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
2015-03-17邓彩霞杭文地
邓彩霞,杭文地,张 杨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
邓彩霞,杭文地,张 杨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人体解剖学专业性强、名词多、难理解、难记忆,且在学习后续专业课时应用广泛、出现频次高。笔者在近二十年的解剖学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找到让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解剖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位教师经过多年教学或多或少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这得益于平时的用心备课、认真讲课、及时总结,不断深入学生中间调查了解,有重点地听课,学人长、研己短,邀请其他教师听课,虚心听取其对自己的客观评价,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近二十年的解剖学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1 绪论教学中应用比喻教学法[1]
笔者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且十分熟悉的盖楼房来比喻人体九大系统的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加强学生记忆。
(1)将运动系统的骨骼比喻成楼房的框架。砖为骨,钢筋和水泥为骨连接,最后形成一面面“墙”,即人体的支架。
(2)框架盖起后要装修。外墙要保温,骨骼被骨骼肌、深筋膜、浅筋膜、皮肤等包裹,内腔被膈“隔断”后人体躯干腔分为上方的胸腔、下方的腹腔。把腔比喻成房间,“房间”内墙贴附“壁纸”,即壁层胸膜和壁层腹膜。要求学生把每一块“砖”的形态描述清楚,熟记特征性标志。了解“砖”与“砖”之间的“水泥”有哪些特点,连接后能进行哪些运动等。
(3)“楼”内设有“食堂”,是为“居民”(全身各器官)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场所,即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4)“楼”内设有“卫生间”,即泌尿系统与消化系统,“下水道”通畅,“楼”内各部门的工作才能很好地完成。
(5)“楼”内还设有“计划生育指导站”,维护生殖系统健康,为繁衍后代、优生优育保驾护航。
(6)“楼”内的“水暖供应设施”,即人体的脉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楼”内的水供应即循环系统畅通,血容量充足,“大楼”各“职能中心”正常运转,各项功能才能得以实现。内分泌器官分泌的物质乘着血液循环的“车”将各种激素送达周围靶组织、靶器官,维持人体机能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7)“楼”内设有“监控室”,有“监视器”——眼,“监听器”——耳,为预防“不法分子”入侵、保证安全,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两种特殊感觉器将收集的信息不断传入脑中,使人体对外界事物有全面了解,使机体适应变幻莫测的自然界,有效避免不良因素对机体的干扰,从而保障机体健康。另外,皮肤也是感受器,能感觉到气温的变化,让人们及时增减衣服;感觉疼痛,使身体免遭伤害。
(8)“楼”内的“电路与网络配置室”,就是人体的高级司令部——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使人体对各种信息的接收和处理更加快捷、准确、及时,是这座“楼”中最重要的部分,使“部门”的和谐共处,在其指示下完成工作。
(9)“楼”门口设有“保卫科”——淋巴系统,保证“本栋楼”的安全,对各“部门”出现的异常现象早发现、早处理,将异常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笔者采用比喻教学法讲解绪论中人体九大系统功能,之后再讲解器官形态结构,学生就不会觉得陌生了,更容易接受。在讲新知识之前先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产生探索欲望,这时教师再讲解就恰好满足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因此,教师讲课不能生硬灌输,要看学生对知识是否需求。教师讲课要有“讲点”,“讲点”视学生的“学点”而定,在讲课之前做好铺垫,让学生产生更多“学点”。
2 灵活运用趣味教学法[2]
学生喜欢妙趣横生的课堂、妙语连珠的教师,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趣味教学法采用拟人、拟物的方法或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等形式将知识点展现在课堂上,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趣味教学法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灵活应用,可以是一句有趣的导语,也可是一句有趣的结束语,还可让学生角色扮演等。
(1)在讲到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结构[3]时,请身穿绿色(胆总管)、红色(肝固有动脉)、蓝色(肝门静脉)上衣的3名学生走上讲台,加强学生对三者排列顺序的记忆:前排右侧绿色(胆总管),左侧红色(肝固有动脉),后排蓝色(肝门静脉)。这种方法直观简单,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记忆深刻。
(2)让学生编排颈动脉鞘的内部结构,教师检查点评。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在前排内侧(红色),外侧是颈内静脉(蓝色),而其后方是迷走神经(黄色)。学生学习兴趣很浓,为自己参与表演感到荣幸。
(3)讲感觉传导通路时,从一个班选出穿绿色上衣的3名学生,另一班选出穿蓝色上衣的3名学生,6名学生来跑接力赛,以此展示三级传导、两次接替、一次交叉、对策管理的特性。该方法形象直观,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记忆牢固。
陆继椿曾指出:“课有尽、趣犹存。”上好一堂课不仅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的兴趣,而且还要将这种兴趣外迁,达到拓宽视野、深化认识的目的。
3 归纳教学法的运用
传统教学中,每堂课最后5~10分钟教师会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之后让学生去拓展。例如,间脑中的后丘脑[4]有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二者分别接收下丘臂和上丘臂纤维传导的听觉和视觉冲动,教师可将其归纳为:上外视、下内听,上外边看看风景、下内室听听谈话,使学生轻而易举地记住知识点。
4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理论联系实践。教师设计案例情景,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将知识巧妙地进行横向联系,即学科间的结合。解剖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涉及临床各个科室。例如,阑尾炎要切除阑尾,切口在哪儿?切开哪些组织?可能遇到哪些毗邻器官?切开后首先处理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拨开层层云雾,找出问题的答案。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内容,触类旁通,前后联系,采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设计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实现教学互动,从而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邹少娜.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4):36-37.
[2]朱辰.浅谈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强化[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57-58.
[3]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张立平,曹庆景.解剖组胚学(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G420
B
1671-1246(2015)13-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