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体学应用研究

2015-03-17梁晓静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文体学教程语料

梁晓静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 南宁 530031)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体学应用研究

梁晓静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 南宁 530031)

基于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和学生水平,探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文体学知识和方法,以期培养高职生的文体意识,提高其英语学习实效,增强英语综合能力。

高职英语;英语教学;文体学

1 高职英语教材特点分析

根据国家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1]。

配合以上要求,近年来有许多出版单位出版了高职高专相关英语教材。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编写了新型实用的“新标准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系列教材”,包括主干教材《实用综合教程》《实用听说教程》,与支撑教材《实用语法简明教程》《实用写作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新世纪实用英语》教材;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出版了《新视野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当代大学英语》《大学英语基础教程》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希望英语综合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新高职综合英语教程》。

因篇幅有限,本文只列举近几年出版的代表性教材。分析以上教材,发现这些教材所选取的语料具有显著的文体学特点:

(1)选材及内容编排上体裁多样,切实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配套资源丰富,方便自学。

(2)注重语言与文化的结合,情景交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英语文化的熏陶。

(3)学用结合,语料尽量贴近现实生活和职场。

2 高职生英语水平分析

根据高职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标准,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作为一门公共课程,英语教学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打好语言基础,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在训练语言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涉外交际活动中的语言应用能力。通过测试和调查访谈发现,高职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英语水平高的学生求知欲旺盛,渴望获得学习成就,享受学习过程,能运用多种学习策略,学习中能注意不同语料的文体特点,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部分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对英语课程兴趣不大,学习热情不高,缺乏提高英语能力的动力和信心,在学不得法的情况下,一味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和讲练外,不愿意追加任何的课余学习时间。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地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引入科学的文体分析方法尤为重要。

3 英语文体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文体学是通过使用现代语言学的原则和分析方法来研究英语文体,一般着眼于观察、描述和分析文体的各种特点,其分析内容复杂,包含语音、词汇、句法及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笔者主要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希望英语综合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中的语料为例,研究语料文体特点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3.1 语音方面

语音是语言的基础,也是研究文体的要素。如在“Happiness”单元学习中,有这样的句子:“Without happiness,life is dry and meaningful.With happiness,life immediately becomes fulfilled and wonderful.”“How is it possible to increase the stock of happiness?Firstly,be true to the self,know the self and be the self.”[2]通过相同的音素“with”“the self”,相同的句式“without happiness,life is…”,语言流畅通顺、朗朗上口。合理调配和运用语音表现手段,能帮助高职生增强语言节奏感、语感和学习兴趣,更利于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和记忆。

3.2 词汇方面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同对象对词汇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应引导学生从文体与选词的角度,将语篇中的词汇与语言环境、情景因素相联系。例如在学习“Going to College”这篇文章时,由于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相关且相似,从而启发学生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从求学目的和校园生活中人际沟通现状出发,对文章选词特点进行分析,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选词、布局和谋篇策略,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识记。文章各文段接连出现以下关键词:tough,homesick,lonely,fearsome,worried,different等。常见文体惯用这些词的形容词形式来表示人的某种情绪状态,但在该篇文章中则更倾向于使用名词形式,如:adjustment,role,changes,homesickness,loneliness,problems,identify,same fears,differences等[3],用以强调单一个体情绪状态已转化为一种普遍现象及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文章中使用最多的人称代词是第二人称代词you及其所有格your。引导学生将这些特点与文章的主题、情景联系起来,学生不难领会其中选词的奥妙。文章以一种局外人的关切态度,似乎是与读者相互交流,探寻问题根源,其实是以这样的词汇选择达到平等沟通、发人深思的目的。将初入大学的学生心中既兴奋又担忧,既需要他人帮助又过于自我封闭的心理展露无遗。

3.3 句法方面

句子可以完整地表达人的思想。短句句式简单、干净利落;长句句式复杂、前后相继,前后句具有逻辑上或语法上的联系。不同的句式选择会使语料呈现出不同的文体风格。例如在“Pet”这一单元中,语料相当丰富,长短句之间的转换和运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When their pet is hurt or sick,they are worried and concerned.When their pet dies,they grieve.When their pet is happy and well,they are lively and energetic.”[3]语料中多用短句,结构简单明了,起到加速节奏、渲染气氛的作用,同时又能产生干脆利落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养宠物的人对于宠物的依赖。再如:“Somehow in history we went from animals only as a source of food and raw material to animals as beasts of burden and then to animals as emotional companions.”[3]该句很长,但并不影响学生对其内涵的理解。学生只要找出句子的主要结构“went from…to…”,就会理解漫长的历史中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变化历程,人与动物亲密关系的开端和延续得到很好的总结。这种文体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上下文内容,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句法结构潜在的文体特征,以及在上下文中可能产生的特殊文体效应。

3.4 篇章方面

上述均基于对文字材料某一局部的文体分析,而篇章结构的分析和掌握对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理解文章十分重要。因此在语音、词汇和句法分析指导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整个篇章模式,使学生不仅了解不同英语篇章的不同结构,而且能掌握不同文章的组织结构和连接手段。例如学习“the Cost of Beauty”一文时,可建议学生暂且忽略具体的语音、词汇和句法分析,先对叙事文体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解和分析。该篇章中,叙述结构的核心部分主要是个人内心独白,引导学生找出与主人公心理变化相关的词汇链,如great→guilty,awesome,vanity fitting me→rarely,only,don't paint nails only cut short,shop for clothes 95 percent of T shirts等[2]。该词汇链以倒叙的形式反映了主人公从一开始不注重妆容、不注重穿衣打扮,到发式美容后开始注重衣饰搭配、化妆美容的有趣变化,生动刻画了主人公原本坦然优雅,之后变美丽却矛盾的心理活动。这组词汇链将整个叙事部分贯穿一致,连成一体,起到了衔接句子、连句成篇的作用。通过词汇链分析,文章大意得以呈现,篇章结构也更易于被剖析和总结,文章的组织结构和连接手段也更为明朗清晰。

3.5 语言文化方面

语言传承文化。著名语言学家Thompson说:“As well as using language to interact with people,we clearly use it to talk about the world,either the external world,things,events,qualities,etc,or our internal world,thoughts,beliefs,feelings,etc.”[4]人们除了使用语言与其他人进行互动,更通过语言与世界进行交流,无论是对外部世界还是个人内心世界,都要使用语言进行表述。而Claire Kramsch则认为“language expresses cultural reality”[5],即人们用语言表达文化。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紧密,如在“Why We Have Pets”一文中,开头就有这样一句话:“Somewhere between Adam talking to the serpent and King Kong climbing 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human beings decided that animals were important to them.”[3]该句单词音节少,句中生词少,句子结构相对简单,是篇章首句,容易引起重视。参照以上已讨论过的4个方面内容,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应该不大。然而据笔者对所教授高职生的调查和测试发现,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该句内涵。以上4个方面的文体知识似乎也无法解决这一句子的理解问题。此时如果没有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文化信息补充,学生将无法准确掌握该句的含义,从而导致全文的理解偏差。该句的理解难点不在语音、词汇、句法,也不在篇章结构,其难点主要集中在Adam、King Kong和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这几个文化信息点上。Adam(亚当)是《圣经》中的人物,传说上帝造人起初造的是男性,即Adam。之后上帝用Adam的一根肋骨造出了女性,即Eve(夏娃),亚当、夏娃受蟒蛇的诱惑,偷吃了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园,之后生息繁衍,成为人类祖先,因而“Adam talking to the serpent”这一意象是指人类之初;而“King Kong climbing 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这一意象中“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纽约帝国大厦)是人类现代文明的象征,“King Kong”(金刚)是电影中的经典形象,所指的均为人类现代社会。从亚当到金刚,无非取其从古至今之意。引入这些文化信息后,学生理解该句自然不成问题,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

4 小结

综上所述,文体学是一门很有使用价值并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学科。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有选择地给学生传授文体知识,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使其能更恰当地把握词语的真实含义,言语使用也更加得体。对语篇进行文体分析能提高学生英语文体分析水平,同时也为其写作实践、听力理解和语言表达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对其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文体分析方法,是值得英语教育者关注与实践的。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徐小贞.希望英语综合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3]翟象俊.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

[4]Thompson G.Introducing Functional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6.

[5]Claire Kramsch.Language and Cultur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G421

A

1671-1246(2015)13-0047-02

猜你喜欢

文体学教程语料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融合计算思维的国外项目式创客教程分析——以微软micro:bit CS教程为例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挽碧制作教程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
高效渲染教程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