果直接读文章下面的注释,或者直接由老师介绍,都难以让学生印象深刻。这时笔者想到了在电视节目上曾看到的一个猜谜活动,于是设计了由谜语导入,让学生看四个词,然后猜人名,而且要说出它们与人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这四个词依次是“密州、黄州、一种肉、父子齐名”,当说到第三个词时,有同学说:“东坡肉。”当说到第四个词时,大家异口同声说:“是苏轼。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又有学生补充了“密州”和“黄州”与苏轼的关系,他担任过密州太守,他被贬谪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在此基础上,师导入:“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他被贬黄州时写的一篇散文《记承天寺夜游》,去体会他当时的心境。”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对作者苏轼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而且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更有助于理解作品的主题。

三、故事引入

听故事也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教师在导入时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讲故事时要把握好时间,尽量简洁。因为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导入课文,而不是单纯地讲故事。除了教师自己讲与课文有关系的故事,还可以让学生简要讲述他们熟知的故事,不仅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如教学《天上的街市》,就可以通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导入。这个故事学生较为熟悉,所以让学生简要讲述。在学生讲完后,教师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被一条天河阻隔,只能每年的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而在郭沫若的笔下,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天上的街市》。”这样,由故事激发兴趣,由故事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四、图片导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感兴趣。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白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借助电子白板,图片的展示方便快捷,往往给人以直观形象的感受。学生可以仔细观察,放飞想象,用心思索。

如教学《七颗钻石》,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女孩仰望大熊星座的图片,然后问学生图片上是什么星座,再让学生放飞想象说说自己眼中的大熊星座像什么。学生们的回答多种多样,有的说像勺子,有的说像眼睛,有的说像钻石……在此基础上,师小结:“大熊星座就像七颗钻石一样在寂静的夜晚给我们带来光亮,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七颗钻石》。”执教《美丽的西双版纳》,笔者先出示了几幅图片,有望天树、傣家竹楼、泼水节、傣族舞,然后让学生猜是什么地方,学生大多能猜出是云南西双版纳。笔者引用文中开头语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总是令人心驰神往。今天我们就一同到西双版纳去游览。”

五、诗文导入

古代的文人墨客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设计导语时,教师可以精选与课文有关的诗句、名篇、对联等创设意境。如教学《柳叶儿》时笔者让学生回忆关于柳的诗句。有学生脱口吟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于是笔者引导学生齐背贺知章的《咏柳》;又有学生回答“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于是又齐背了《村居》。学生沉浸在诗歌美的意境中,柳的形象如在眼前。师导入:“是啊,古代的文人墨客赞叹柳的多姿,感叹柳的多情。而在宋学孟的心中,对柳又怀着怎样的特殊感情呢?”从而自然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再如执教《春》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回忆所学的描绘春景的名句,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很多,回答特别踊跃。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等等,优美的诗句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春景之中。在此基础上,老师充满感情地说:“美丽的春色总是让人陶醉其中,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天又有着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我们一起学习散文《春》。”

六、音乐导入

音乐可以怡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经常通过播放音乐来创设情境,陶冶情操,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导入新课。如教学《鼎湖山听泉》一文时,先播放了一曲《泉水叮咚响》,然后说:“一首美妙的歌曲让我们仿佛听到了叮咚的泉水声,仿佛看到泉水一路欢歌流向远方。但这样的声音还稍显单调了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到鼎湖山去聆听那美妙的泉音。”再如教《阿里山纪行》一文,笔者先播放了一曲《阿里山的姑娘》,然后说:“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那阿里山的风光又怎么样呢?让我们随着文字一同到阿里山去游览。”

总之,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温故知新法,检查预习法,回忆作者法等等。语文教师须在认真阅读文本,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设计、灵活运用,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语文课堂意趣盎然,多姿多彩。

(作者单位:如皋市搬经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阿里山调动笔者
浅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老师,别走……
云雾中的阿里山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阿里山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数独驾到
响鼓
性能相差达32%
某新官上任三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