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产妇焦虑与抑郁的研究进展

2015-03-17秦晓明刘启贵谢颖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初产妇孕产妇产后

秦晓明,刘启贵,谢颖芳

(大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1)

孕产妇焦虑与抑郁的研究进展

秦晓明,刘启贵,谢颖芳

(大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1)

焦虑是最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研究表明,孕产妇普遍存在焦虑情绪。产前焦虑可导致剖宫产或助产率升高,诱发产后出血,甚至威胁母婴健康,影响产后泌乳等。产前焦虑如得不到缓解,则易发展为产后抑郁。产后抑郁不仅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而且会对新生儿的心理、行为及智力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孕产妇;焦虑;抑郁;妊娠;分娩

孕产妇在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均承受着躯体及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分娩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孕产妇的不良精神状态与分娩疼痛相互作用,并形成恶性循环,诱发应激反应,可能威胁母婴健康[1]。有研究显示,产前焦虑、抑郁心理可导致剖宫产或助产率升高,诱发产后出血,并且影响产后泌乳。产前焦虑如得不到缓解,则易发展为产后抑郁。产后抑郁不仅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而且会对新生儿的心理、行为及智力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研究孕产妇心理状态对其产后的影响以及临床采取的预防性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2]。本文对孕产妇焦虑与抑郁的流行病学资料、诱因、对母儿的影响及干预措施进行归纳,为探求预防与治疗孕产妇焦虑、抑郁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

1 研究现状

1.1 孕产妇焦虑与抑郁的流行病学资料

赵艳等[3]对201例孕产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在孕6个月后至分娩,产后1周、4周和12周4个时间点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结果显示,4个时间点焦虑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48%、2.49%、1.00%和0.50%,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1.94%、22.39%、7.46%、9.95%。张喜红[4]对437例无指征剖宫产产妇和43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采用自行设计的分娩相关心理状态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在分娩或手术前后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两组产妇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显示,无指征剖宫产产妇焦虑、抑郁、精神状态评分高于经阴道分娩产妇(P<0.05),经阴道分娩产妇对分娩的顾虑、担忧、恐惧较多,且对分娩信心不足,疼痛耐受性较差。

Giardinelli等[5]对590例心理健康的孕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Y)进行调查,有焦虑和抑郁情绪孕妇的比例分别为21.9%和25.6%。晏晓颖等[6,7],发现产前焦虑与产后抑郁有明显相关性。

1.2 孕产妇焦虑与抑郁的相关因素

1.2.1 社会人口学因素 方莉等[8]选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妇产科门诊产前检查的高龄初产妇(≥35岁)100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调查对象中87%年龄为35~39岁,89%无焦虑,11%轻度焦虑;76%无抑郁,22%轻度抑郁,1%中度抑郁,1%重度抑郁。高龄初产妇的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高,多为白领阶层,知识面广,接受和掌握知识较快,对相关知识了解得更为深入。因此,高龄初产妇的焦虑情绪较少。Elysia等[9]认为孕产妇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与其焦虑、抑郁水平有直接相关性。黑天梅等[10]对156例高龄初产妇进行调查,年龄28~35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98例,初中以下58例;职业:干部94例,工人36例,农民26例。结果显示,高龄初产妇大部分是高学历和干部,通过为她们提供心理咨询及指导,满足其心理需求,可以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莫朝霞等[11]对南通552例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轻度焦虑者占6.52%,中重度焦虑者占2.36%,无焦虑者占91.12%;轻度抑郁者占11.96%,中重度抑郁者占3.44%,无抑郁者占84.60%;产褥期抑郁者占13.04%,无产褥期抑郁者占86.96%。

1.2.2 心理因素 Y Qiao等[12]认为焦虑与心理压力相关,如担心胎儿的健康。易绪琴[13]在其调查中发现,造成孕产妇焦虑和恐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担心胎儿畸形、有异常孕产史、多胎妊娠及胎位异常。刘瑞安等[14,15]也发现,产妇对分娩过程认识不足,包括对产时疼痛、胎儿性别、分娩时医护人员的照顾程度、胎儿及本人的健康等的担心,易使其产生焦虑。苏科誉等[16]研究发现,焦虑的发生可能与孕产妇认知倾向、主观幸福感等因素有关。

1.2.3 孕次、既往剖宫产史 王箭等[17]调查显示,有剖宫产史的孕产妇比无剖宫产史者,妊娠焦虑发生率增加了约6倍。国外研究发现[18,19],一次或多次流产史可增加孕期特质焦虑发生的危险,有流产史的孕产妇,对再次妊娠多有一定恐惧,担心妊娠终止、分娩并发症等,严重影响其精神状态。刘辉等[20]指出,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孕产妇在家庭和社会中都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其焦虑、担心和恐惧的程度远远超过一般孕产妇,机体也由此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如血压、心率上升,免疫力下降等。

1.2.4 家庭支持情况 赵玉环等[21]调查发现,妊娠期及产后缺乏社会支持,过低的家庭收入与产后抑郁症密切相关,家人对孕产妇的关心和孕期心理准备充分是产后抑郁的保护因素,负性生活事件则是其危险因素,是产后抑郁的重要诱因。晏元辉等[22]也指出产后抑郁与产后家庭暴力有一定相关性,处于产后抑郁状态的初产妇所获得的情感支持、物质支持、信息支持及评价支持是匮乏的,信息支持和评价支持与产后抑郁呈中度负相关。

1.3 孕产妇焦虑与抑郁对母儿的影响

1.3.1 焦虑与抑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王慧芳等[23]的研究显示孕期并发症,如习惯性流产、妊娠期高血压及早产,均与孕期的情感因素有关。在不同的情感因素中,焦虑对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有预示性作用。国内外研究[24,25]表明,孕期焦虑可使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增高,妊娠28~32周的孕妇高水平的焦虑可减少胎盘血流量,引起胎儿缺氧。因此,孕期焦虑和抑郁像其他风险因素一样可以预测围产期不良结局。Christine等[26]研究发现,焦虑可导致先兆子痫和胎儿窘迫等并发症发生,究其原因与焦虑状态时,应激过强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阻力增大等有关。1.3.2焦虑与抑郁对分娩的影响(1)焦虑与抑郁对分娩疼痛的影响。分娩疼痛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综合反应,焦虑使产妇警觉程度增高和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血中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也相应增高,进而使产妇痛阈降低,对疼痛高度敏感,更早出现产痛[12,27]。Anne等[18,28]的研究表明,产前焦虑的孕妇在轻微疼痛时即可产生强烈反应,而后者可使宫收缩和宫颈口扩张的协调性失去平衡,导致宫缩乏力。Martina等[29]认为,处于焦虑状态的产妇不能很好地掌握放松技巧,分娩过程中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差。

(2)焦虑与抑郁对产程和产时出血量的影响。王艳华等[30]认为在分娩期,焦虑是孕妇最主要的心理反应,孕妇焦虑状态可明显影响分娩质量,引起产程延长,产时出血量增多。研究认为[31,32],经阴道分娩的产妇,若处于焦虑情绪中,其大脑皮层则处于抑制状态,下丘脑发生的冲动减少,引起垂体后叶分泌的缩宫素减少;同时,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也可导致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使子宫收缩和子宫血流量受到影响,造成子宫平滑肌、胎盘血液供应减少,最终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宫颈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产后出血量增加。

(3)焦虑与抑郁对分娩方式的影响。赵亚辉[33]指出,孕期较高水平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与非意愿剖宫产有关。过度焦虑使孕妇对自己能否顺利分娩产生怀疑,进而选择通过实施剖宫产来缓解心理压力,这也是当今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1.3.3 焦虑与抑郁对新生儿的影响 孕期心理应激还可导致新生儿认知、情感发育迟缓、行为能力低下,且对远期的生长发育、心理健康等均有影响。目前,国外很多前瞻性研究[9,12]测量了孕期母亲不同时期的压力和焦虑对婴儿行为方面的影响,孕期焦虑的母亲,其婴儿比没有焦虑的母亲的婴儿更易怒,睡眠和喂养问题发生率更高。还有研究发现[26],青少年和儿童认知功能缺陷也与母亲妊娠12~24周时的焦虑有关。Jonathan等[34]研究显示,发育敏感期的应激和焦虑可能通过胎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使神经发育和行为发生变化,提出可能是通过HPA轴引起胎儿早期发育不良。

1.4 孕产妇焦虑与抑郁的护理干预

颜君等[35]提出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有药物疗法、认知疗法、松弛疗法和导乐疗法。药物的应用可直接影响母乳喂养,不利于婴儿身心健康。认知行为干预是新发展起来的干预方法,主要是应用心理学及行为医学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健康教育与支持性心理治疗并配以行为训练,达到改变孕产妇不良认知的目的。有研究表明,此种干预方法对孕产妇心理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36,37]。为了避免医疗资源浪费,以及从经济角度考虑,分娩后住院时间被严格控制,从而限制了住院期间实施有关防治措施。因此,在社区运用认知、行为干预成为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的重要手段[38]。罗雁冰等[39~42]主要采用如下方法对焦虑与抑郁孕产妇进行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2)放松训练:产前放松训练,产时放松,产后家庭访视。汪君芬等[43~48]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如下心理干预措施:护士以询问的方式了解孕产妇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状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产前相关知识培训,消除其对分娩的恐惧。主治医生做产前培训工作,负责讲解术前焦虑、抑郁和恐惧等情绪给手术带来的不利影响。护士密切关注孕产妇心理变化,给予其区别对待,帮助其缓解精神压力。胡慧梅[49]采用爱力呼吸减痛法(也称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增强孕产妇自我控制能力。这是一种自然无创的心理预防式分娩镇痛法,该方法通过在分娩过程中根据宫缩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调整呼吸频率和节律,缓解分娩疼痛及精神紧张。吴命坤等[50]则采用短程心理疗法和调动心理社会支持系统等方法,缓解孕产妇焦虑和抑郁情绪。

2 不足

综上所述,焦虑和抑郁是孕产妇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可影响妊娠、分娩及后代行为,导致母儿不良结局。目前对产前焦虑和产后抑郁已有较多报道,但在以下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1)关于产前焦虑和产后抑郁的独立性研究较多,但是却少有研究关注二者的相关性;(2)关于孕产妇焦虑与抑郁相关因素的研究存在局限性,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3)现有报道提出的针对孕产妇焦虑与抑郁的护理干预措施多为泛泛这谈,需要更加具体、可行、实用性强的干预措施。

[1]罗琪.产妇精神因素对分娩镇痛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85-86.

[2]祁化萍.产妇心理状态对产后出血及乳汁分泌的影响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4):70-71.

[3]赵艳,赵宝龙.201例妇女孕期产后心理状态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1):180-182.

[4]张喜红.437例无指征剖宫产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调查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9):1283-1284.

[5]Giardinelli,AInnocenti.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erinatal period:prevalenceand risk factors in an Italian sample[J].Arch Womens Ment Health,2012(15):21-30.

[6]晏晓颖,吴艳珊.广州市荔湾区产妇心理卫生服务利用现状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1370-1372.

[7]Margaret M Benningfield Mary S Dietrich.Opioid dependence during pregnancy:relationship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totreatment outcomes[J].Addiction,2012,41(4):74-82.

[8]方莉,吴丽萍.北京市某三甲医院高龄初产妇孕期焦虑、抑郁状况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0-32.

[9]Elysia Poggi Davis,Laura M,Glynn,et al.Prenatal maternal stress programs infant stress regulation[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11,52(2):119-129.

[10]黑天梅,宋秀梅.高龄初产妇的心理护理分析[J].护理研究,2014,19(8):1559-1560.

[11]莫朝霞,罗雪莲.南通552例孕产妇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1):30-32.

[12]Y Qiao,J Wang.Ects of depressive and anxiety symptoms during pregnancy on pregnant,obstetric and neonatal outcome:A follow-up study[J].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2012(32):237-240.

[13]易绪琴.产妇产前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06-107.

[14]刘瑞安.初产妇产前情绪障碍与分娩方式选择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10-12.

[15]李风莲,张淑梅.西宁地区产妇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1):4572-4574.

[16]苏科誉,张勇.初产妇焦虑情绪与认知倾向及幸福感等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2):2631-2633.

[17]王箭,张敏.分娩前后孕产妇焦虑和抑郁状况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33-34.

[18]Anne Buist,Nathan Gotman.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Course and risk factors in pregnancy[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1(131):277-283.

[19]Xiu Xiu Ding,Yi Le Wu.Maternal anxiety during pregnancy and adverse birth outcom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4(159):103-110.

[20]刘辉,闫秋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产妇剖官产围手术期焦虑状态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9):3508-3510.

[21]赵玉环,林田.初产妇妊娠晚期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6):1709-1710.

[22]晏元辉,熊波.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7(16):182-183.

[23]王慧芳,张乐群.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护理[J].中国妇幼保健,2014,20(17):2186-2187.

[24]赵玉萍,谷丽辉.正常孕产妇的心理护理[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313-314.

[25]Aisha Hamdan,Hani Tamim.Psychosocial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for postpartumdepression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J].Arch Womens Ment Health,2011(14):125-133.

[26]Christine Dunkel Schetter,Lynlee Tanner.Anxiety,depression and stress in pregnancy:implications for mothers,children,research,and practice[J].Behavioural medicine,2012,25(2):141-148.

[27]刘芬,邓爱辉.聚焦解决模式在产前焦虑孕妇心理护理中的运用[J].护理研究,2014,28(5):1572-1574.

[28]谢淑珍.全产程阵痛对产妇围产期心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89-92.

[29]Martina Rauchfuss,Barbara Maier.Biopsychosocial predictors of preterm delivery[J].Walter de Gruyter,2011(39):515-521.

[30]王艳华,张淑军.心理护理对产妇在剖宫产术中血压及心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91-192.

[31]赵菊.心理因素对剖宫产的影响及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2):98-99.

[32]张巧云.剖宫产产妇心理特点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07-109.

[33]赵亚辉.产时产妇心理状态对分娩结果的影响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0):200-201.

[34]Jonathan E,Handelzalts,Shimrit Fisher,et al.Personality,fear of childbirth and cesarean delivery on demand[J].ACTA Obstetricia et Gynecologica,2012(91):16-21.

[35]颜君,何红.初产妇产后抑郁的社区干预措施及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4):442-445.

[36]周海燕,蒋美玲.心理干预在分娩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5):624-625.

[37]张宠英.自然分娩产妇产程与心理、生理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277-2279.

[38]凌秀兰,刘晓红.护患关系对剖宫产初产妇焦虑情绪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9(4):33-34.

[39]罗雁冰.围产门诊系统化管理对初产妇心理状况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111-112.

[40]陈莉娜.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0,3(4):57-58.

[41]石妮,尹斐.认知行为干预对孕产妇焦虑情绪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3):208-209.

[42]王君芝,曹丹凤.心理干预在改善产妇焦虑和疼痛程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134-135.

[43]汪君芬,周卫文.心理健康教育对孕期焦虑及抑郁症状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80-81.

[44]方富莲,方爱红.心理健康疏导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干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3):473-474.

[45]韦军.预见性心理护理对未婚晚期妊娠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36-37.

[46]于津,朱丽萍.孕产妇心理的评估、影响因素及其干预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09(16):2303-2306.

[47]李香芹,刘玉环.早期护理干预减轻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19-20.

[48]张红梅,张玉云.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初产妇心理和妊娠结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2):28-29.

[49]胡慧梅.爱力呼吸减痛分娩法训练对高龄孕妇分娩时心理因素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4):2388-2389.

[50]吴命坤,孟亚丽.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初产妇焦虑和抑郁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1):240-241.

R714.7

A

1671-1246(2015)13-0157-03

猜你喜欢

初产妇孕产妇产后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