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求职就业法律教育的“三化”研究

2015-03-17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三化法律意识社团

李 虹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安徽 蚌埠 233030)

高职学生求职就业法律教育的“三化”研究

李 虹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安徽 蚌埠 233030)

针对高职学生求职就业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其原因,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通过学生社团文化和各种教育平台的分渠道,实现优化、强化、内化的“三化”目标。即:整合课堂教学内容以优化高职学生求职就业法律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文化以强化求职就业法律意识,搭建各种教育平台以内化求职就业法律教育内容。

高职学生;求职就业;法律教育

在把握高职学生求职就业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通过思政教学的优化、学生社团文化的强化、搭建各种教育平台的内化等途径,试图从培养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就业法律知识、帮助求职学生进行就业法律救济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希望更好的为高职大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法律帮助,力求更切实有效地为高职学生提供就业法律保障,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一、主渠道:整合课堂教学内容,优化高职学生求职就业法律教育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知识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所以,对于如何有效地推进就业法律教育,我们理应重点探索通过整合课堂教学内容,来优化高职学生求职就业法律教育。事实上,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求职就业法律教育,主要也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进行的。

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虽然包括三门课程,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但就业法律教育内容只见于大一新生所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篇幅不到该门课程的2%;而这门课程是过去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的,经过多次修订弱化了具体法律制度的学习。内容多、课时少,成了有关求职就业法律内容教学最大的矛盾。又因为该门课程大多在大一新生一进校时即开设,而就业问题通常是毕业前夕才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此时的高职学生多半没有学习的意识和兴趣,这个时候开设相关内容,同学的可接受度相对比较低。

另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确实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但该课程内容仍局限于宣传就业政策、树立择业观念、进行求职技巧培训等方面,未将就业法律意识和相关知识作为必备教学内容。即使选择该部分内容进行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及学生的实际相分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就学生本身而言,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部分学生急功近利,更关注求职技巧,忽视求职就业法律素养的提高和法律知识的学习。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些做法,希望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第一,调整就业法律教育的教学时间。

针对大一新生兴趣度不高,可以适当调整就业法律教学时间。以思政教学为例:根据目前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就业法律内容,集中被编排于“第七章第二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后半部分。我们曾尝试把这部分内容进行分解,再把分解后的内容,贯穿于整个思政课三门课的学习中,不仅仅局限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第二,整合就业法律教学教育的内容。

一方面,我们把教材中相关就业法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把内容分解为意识、认知和行为三个层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讲授时,我们更偏重于就业法律意识的培养;接着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结合“依法治国”的内容强化对就业法律知识的认知教育;最后,我们在《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中通过社会实例的分析,帮助高职学生理解就业法律的实质,帮助同学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去判断和分析实例,从而提高自己的就业法律竞争力。

另一方面,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拓宽教材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虽然列举了《就业促进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四部主要法律,但所包含的内容有限,不够深入,这部门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和把握就业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法律规定。

除了教材介绍的四部就业法律,我们也可以结合实际,增加其他具体就业法律内容,甚至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的法律制度,也可以包含一些就业政策法律。事实上,这些内容也确是学生的需求。比如,目前一部分学生对创业颇感兴趣,曾经有一个班多名学生向我们表达希望能了解有关创业方面的法律常识,应大家要求,我们利用形势政策课的机会,扩充一些有关创业者所应知的法律常识,同学们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反馈良好。

第三,改进就业法律教育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就业法律内容时,我们曾尝试通过教学活动设计来把握该部门内容,反馈结果良好。比如,设计案例分析研讨活动、设计相关内容游戏活动、设计相关案件的模拟审判活动、设计模拟“两会”建言献策活动、设计调查报告活动等等。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更加感性直观的对该部分内容有了深入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举个例子,在学习“几种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内容时,我们设计了模拟法律诊所情景,案件为我们曾经真实受理过的劳动争议咨询案件,求助者和法律诊所值班工作人员分别由学生扮演,通过该活动设计,绝大多数同学都很好的掌握了该部分内容,效果良好。但是,这次活动设计比较合适小班,所以,具体教学活动设计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第四,联动就业法律教育的教学对象。

时刻关注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针对我院文科生和理科生的不同,教学方法有所不同,针对我院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所不同,针对不同地区的学生有所不同,针对统招生和自主招生有所不同等等。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部门的老师,根据自己兴趣和特长稳定分布在各个系部教学,然后根据每个系部的专业、系文化和学生特点去备课教学。总之,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去优化和整合就业法律内容,增强授课对象的针对性。

二、分渠道:融入学生社团文化,强化高职学生求职就业法律意识

学生社团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这条主渠道之外,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可以创设一种氛围,对培养学生就业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就业法律认知,全面增强学生就业法律素质,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充分认识学生社团文化这条分渠道的重要性基础上,本课题组试图探索如何将就业法律教育,有效地渗透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文化中,营造法治高职校园,塑造具备良好就业法律意识的高职学生。

虽然课堂教学是就业法律教育的主渠道,但是课堂教学也存在一些不好解决的局限性。比如课堂教学的上课时间和地点比较固定,实践教学尤其是校外实践教学难以开展。再如,课堂教学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各个班级学生较为固定,但学生的兴趣爱好背景却各不相同,在开展一些课堂主题活动时,可能会因为各班学生兴趣特长不同,每个班级的实施效果参差不齐。而这些局限性可以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很好的得以解决,有效地弥补了课堂教学这条主渠道的不足。主要做法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积极构建相应的学生社团组织,作为就业法律教育的主载体,如我们所在教学部门一直指导的法律社团。

在指导法律社团过程中,我们定期为社团进行法律讲座,尤其是在每年高年级就业前,开设多场有关求职就业法律为主题的讲座,学生反应较好。

在一些国家法制宣传活动日或国家重要法律通过和实施期间,依托社团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比如《劳动合同法》实施期间,组织一些列宣传活动。

不定期组织社团同学去法律实践基地参观学习,以期让学生更多接触实践,内化课堂所学的知识。可以组织社团同学去法院旁听有关劳动就业法律案件的审理,也可以组织模拟审判活动。我们曾经在课堂教学班级尝试组织开展模拟审判活动,但因为各班级学生关注点不同,有一些班级因为学生积极性不高,未达到预期效果。后来,我们尝试在法律社团,组织同样的模拟审判活动,再号召其他同学去旁听。反馈结果显示,无论是参与模拟审判同的社团同学,还是前来旁听的其他同学,反应都很好,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

另一方面,注意联动相关的学生社团组织,作为就业法律教育的结合体。

仅仅靠我们自己搭建的社团组织进行就业法律教育,影响力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扩大影响、更有效的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法律教育,我们还特别注意联动其他相关的社团组织,通过建议指导等形式参与。比如,对创业协会的前期创业提供政策法律方面知识,具体创业过程中的实务法律方面的帮助。再比如,对爱心协会曾帮助的一位同学的家长提供劳动法律帮助,解决她们家庭所面临的劳动法律纠纷等等。通过和其他社团的结合,不仅拓宽就业法律教育的广度,也加深就业法律教育的深度,从而强化了高职学生求职就业法律意识。

三、分渠道:搭建各种教育平台,内化高职学生求职就业法律教育内容

为了更好地补充课堂教学这种就业法律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尝试探索通过融入学生社团文化,强化高职学生求职就业法律意识,效果良好。此外,还可以通过搭建各种教育平台,内化高职学生求职就业法律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由于在校时间较本科院校短,还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学生社团文化开展的范围和深度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进行就业法律教育,我们还试图探索搭建更多的就业法律教育平台,以期更好地内化高职学生求职就业法律教育内容。

其一,建立学院法律援助工作站。

在成立法律社团后,根据工作的需要我们成立了法律咨询中心,接受本院师生法律咨询。为了扩大影响和提高咨询水平,我们部门申请以学院名义联合本市司法局建立了学院法律援助工作站。自成立以来,援助站已接受咨询和处理了若干起因学生求职就业方面的援助案件,为学生解决相关法律困惑和实际难题,深受师生好评。我们也在法律援助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强化了高职学生求职就业法律意识,宣传了就业法律知识,并使相关知识内化并有益于实际生活,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其二,积极开展寒暑假实践活动。

可以带领部分学生,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负责法律宣传工作;还可以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负责法律宣传工作,从宣传准备到宣传现场再到活动总结,都有学生参与其中,活动结束后,大多参加同学都表示收获颇多,内化了课堂法律知识的学习内容,纷纷表示愿意再次参加类似活动。去年暑假,我们开展了以求职就业法律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很多同学积极参加,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调查报告质量较高。通过这些寒暑假实践活动,我们把就业法律教育,贯彻于高职学生在校和校外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其三,吸收部分同学参与我们的教学课题研究项目。

教学课题研究项目本身,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活动,而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最有发言权的当属学生。我们通过吸收部分优秀同学参与我们的教学课题研究项目,一来可以增强教学课题研究项目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二来也通过学生的参与,更好地达到教学课题研究项目的目标。比如,本课题部分问卷调查的收集任务,就是由一些学生完成的;部分问卷的统计分析,也是一些学生在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等等。

总之,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高校毕业生自己的切身利益,也关系高职院校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的重大目标。因此,求职就业法律问题实效性很强,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教师的教学以及大学生的就业,都有着广泛而迫切的意义。

2095-4654(2015)12-0103-03

2015-07-22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项目“高职学生求职就业困境与法律保障问题研究”(ADZX1307);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研究”(2013szxm147)的阶段性成果。

G71

猜你喜欢

三化法律意识社团
缤纷社团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K-BOT拼插社团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新常态下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