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应用题解题方案教学为例浅析小学数学有度教学

2015-03-17徐亚艳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应用题逻辑模型

徐亚艳

摘 要:当前许多数学课堂流程拖沓,传统的理论宣讲和题海战术依旧存在,虚设情境浪费课堂时间。鉴于此,以作为小学数学重点的应用题教学为例,对如何实践有度教学、提升课堂效率进行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有度教学;应用题;逻辑;模型

有度教学其实质精神是减负高效。当前小学课堂依旧存在理论宣讲和题海战术,这样的教学方式看似红红火火,实则泯灭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不仅浪费时间,课堂效果也不大。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其实质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分析情境描述中的逻辑关系,从而捋顺数量关系。这样的流程清晰明了,也能让学生排除杂芜,掌握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因此,特以此为例分析小学数学如何实现有度教学。

一、分析基本概念,厘定逻辑关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厘定概念和逻辑关系是数学教学的第一步。对应用题教学来说,逻辑关系更是分析数量关系的依据。这就要求小学生务必认真审题,提取有效信息,找到已知数据与所求的未知量的数学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解决问题。下面从两个方面分别讨论:

1.准确把握概念

2.找准对比对象

找错对比对象是常见的应用题错误。例如:“一件商品原价100元,店庆活动时优惠10%,店庆结束后又提价10%,请问,店庆前后这件商品到底便宜了还是贵了?”这类问题许多学生会因为搞不懂题目的对比对象而犯错。但是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店庆时的10%对应标准是原价100元,而店庆后提价10%对比的是店庆时的价格,即90元,掌握了这样的对比关系,就很容易掌握店庆前后是便宜还是贵了。

二、捋顺数量关系,构建例题模型

小学数学涉及的应用题也就几个类型,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典型试题分析让学生掌握同种类型试题的解决方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建模。小学常见的数量关系也就几个类型:分量+分量=总量;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现在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演示和分析:“一个工厂需要拉沙670方,前4.5天平均每天拉82方,由于时间限制,需要在8天内完成,那么剩下的时间平均每天要拉多少方?”

猛一看这道题很混乱,其实就是上面列举的三个数量关系的综合应用:总量=前4.5天的量+(8-4.5)天的量。我们先算得前4.5天的量为82×4.5=369(方);那么还需要拉670-369=301(方);再根据“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计算出剩余时间内每天需要拉:301÷3.5=86(方)。

这样层层递进,牵引学生一步步捋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析清解题步骤,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上文是笔者以应用题教学为例对如何实践小学数学有度教学的分析与讨论。概括地讲,盲目的课堂安排不但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还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认知情趣。为此而设的有度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争取使学生从本源上认知数学原理和数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深化理解迁移能力,生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达成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邱福平.如何追求有效简洁的小学数学课堂[N].江西教师网,2012.

猜你喜欢

应用题逻辑模型
应用题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逻辑
创新的逻辑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FLUKA几何模型到CAD几何模型转换方法初步研究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