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诊断评价

2015-03-17王晶

医学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鉴别超声诊断

王晶

摘要:非均匀性脂肪肝是脂肪肝的一种特殊表现类型,极易造成临床误诊。本文主要介绍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分型、声像图表现特征、鉴别要点及超声诊断价值。

关键词:非均匀性脂肪肝;超声诊断;鉴别

非均匀性脂肪肝是脂肪肝的一种特殊表现类型,由于肝内脂肪浸润的形成机制、浸润程度、发生部位及病变范围大小的不同,其声像图表现也较为复杂,极易造成临床误诊。本文主要对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分型、声像图表现特征、鉴别以及诊断价值作一简要介绍。

1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分型

1989 年国内著名学者董宝玮等[1]根据声像图的表现特征将非均匀性脂肪肝分为三种类型:Ⅰ型局限型,仅小片肝实质浸润;Ⅱ型叶段型,脂肪浸润区沿叶段分布,累及的区域正好与肝的叶段范围相吻合;Ⅲ 型弥漫非均质型,大部分肝实质被脂肪浸润,仅残存一小块或几小块相对正常的肝组织,声像图呈现为局限性的弱回声区。通过对非均匀性脂肪肝进行穿刺活检,弱回声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相对正常肝组织,高回声作细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脂肪肝。1993 年他们又在此基础上对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分型作了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提出了四型分型法[2]:Ⅰ型局限浸润型;Ⅱ型多灶浸润型;Ⅲ型 叶段浸润型;Ⅳ型弥漫非均匀浸润,残存小片正常区。

2各型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征

2.1弥漫非均匀浸润,残存小片正常区(Ⅳ型) 弥漫非均匀浸润,残存小片正常区是非均匀性脂肪肝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类型,文献报到约占非均匀性脂肪肝发病的50%以上[3-5],也是最容易导致临床误诊的一种类型。由于肝脏广泛弥漫的非均匀脂肪浸润而残存一些小片正常区,多发生于肝左内叶、肝右前叶,门静脉主干分支区,特别是胆囊床附近区域,体积一般较小,因而也被一些学者称之为"肝岛"或"脂肪缺失区"。此种类型在声像图上的表现是弥漫肝脏高回声区内见局灶性片状低回声区,多呈类圆形,边界清楚或欠清楚,周缘无声晕,后方无衰减,也无占位效应,表现与小肝癌十分相似。

2.2局限浸润型(Ⅰ型)与多灶浸润型(Ⅱ型) 局限浸润与多灶浸润型这两个类型均是由于肝内脂肪呈灶性堆积而形成。单发称之为局限浸润型,多发称之为多灶浸润型,二者只是病变数目多少的不同。局限浸润与多灶浸润型声像图均呈高回声表现,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或欠清晰,无包膜,临床极易误诊为肝血管瘤及肝脏其他原发与继发性肿瘤。

2.3叶段浸润型(Ⅲ型) 叶段浸润型是由于肝内脂肪局限性浸润病变的范围一般比较大,累及区域正好与肝脏叶段的解剖划分相吻合,声像图表现斑片状强回声呈肝段或肝叶样形态分布,病变区与正常肝区分界清楚,常以肝静脉为界,其周缘或其内还可见正常走行的管道结构。

3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鉴别

非均匀性脂肪肝具有典型声像图特征者一般诊断不难,对那些声像图表现缺乏典型特征,且又与小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其他原发或继发性肿瘤声像图表现类似者则应注意鉴别,鉴别时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3.1非均匀性脂肪肝最大的声像图特征是无占位效应,这种非占位效应是与肿瘤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6]。

3.2肝脏原发或继发性肿瘤常可见肿瘤组织的"声晕征" 特征,血管瘤可见"筛网征"的蜂窝状改变。

3.3非均匀性脂肪肝不仅其内可见正常走行的管道结构,而且邻近血管也无受压、移位现象。

3.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检测,肝脏肿瘤可显示肿物周边和肿物内的血流信号,甚至可检测到动脉血流信号。

3.5对于单纯依靠超声诊断鉴别困难者,还可作CT检查进行对照比较,最好是作超声引导下穿刺肝组织活检定性诊断。

参考文献:

[1]董宝玮,陈敏华,李建国,等.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显像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89,5:1-4.

[2]董宝玮,陈敏华,李建国,等.非均匀性脂肪肝声像图分型的再探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3,2(2):101-102.

[3]孟庆杰.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诊断[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70-71.

[4]冯少阳,禹歌.非均匀性脂肪肝96例超声诊断分析[J]. 慢性病学杂志,2010,12(3):254-255.

[5]苏莉莉,徐光. 超声随诊分析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转归变化[J].首都医药2009,9(下):35-36.

[6]Schwarz KQ,Chen X,Steinmetz S. Methods for quantifying ultrasound backscatter and two-dimensional video intensity:implications for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1998.155-168.

[7]Feinberg MS,Gussak HM,Davila GV. Dissociation between wall thickening of normal myocardium and cyclic variation of backscatter during stimulateon[J].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1996.515-520.

[8]张武.现代超声诊断学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164-165.

编辑/张燕

猜你喜欢

鉴别超声诊断
粉色蛋白石与相似宝玉石品种的鉴别
利用溶解性表,提高学生在酸、碱、盐等物质鉴别中的能力
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阑尾直径的ROC曲线分析
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右下腹疼痛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