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文之魅添数学之美
2015-03-17陈晓菁
陈晓菁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这是古代哲学家对数学美的一个高度评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起源、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但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现实却不容乐观,文化性的缺失成为数学教育价值失落的重要原因。在关注生命,关注人的发展,提升人文科学的教育理念渐入人心的今天,在数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研究也正在悄然兴起。本文就在数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打造“最美课堂”谈一点肤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充分利用阅读材料,角度多维闪现人文之魅
数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以介绍本单元中的数学知识史、某些定理的由来、相应的数学知识等内容为主,材料丰富,可读性强,同时也包含了许多数学哲理,我们应充分利用阅读材料来培育数学人文精神。
如在推导“圆的周长”这一课中,人教版教材就安排了如下阅读内容:“约2000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1000年。现在人们用计算机算出的圆周率,小数点后面已经达到上亿位。”
我国古代人民有关圆的探索与发现,让孩子们啧啧称赞,他们为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而骄傲,这样润物无声的爱国主义教育日积月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概括24字中的“爱国”二字就自然根植学生心中了。同时这短短一段话还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孩子们一下课就拿起手机到“度娘”上搜索圆周率小数点后的第一百位、一千位是多少,还有的同学利用网上学到的记忆技巧,竞赛似的背起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一百位。虽然此时孩子们的行为或许对于数学思维的促进、对于数学成绩的提高毫无裨益,但我却在一旁会心欣赏,因为这是孩子们学习兴趣被激发的最好佐证!
课本中阅读的取材多元,我们应找准角度激发学生兴趣,让数学的人文之魅充分闪现。
二、搜集数学家的故事,感受数学知识的探索之魅
数学家的故事,既能让学生领略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让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的陶冶和浸染,特别是磨砺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形成经得起成功和失败双重考验,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努力养成热情、认真、求是、求实的良好的学习态度。
我在上“体积与体积单位”一课后,给孩子们讲了阿基米德巧辩皇冠真伪的故事。学生听了故事后,对物体的体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阿基米德的其他故事也成了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我还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找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童年故事及他们严谨治学、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然后利用自习课进行交流或者进行故事比赛。现在的小学生,收集信息的渠道特别多,因此故事的内容也相当丰富。通过故事比赛,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更值得肯定的是让他们获得了一种精神动力。例如当学生听说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时,跃跃欲试;当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了解到欧拉在孩提时代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后来经过努力却成为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后,信心倍增……这些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之魅,对于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大大增强。
三、积累相通素材,传扬数学的艺术之魅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尽可能地搜集与数学相通的素材,以数学学科本身特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例如生活中的对称美、人体中的黄金分割、诗词中的数字美、数学公式的简洁美……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再现数学美的同时,产生创造数学美的冲动和欲望。
如在数学拓展课“有趣的乘法算式”中,我先出示了一首回文诗:“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孩子们一读,马上有“小机灵”发现这首诗正着读、反着读完全是一样的!正当大家为这个发现惊奇不已的时候,我又出示:3×51=153,6×21=126,4307×62=267034,9×7×533=33579…这些算式,孩子们一看,诶,这些算式与刚才的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从而揭示:这样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叫做回文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有的是能顺读倒读,有的能上下颠倒读,还有的能斜读,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孩子们听得入神之际,我再追问:“那么像这样等号左边的数字排列顺序正好与右边相反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它——”孩子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回文算式。
真好,在这样文史之美和数学之美的和谐统一的导入中,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它更是艺术。实际上,在没有被表达出来之前,大多数数学观念不是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而是直觉与美。那就让我们像欣赏艺术一样欣赏数学吧!
数学充满着人性因素,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现代数学教育应充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在文化层面上找回失落的数学教育价值,这是新课程赋予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职责。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可以相信,在数学文化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心智将会不断得以滋养,才干会不断升华,人格会不断地健全和完善!
参考文献:
李萃茂,刘洋.浅论数学教育的人文之美.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