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评价,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2015-03-17欣荣梅
欣荣梅
摘 要: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否能为学生创设体验数学学习过程的机会;是否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分层设计问题;是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是否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是否有积极学习的情感;是否有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是否有良好的数学意识;是否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能与同学开展;是否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个性张扬;数学意识;合作交流 下面是我对教与学两方面的评价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对教师教的评价
1.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应当把设计教学程序当作一个创造性的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教学资源,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方可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是否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一堂好的数学课,应当有宽松的学习气氛,这样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才能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3.是否能为学生创设体验数学学习过程的机会。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机会。
4.是否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分层设计问题。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针对差异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保护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求。
5.是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开放式教学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给张扬个性提供一个展示的小舞台。将学生吸引到主动参与的场景中,是张扬个性的核心。
6.是否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学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实现由“不会→会→不会”的学习流程,则是学习最佳状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与学则会“语休而意犹未尽”。
二、对学生学的过程评价
1.是否有积极学习的情感
积极学习的情感是学生乐学的前提,也是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保障。如在教学一年级“统计”时,我说:“今天,欣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朋友,你们想见见它们吗?”画面上飞过许多圆、正方形、小三角。“你们想知道圆、正方形、小三角各有多少个吗?”——这是对学习情感的检测。它分为积极、一般、消极三个等级给予评定。
2.是否有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在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中,由于受知识和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也就有了对待困难的不同表现。如在“统计”教学中,要求一年级的小学生统计飞过的圆、正方形、小三角各有多少个,困难还是很大的。这时就有学生提出要求:“老师,能不能放慢一些呀?”“当然可以。”有的画圆、正方形和小三角来统计,教师给予的评价是:“你真是个不怕困难的学生。”后来有的学生用画许多个“1”的方法来统计,老师说:“你是个很爱动脑筋的孩子。”这时,老师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有几个学生不等老师提问他,就站起来说:“我找到好办法啦!我在圆、正方形和小三角的符号下面用画‘正的方法来统计。”老师的评价是:“你想出的这个方法真棒!”
3.是否有良好的数学意识
良好的数学意识是能够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学生将圆、正方形、小三角转变成符号来,用画“正”的方法来统计,正说明他们具有较强的数学意识。
4.是否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统计”教学中,学生通过探究、讨论,想出很多方法。教师的评价是:“你们能想出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
5.是否能与同学开展合作与交流
许多好的解法是在交流中找到的,许多数学学习能力是在合作中提高的。如我在教学“表面积的计算”时,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用一块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铁片做一个高为5厘米的无盖的长方体铁盒,怎样做?在讨论中,有的说:在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分米的小正方形,可做成长20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铁盒。我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用长方形纸来试做,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时有一个小组向大家汇报:“我们将左边剪下的两个小正方形拼到右边的中间,可做成长25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铁盒。”这样,在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中,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了优化。
6.是否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学生获得新知后,教师不仅要通过练习评价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还应注重评价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我在教学体积计算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想要知道一个灯泡的体积是多少,你有办法吗?教师评价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鼓励学生努力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奠定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是多样的,但不管是哪一种,评价都要发挥其激励功能,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