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

2015-03-17李佳怡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实验课关怀应用型

李佳怡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

李佳怡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系统化整体护理全面开展,各级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应积极进行护理教学改革。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当前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新形势;护理教学;应用型人才

2014年,我市卫生局提出用3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住院患者无陪伴和营养包餐”制度,规范医院诊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到2016年底创建10所“住院患者无陪伴和营养包餐”示范医院及100个无陪伴示范病房的要求。在我国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医院服务质量也有了更高要求。优秀的临床护理人员是体现医院服务质量的关键,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临床护理工作者,已成为广大护理教育者面临的艰巨任务。《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指出[1]: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适应护理专业实践发展需求。高等护理教育应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就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总结如下。

1 现阶段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与临床脱节

教育部全国医药院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显示,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能力训练方面,多数学校还没有完全脱离旧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现象[2]。目前高校护理教师整体缺乏临床经验,大多数为硕士毕业直接从教,甚至有些教师所学专业为临床医学而非护理学。因此,教师授课时,大多强调疾病病因、病理、临床症状等,对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的讲解浅且不精,甚至把医疗诊断的思路带到护理诊断模式中,导致理论与临床相脱节。

自卫生部于2010年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以来,越来越多的护理管理者开始注重护理人员整体护理及基础护理能力培养。然而,近年来,一些类似为病人洗头洗脚、床上擦浴等基础操作的实验课越来越少,且在考核中也不涉及,导致一些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对这些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不熟悉,难以满足临床工作要求。

1.2 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仍多以教师为中心,理论课大多以教师讲、学生记为主,偶尔的互动环节虽能调动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其学习热情,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实验课目前大多采用“讲解—演示—练习—考核”模式,偶尔有观看录像或病例讨论环节。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机械模仿,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其进入临床面对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

1.3 评价手段单一

当代护理学强调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舒适和满意为工作导向。但是现行的教学评价手段仍局限于每学期进行一次的理论及技能操作考核,且技能操作考核方式基本还是以每项操作完成情况为标准,导致学生过于关注基本操作流程的每个步骤,生硬模仿教师和教学材料中的每个动作,缺乏对病人舒适及满意度的关注。

1.4 缺乏人文关怀教育

护理的过程就是护理者把爱心、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对服务对象的关爱与照护。这就要求护理教学内容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讲授[3]。美国护理理论家Leininger与Watson分别于1975年和1979年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这一观点,强调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是为了改善及促进人类健康而直接去协助、支持、促进个人或团体的一种护理行为[4]。然而,目前护理教学中缺乏人文关怀内容,导致护生在刚进入临床时不适应甚至发生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为临床实习带来风险。

2 改革思路

2.1 转变教学理念,增加实验课比重

转变教学理念,以培养符合临床需求的护理人员为目标,强化护理教学重点,增加实验课时及比例。同时,要求教师每年进行不少于两个月的定向临床实践或相关研究,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结合临床实际。

基础护理是护士专业价值的体现。因此,学校应合理分配基础护理和专业理论的教学时间比例,将基础护理的内容融于学生整个临床课的学习过程之中。专业知识应灵活穿插在基础护理教学之中,密切联系临床,尽量用典型案例和临床病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而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非常必要。在理论课教学中,可采用PBL教学法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来上课,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增强学生记忆。实验课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与教师一起准备用物,摒弃传统实验方法,采用角色扮演、病例讨论、小组学习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和临床应对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3 改革考核方式及标准

加大实验课成绩所占比重,增加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讲课、病例汇报等平时成绩,促使学生平常努力学习。操作考试中,无菌操作强调无菌观念,非无菌操作强调流程的熟练程度[5],改变一味要求熟记操作步骤、按操作步骤机械完成护理操作过程的做法,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

2.4 加强人文关怀教育

人文关怀会让病人感受到被关怀与尊重,从而使护士自身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护士素质不断提高,病人满意度也会不断提升。应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培养,注重沟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如让学生扮演病人,使其了解病人心态,同时培养其沟通交流能力。通过人文关怀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性化护理理念,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着重培养风险防范意识与护患沟通意识。可请一些临床护理工作者走进校园,向学生讲述医疗事故实例,引导其进行自我反思。在预防医疗风险的同时,让学生对临床工作有一定了解,掌握保护自己及他人的方法与技巧。

3 小结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其知识内容在不断更新,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护理教师提出很高要求。近年来,我国护理教育已有了较快发展,护理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应加大改革力度,培养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而且具有丰富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287.

[2]李光兰,邬维娜,叶昌华,等.我国护理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0):52-53.

[3]王林辉.从近三年护士资格考试看未来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112-113.

[4]雷亚斐.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43-44.

[5]李继平,刘素珍,李卉青.对21世纪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现代护理,2004,10(1):1-2.

G420

A

1671-1246(2015)13-0074-02

猜你喜欢

实验课关怀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有趣的实验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