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EEPO“要素组合方式”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2015-03-17徐永红
徐永红
摘 要:主要介绍了“EEPO—有效教育”的一种课型即“要素组合方式”及其在识字课教学中的应用,该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以人为本,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关键词:EEPO;要素组合;识字教学
“EEPO—有效教育”是由孟照彬教授创建的教学方式。“EEPO—有效教育”是一个集“课型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孟教授认为教师组织教学的课型方式有多种,其中基本形式为“要素组合方式”。即构成汉字“聪”字的七个要素——听、看、讲、想、做、动、静,这七个要素互换互动构成中国式的课型方式,即孟教授倡导的世界主要流派中的第六种教学方式。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依据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特点,把七个基本要素“听、看、讲、想、做、动、静”单列或加以适当的排列组合,便能够极其巧妙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
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要求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以上。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遗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随着EEPO教学模式在我校进行实验,我有幸是实验中的一员,我采用EEPO模式对识字教学进行了尝试,我是这样做的:
一、进行学习方式的训练
EEPO中的小组合作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充分利用教室与人力资源,在互相关注、互相关照、互相倾听,有亲和力的范围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课前首先对学生进行了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训练,约定了课堂行为规则,能够达到快速转换教学流程的作用,在紧张有序的教学环节中,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难题。并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让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成员参加学习。比较以前只有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现象,目前,在有效教育课堂上,通过设置缓冲、搭建梯度、组织讨论等手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给识字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教给识字的方法,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能力。如象形字是由形象的图画演变而来的,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象形字与实物之间的相似,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这类汉字。比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等,书中都有古代的图画和现代的汉字作比较。会意字也是一样,书中配有两个部件的插图,组合到了一起,具有新的含义,也就是这个字的含义,我们可以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休”字,依据字理可析解为:一个人在野外劳作或行走时,累了,就倚靠在树木旁休息。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记牢。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将任务分配下去,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就算是合作学习了。这是虚有其表。“小组合作”是一种学习形式,而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宜于小组合作学习,什么内容什么环节不宜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遵守“难度大于个体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雨点儿》一课时,我在识字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3~4遍。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借助拼音或是向老师、同学请教,读准字音。
2.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一听!(要求学生认真听,看是否读准字音,老师鼓励评议。)
3.指名3~5名学生读生字。
4.同桌交流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是否准确。
5.小组交流读生字,交流识记生字。
6请各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这样,通过“听、看、讲、做、静、动”七要素的有序转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在小组合作中,一些平时注意力不怎么集中的学生,在本组同学的引领下,也能够参与到识字生字中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这样的设计还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知识性,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主动和能动得到了充分发挥。
通过“要素组合方式”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我认为要上好一堂课,必须事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培训。其中,最重要的是小组学习方式的培养。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严格控制过程,要训练学生互相关注、互相倾听、互相接纳、互相启迪、互相尊重的素质,对学生有约在先,“动”则大胆地动,“静”则安然地静,确保课堂动而不乱,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形式,从而使师生在轻松愉快、形式多样的氛围中充分发展各自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孟照彬.MS-EEPO新基本功[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