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本教研中亮出“我”的精彩
2015-03-17张炜
张炜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越来越重视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但是我们发现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校本教研滞后于教育改革的步伐,会让教师产生“教研疲乏症”。经过反复讨论,我们提出了改“鱼缸养鱼”为“放水养鱼”的教研管理理念,变“要我研”为“我要研”。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达成这一目标:一是提炼精彩的内容,让教师愿意“亮一回”,通过个人计划的提升、教学疑难的思考和学校发展的目标来实
现;二是创建有效的平台,让教师敢于“亮一回”,我们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营造竞争互助的研究氛围,也努力拓展开放成长的研究平台;三是营造轻松的氛围,让教师乐意“亮一回”,包括主动的研讨课、休闲的“下午茶”和即时的“小插曲”。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越来越重视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传统的校本教研模式一般是:学校教导处制订计划→教研组制订计划→个人制订计划→教研组长汇总个人计划→学校督查落实情况。教研活动中,教师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首先,教师是校本教研的最终执行
者;其次,教师是被管理者、被督查者。如果把这种校本教研比做“鱼缸养鱼”,那教师就是鱼缸中的鱼,什么时候喂食、喂什么、喂多少全凭养鱼人说了算。在开展活动时,组织者如果能尝试着思考本校教师队伍的现实,把握教师成长的起点,读懂教师的需求;尝试着以服务的态度、以用心做事业的精神去打造教师队伍;尝试着以务实的作风为教师的成长组织好每一项培训活动,要做细、做到位,这样何愁教师不发展。
一、提炼精彩的内容,让教师愿意“亮一回”
每个教师都有想提升自身的愿望,因此校本教研的内容选择要从教师的需要、教学的突破和学校的发展出发,突出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如果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没有这样的意图与愿望,活动就会流于形式。
1.个人计划的提升。我们看到许多学校要求教师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但很少听说有学校组织帮助教师完善个人发展计划。现在看来组织者阅读与修改教师自我发展方案非常有必要。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师的需求;可以使学校的培训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因为这样设计的活动更具有以“参加者”为核心的意识。
2.教学疑难的思考。校本教研问题应该来自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而不是凭空设想、杜撰或是某种理念的翻版。这些问题应该是全校教师都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合作攻关”的格局和浓厚的校本教研文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是没有遇到问题,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将它们提炼为校本教研的问题,并分轻重缓急将它们排列出
来。我们要遵循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帮助教师根据面临的问题和发展需要提出培训内容,协助教师规划自我发展目标。现在许多学校开展的教学调研制度很可取,是一项针对性很强的教学研究活动形式,有利于组织者发现问题,为进一步活动提供研究的主题,但对调研组成员的要求很高,产生实效的关键是坚持。
二、创建有效的平台,让教师敢于“亮一回”
多数管理者认为教师的成长需要“严管”和“考核”。当然必要的制度规定是前提,但当教师为了考核而去参与培训,这样的活动显然没有生命力。在实践中笔者逐步感觉到指导比检查更重要。加强指导的出发点应该是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改进教师的参与方式。
1.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建立一种积极互动的有利机制,成立学校教研核心组,相当于本校范围的“名师团队”,协助校长直接行使服务和指导教师的责任。每一个优秀教师的背后必然有一个优秀的团队,我们应该让这个团队从背后走出来站在学校研究的前面,为教师发展提供帮助。成熟一个骨干,就以点带面组成一个个校本教研协作体,不能过于强调其“行政性”,而应更彰显其“学术性”。对学校教研核心组成员可以豁免一些教学常规的检查,还要为他们提供更多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提供订购资料的经费,这些老师可以让培训经费更有效益。
2.营造竞争互助的研究氛围。学校可以组织教学竞赛,评委请名师、专家担任。围绕研究主题,赛前同组教师相互帮助、试教、修改、讨论,赛后专家点评,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教师寻找专业水平的差距,专家点评后参赛教师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事实证明这样的活动老师是愿意参加的,这种活动达成的共识对教师以后的教学影响是深远的,同时也能让教师体验到参与研究活动的成就感,有利于教师研究团队的形成。
三、营造轻松的氛围,让教师乐意“亮一回”
很多教师都感觉工作压力大,让教师的工作主动化,淡化工作痕迹,让教师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收获成长。这样的校本教研是优雅的。
学校的通知栏里有一块专门留给教师的留言角,那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你想对中段作文教学‘说三道四吗?你想亮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吗?请于3月5日上午第一节课到三(5)班教室参加语文作文教学研讨活动。在交流、碰撞中,说不定你会得到启迪,可不要错失良机哦。”诚恳的邀请总会让我们停下脚步驻足观看。这个活动的产生纯属偶然。张老师任教三年级的作文课,有一次学校安排她外出听课,她带回来几位名师的课堂录像,还把听课的一些情况向大家进行了介绍。过了几天,她对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质疑,一些教师建议她把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老师召集起来共同探讨。就这样,第一张教研邀请函贴出去了。这样的活动,大家没有多少顾忌,可以只言片语、可以宏篇大论、也可以始终是个听众,没有人要求你做什么,有的只是争鸣、研讨。这次活动之后,这种纯“民间”的教研活动在学校里悄然兴起。
校本教研活动组织与管理是一种永远带有缺憾的艺术,在管理的背后都潜藏着值得商榷与有待改进的瑕疵,我们要透过遗憾之处,捕捉存在的问题,及时把握研究的主题。引导教师去观察、去实践、去体验、去思考,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校本教研之路越走越好、愈走愈宽,真正体现校本教研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李臣之.可持续发展教育论纲[J].教育科学论坛,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