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
2015-03-17胡丙根抚州市第五医院消化内科江西抚州344000
胡丙根(抚州市第五医院消化内科,江西 抚州 344000)
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
胡丙根
(抚州市第五医院消化内科,江西 抚州 344000)
目的 探讨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SBP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予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3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32/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SBP疗效确切。
肝硬化腹水; 细菌性腹膜炎; 头孢噻肟钠; 左氧氟沙星
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SBP)是常见病,其极易导致患者肝损伤加重,且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临床上将预防性应用抗干扰药物作为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1]。抚州市第五医院采用采用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42例SBP,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S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9例,女35例,年龄30~63岁,平均45.6岁;酒精性肝硬化20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53例,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10例;Child-Pugh 分级:A级20例,B级50例,C级14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即给予患者静脉滴注0.2 g左氧氟沙星,2次·d-1,同时给予患者腹腔穿刺放液治疗,1次·d-1,2 000~3 000 mL·次-1,对于伴有严重感染或穿刺放液困难的患者应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放液治疗。穿刺放液后腹腔注射4.0 g 头孢噻肟钠治疗,1次·d-1,治疗1周后改为静脉滴注2.0 g头孢噻肟钠,2次·d-1,1周为1个疗程。
对照组患者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治疗,其剂量及疗程与观察组相同。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感染症状消失,腹水消退,且患者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患者腹水显著减少后,腹水白细胞总数仍大于0.2×109L-1,腹水细菌培养呈阴性;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且患者腹水白细胞总数及血常规无明显好转,或死亡[2]。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P<0.05与观察组比较。
3 讨论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是由致病菌经过肠道、淋巴系统或血液所引起的腹腔感染现象。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在肝硬化晚期、肾病综合征及其他严重肝炎患者中,是导致终末期肝病患者死亡的一项常见因素。因此,临床上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以有效降低SBP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若临床及实验室诊断确立,则应及时给予SBP患者抗生素治疗,同时等待腹水结果。因腹水培养阳性率较低,因而临床上通常经验性选药。头孢噻肟钠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常用药物,该药物对链球菌及肠杆科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然而其对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抗菌作用甚微。因而,临床上仍需继续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左氧氟沙星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一种,其对革兰阴性和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可有效地对DNA旋转酶的活性进行抑制,从而有效地对细菌DNA的合成及复制进行组织,进而可达到杀灭相应细菌的目的。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不仅可有效减少耐药率的发生,同时还可增强抗菌效果;此外,通过腹腔内注药还可实现局部直接用药、直接消灭感染源的目的,进而可达到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相结合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SBP患者疗效确切。
[1] 刘维忠,张秀敏.68例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27):4682-4683.
[2] 赵刚.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炎10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1):153-154.
(责任编辑:罗芳)
2014-08-21
R575.2
A
1009-8194(2015)04-0031-01
10.13764/j.cnki.lcsy.2015.0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