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网络时代高校校园互联网管理与高校育人
——基于大学生“手机控”网络素养现状

2015-03-17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育人校园

秦 玉

(金陵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江苏 南京 211169)

移动网络时代高校校园互联网管理与高校育人
——基于大学生“手机控”网络素养现状

秦 玉

(金陵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江苏 南京 211169)

手机上网的便携性、连网简单以及终端应用的轻便性多样性,都使大学生对手机上网的依赖程度加深,手机上网时长也在逐渐增加,大学生“低头族” “手机控”正成为常态。移动网络时代,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生活等方面造成深刻影响,同时也对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和高校育人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何紧扣时代特征,创新高校互联网管理与育人模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当前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移动互联网;大学生网络素养;高校网络管理;高校育人

“Google尝试把20寸个人电脑的成功经验直接复制到2寸手机屏幕上”,由此开启了移动网络时代的大门,随时随地上网成为可能。截止2013年,全国多个城市开通了免费WiFi服务,无线网络的覆盖率得到进一步提高,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取消WiFi认证,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接入无线网络进行网络冲浪,随着手机上网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移动网络已经更深入到人们生活当中,深深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高校校园网络管理、高校育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和问题的提出

移动互联网,一般指人们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ipad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连通互联网获得相关服务。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利用手机上网的诸多方便,比如便携性、即时性等,人们对手机上网的依赖度在逐渐加深,手机上网已经成为社会常态。与传统桌面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既拥有传统互联网的开放性、实时交互性、资源共享性以及没有时空限制等,但是移动互联网还拥有比传统互联网更高的便携性、连网方便、应用轻便以及紧密的用户关系。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终端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等,它们的共性就是人们手边的随身物品,具有高便携性。其次,移动终端可以通过3G、4G、EDGE、GPRS、WIFI等多种方式连入互联网,方便简单。第三,移动终端设备软件应用,与台式电脑应用相比,相对去繁化简,应用轻便性是其突出特点,各种应用下载安装限制条件低。第四,移动互联网通过移动终端与用户的关系更加紧密,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触屏感应,获得更多感触应用,比如跑步计步、脉搏感应、血压感应等。移动终端还可以精准定位用户的地理位置、同时也能精准定位用户个体,毕竟一个电话号码对应着一个明确的用户个体。总的说来,移动互联网在开放性、实时性、共享性等基础特征上,还具有便携性,连网方便,可以精准识别用户、获取用户更多个人信息,也包括个人隐私。

目前,大学生每人至少拥有一部智能手机, 随着3G、4G、WIFI的极速发展,利用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上网方式。手机上网的便携性、连网简单以及终端应用的轻便性多样性,从微信聊天,到浏览资讯、娱乐新闻,再到手机网络游戏、影视视频,都使大学生对手机上网的依赖程度加深,手机上网时长也在逐渐增加,大学生“低头族”随处可见,“手机控”正成为移动网络时代的一个显著的社会特征,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明显。移动网络时代,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生活等方面造成深刻影响,同时也对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和高校育人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何紧扣时代特征,创新高校互联网管理与育人模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当前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二、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

目前,在校大学生以“90 后”为主,这些“90 后”大学生是在追求多样化、网络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网络环境下成长,他们无疑是网络时代新兴网络技术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但他们主体意识强、集体意识缺乏;民主法制意识强,享乐主义盛行;创新意识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这就对于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走访本校大二一个35人的班级,了解到现在大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有的学生有好几部,人均拥有手机100%。除了节假日,他们每天平均大约有5节课,每节课时在45分钟,除了上课时间,课余时间大部分用来上网,普遍每天上网时长在3-5小时,严重者“手机控”症状明显,每天上网时长达到7-8小时,远高于学习时间。通过调查,大学生手机上网主要是用微信聊天、浏览资讯(包括娱乐新闻)、看影视剧、手机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等等,其中浏览资讯(包括娱乐新闻)、看影视剧、手机网络游戏所用时间较多,利用手机上网来学习的学生很少。还了解到,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也没有学习过相关专业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这与当前高校对校园互联网管理意识不重视也有一定的关系。

我国大学生的网络基础知识、技能,正确理解、分析和评价对网络信息和网络信息安全,以及网络环境下的法理与伦理道德修养,都比较缺乏,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等高校网络素养教育,一直是薄弱环节,甚至尚属空白,这就要求将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网络时代特点相结合,对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和高校网络育人进行创新研究,针对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手机控”症状明显、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不乐观等,找出合适的高校育人管理之道。

三、高校校园互联网管理和高校育人面临的问题

人,作为时代的个体,其思想、行为都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移动网络时代,造成了现代大学生新的思想特征和行为习惯,浓缩了时代发展印痕。现代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思想比较超前,自我意识强烈,有主见擅于自我做决定,追求民主、民权,平等意识浓烈,但同时易于被网络所谓先进思潮影响;他们有鲜明的个性和性格,对于自己的想法和目标敏感性强,有较强的个性追求认知观,但是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很难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他们在面临诸多压力的同时,又善于在虚拟网络中逃避现实。高校育人工作和学生管理都离不开大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自身的目标价值以及自身的需求,更离不开时代发展的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育人工作和学生管理理应与时俱进进行自我革新,但是在具体工作中,面临种种问题。首先,高校管理缺乏完善的自我革新制度保障,这种不足的先天因素,使高校面对网络时代而进行的革新工作无法得到具体有效的执行和完善,同时相关机制、体系缺乏,使高校应对网络时代的管理工作呈现混乱、无目的状态。当务之急,高校管理者首先要确立相关的制度、体系、机制,以保障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和高校育人管理有目的性地、有条理地开展。其次,网络素养相关师资不足,缺乏专业性。大部分高校把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一部分而开展的,这样学生就无法获得专业的、全面的网络知识等网络相关课程。目前,相对而言,计算机信息专业的大学生网络素养较高,其他专业大学生相对接触不到完善的、专业的网络素养课程。另外,高校开展的一些网络素养教学课程存在滞后性、片面性。第三,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培养缺乏具体实践,学习归于学习,在具体的日常行为中,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由此可见,网络素养不是听一节课两节课就可以提升起来的,这是一个长期实践、环境熏陶的过程。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早就把当前社会作为一个网络社会看待,对国民从小就开始进行网络素养的教育和培养。第四,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低下,主要还是集中在对手机上网上网时长过长、网络伦理道德意识不足、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不足。大学生对手机上网的依赖程度在逐步加深,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甚至对他们性格、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评论时,还存在恶语脏话、人身攻击性言论;大部分男生都有过浏览色情网络或视频。

四、主要对策

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和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不足,以及相关制度、机制的缺位,都是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网络素养低下的基本原因。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和高校网络育人成效,一方面要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运用移动互联网思维;另一方面要结合现代大学生的主要特点,有目的地适当引导。当前高校育人管理,必须借助以下载体:移动互联网特点和互联网思维;健全的制度、体系和完善的执行机制;大学生追求的平等、民主的思想观;适应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个性追求认知观;大学生自身能力提高的意识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可实施性与可触性。

首先,树立移动互联网思维。移动互联网就是“人”的互联网,充分体现了平等思维,没有权威,呈现出碎片化和去中心化;开放、共享、共赢,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查找资讯或发表观点,大学生更是热衷于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接受很多网络思维或意识,这给高校管理校园网络管理和网络育人提出了巨大挑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必须用移动互联网思维进行校园互联网管理。要有平等意识,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引导学生思想那导向。要积极主动,注重分析校园网络社区舆论热点,及时解决不良思想导向和情绪反应。互联网上可以自由随意地发表言论,而且具有在线即时互动性,大学生面对一些舆论热点风暴,容易冲动,造成非理性情绪蔓延,一旦爆发,后果比较严重。因此,要针对学生反映的一些问题积极主动,及时处理。要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问题,把网上和网下的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当前社会网络舆情热点对大学生思想的深层次影响,找出高校校园互联网管理重点,采用有效的管理方式,创新地开展网络育人。

其次,要有健全的制度、体系和完善的执行机制。针对移动网络时代,制定长期应对和自我革新制度,保障相关工作的开展。同时,还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组织体系、网络素养教育模式体系、相关网络课程体系以及评价体系,配合完善的执行机制,使大学生网络素养得到全面的、实时的培养。评价体系,可以及时纠正相关教学工作中的滞后问题,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只有从制度、机制出发,才能使高校管理和育人工作处于正确、有序的发展轨迹中。

其次,加强对校园互联网管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普遍可以上网,大部分高校覆盖了免费WiFi服务,在此背景下,大学生手机上网时长越来越长,对手机产生了巨大依赖,“手机控”症状明显,长此以往,会对身心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对校园互联网进行管理时,要采用分时段分地段提供网络服务,上课和自习时间,屏蔽宿舍、操场、图书馆、会堂、操场、食堂等地段的网络服务,引导大学生健康合理地手机上网。

第三,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网络素养。引导大学生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觉悟,对网络思维和思想意识能有正确判断,能辨别是非;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海量网络信息面前,可以搜索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同时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分辨能力,可以自主思考;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确立健康、适度的手机上网理念,养成适度上网、适度休息、适度学习的正确习惯,避免成为“低头族”、“手机控”。

第四,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监管,打造校园绿色手机上网空间。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可以随意下载安装,这对监督和管理造成了一定难度。一方面,从手机信息内容、接入方式等方面加强监管,另一方面,开发适合大学生年龄层次和思想水平的手机信息产品,引导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传播社会正能量。

[1]保罗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马娟.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研究[J].今传媒,学术版,2015(05):32~33.

[3]互联网全面泄密时代来临——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安全研究与服务中心联合瑞星发布上半年信息安全报告[R].计算机与网络,2013(39):5.

[4]廖璇,陈湉,卜哲.移动互联网时代宽带接入设备安全问题亟需重视[J].世界电信,2015(6):66~70.

[5]欧阳九根,刘文献,梁一灵.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14):175~177.

[6]秦玉.基于弗鲁姆期望理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临沂大学学报,2014(5):43~46.

[7]焦晓云.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08):83~85.

[8]孔晓晓,李存岭.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创新与实现[J].信息系统工程,2014(03):123~124.

2095-4654(2015)12-0162-03

2015-07-28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4年度立项课题“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2014-R-32527)

G641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育人校园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