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地区变应性鼻炎伴或不伴支气管哮喘患者变应原比较

2015-03-17徐红利张启成

医学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变应原支气管哮喘鼻炎

徐红利 张启成

摘要:目的 比较变应性鼻炎伴或不伴支气管哮喘患者致敏原的阳性率,分析其变应原的分布特征、以及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德国默克集团提供的阿罗格变应原点刺试液对入选患者进行标准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主要变应原中除小虾外,伴支气管哮喘的变应性鼻炎组致敏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单纯变应性鼻炎组。结论 机体对变应原的反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尽早积极干预,修正变应性疾病的发展过程,可减少新的变应性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变应原;鼻炎;支气管哮喘

变应性鼻炎(AR)和支气管哮喘(BA)是同属呼吸系统的、由 IgE 介入的1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即"一个呼吸道,一种疾病"。本研究主要是对变应性鼻炎伴或不伴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标准化皮肤点刺试验,比较两者之间致敏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的变应性鼻炎伴或不伴支气管哮喘患者各500例。其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符合 2003 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学分会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1]。

1.2标准化皮肤点刺试验 由专职护士用阿罗格变应原点刺试液对入选患者进行标准皮肤点刺试验,点刺试液均由德国默克集团提供(见表 1);试验结果按组胺当量级别进行判定,根据变应原反应风团面积大小判断:=阴性对照或<阳性对照组胺风团面积1/4 的为"-",≥标准组胺风团面积1/4的为"+",≥组胺风团1/2的为"++",≥组胺风团的为"+++",≥组胺风团2倍的为"++++";风团外围红晕斑大小不计,仅作参考。-及+均计为阴性,++及以上者计为阳性。

1.3统计学分析

1.3.1变应原阳性率的计算方法 点刺试验出现"++"或以上阳性反应例数/参加该种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的人数×100%。

1.3.2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临床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变应性鼻炎伴和不伴支气管哮喘患者变应原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单纯AR组和AR合并BA组患者均以屋尘螨阳性率高,其次为粉尘螨、霉菌1、霉菌2等。主要变应原中除小虾外AR+BA组致敏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单纯AR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且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仍呈上升的趋势[2],两者常同时存在。文献表明,AR尤其是由IgE介导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皮肤变应原试验阳性,是进一步发展成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3],因此提出了"一个呼吸道,一种疾病"的概念。

本研究所得到的致敏原对照结果显示:除小虾外合并支气管哮喘的变应性鼻炎组致敏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单纯变应性鼻炎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只有当机体对致敏原的反应程度超过一定阈值时才会引发支气管哮喘。因此,机体对变应原的反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治疗AR可减轻哮喘的症状、降低哮喘的发病率[4]。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鼻科医生要从整体出发,尽早进行积极的干预,修正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减少新的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兰州)[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

[2]Foresi A,Pelucchi A,Gherson G. Once daily intranasal fluticasone propionate(200 micrograms) reduces nasal symptoms and inflammation but also attenuates the increase in bronchial responsiveness during the pollen season in allergic rhinitis[J].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1996.274-282.

[3]W ahn U.What drives the allergic march[J].Allergy,2000,55:600-608.

[4]Ferguson B.Powell-Davis A.The link between upper an d lower respiratory diseBAe[J].Current opinion in Otolaryngol Head and Neck Surgery,2003,11: l92-195.

[5]Ciprandi G,Vizzaccaro A,Cirillo I. Increase of asthma and allergic rhinitis prevalence in young Italian men[J].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Allergy and Applied Immunology,1996.278-283.

编辑/张燕

猜你喜欢

变应原支气管哮喘鼻炎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565例过敏性疾病变应原结果分析
葱汁治鼻炎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及治疗策略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体外特应性变应原检测在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