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反思及展望
2015-03-17刘明国
刘明国
对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反思及展望
刘明国
[摘要]从15世纪资本主义在西方兴起开始,人类进入了一个崇尚霸道的思潮主导的时代,崇尚王道的儒家文明衰落。进入21世纪,人类在备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困扰和折磨下,再一次思考未来应该发展的方向,是自由主义抑或凯恩斯主义?资本主义抑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工业化?大同社会?而对于中国来说,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应如何走,是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遏制领先;发展道路;大同社会;反思;展望
①“遏制领先”是人类学家提出的人类发展的一个法则,指“在转变时期起先最发达和最成功的社会要想改变和保持其领先地位将是最困难的。相反,落后和较不成功的社会则有可能更适应变化,并在转变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历史的简单回顾
在人类的历史上,一直不断重复着野蛮战胜文明——“遏制领先”①的故事。
“在从一个历史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变中,落后的边缘地区反过来处于领先地位的情形在历史上并不鲜见。在各古代文明期间(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1000年)中东是最发达的文明中心地区,它在农业、冶金术、文字和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革新。但这一高度发展的中心地区在从古代文明向古典文明的转变中却落后了。而正是中国、印度和欧洲这些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在古典时期富有创造力的革新中充当了先锋。”[1]243
在古典时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500年),虽然古希腊人给人类留下了“光辉遗产”——“自由探索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字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1]104,但还是被野蛮的具有强悍战斗力的古罗马所战胜;虽然古罗马给人类留下了罗马系语言、罗马法、帝国统一传统等精神财富,以及水渠、公路、桥梁、神庙、圆形剧场等物质财富,但依赖于武力立国的古罗马还是被日耳曼人的武力入侵而“陷落”[1]116-118;虽然古印度人在纺织品等手工业、诗歌散文与广为传播的佛教、科学(如“0”理论、“十进制”、一个太阳年的长度为365.3586805天、发明阿拉伯数字)等方面做出了伟大的成就,但是仍然难逃诸如雅利安人、古罗马人、穆斯林人、英国人等外族的频繁入侵而备受苦难(作为被征服的民族而被长期奴役)、并趋于衰落的命运[1]121-130。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独中国的文明,虽然屡受外族(洋人、倭寇等)的野蛮入侵,却绵延至今。《黄帝内经》、四书、五经、中医、风水学、诸子百家、秦帝国、汉帝国,都是中国人在人类古典时期留下的精彩而厚重的一笔。在公元500年~公元1500年的中世纪期间,整个欧洲处于“黑暗”之中时,中华文明却是绚丽多彩,散发出了更为浓郁的芬芳——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人口皆得到极大的发展。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作为领舞者,2000多年间,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丝绸之路、“四大发明”、效佳价廉的中医药、强调仁爱思想的儒家文明。很难想象,没有指南针,欧洲人如何能冲破茫茫大海的铁幕而兴起;没有火炮,欧洲人还会在黑暗中沉沦多久;没有火药,欧洲人如何以武力战胜东方。
但是,这样一种推崇“和为贵”“仁爱”王道精神的先进的儒家文明,却随着欧洲的文艺复兴,推崇所谓的遵循自然秩序——弱肉强食的“霸道”思想的资本主义的兴起,而日趋衰落。世界舞台上的领舞者由东方转向了西方。而且在公元15世纪至今的短短500多年里,先是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随后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和日本,再就是当今世界霸主美国,一时间,大国崛起此起彼伏,各领风骚数十或是近百年。
崇尚“霸道”的大国崛起,伴随着侵略与被侵略、殖民与被殖民、欺压与被欺压、奴役与被奴役、富有与贫困、奢靡与苦难、繁荣与萧条。对人类而言,这到底是福音还是灾难?
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印第安人的屠杀,英国18世纪在全世界的殖民运动、19世纪中期对中国的鸦片战争,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八国联军入侵、中日甲午战争、中俄战争,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美国挑起的美越战争、海湾战争、两伊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以及针对拉美国家、东南亚国家、欧盟、中国的货币战争……这些都是资本主义霸道的表现。
贺新元(2014)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史就是一部殖民主义者的‘开拓’史,是一部用‘血与火的文字’写就的历史”。[2]西方资本主义史,还是人类对地球和自然的疯狂夺取,对生态环境疯狂破坏的历史。人类应该重新反思资本主义,反思现在的所作所为,为人类探索一条可持续的阳光明媚的康庄大道。
二、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与问题
从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进入了一个与过去有诸多不同特征的新时代,而这些特征也正是问题所在。
第一,生产的工业化。生产资料的高度密集型生产,人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跨越式地提高。
第二,生产的商品化。由于单位劳动力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使得就生产者而言,产品大多只能用于销售,自给自足生产转变为商品化生产。整个社会的生产目的不是为了创造财富,最终提高消费水平,而是为了赚取利润。正如马克思所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异化了。
第三,产品、人口和货币资本的相对过剩。虽然人类物质财富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很多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虽然劳动力也是生产财富不可或缺的资源,但是,规模庞大的失业人口找不到工作,堆积如山的产品找不到销路,资本家手中大把的货币资本没有投资机会成为常态。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危机。
第四,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国家和资产阶级拥有巨额财富和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掠夺和奴役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广大民众的饱受贫困与苦难的折磨。
西斯蒙第1819年所说的话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尤其是2008年以来世界陷入了全面经济危机的今天,“大家请看,英国所积累的如此巨大的财富究竟带来了什么结果呢?除了给各个阶级带来忧虑、困苦和完全破产的危险以为,另外还有什么呢?”[3]
第五,侵略与被侵略、欺压与被欺压、奴役与被奴役、掠夺与被掠夺。可以说,当今世界的两大矛盾,一是帝国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民族独立)之间的矛盾,二是官僚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等劳苦大众之间的矛盾(这也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
第六,极端的个人主义盛行、仁爱之心式微,霸道盛行、王道衰落。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金钱至上、穷奢极欲、以粗俗为个性、以时髦为美丽的资本主义意识主导着整个世界,推崇平等、仁义、高尚、文雅、节俭的思想观念却日趋衰弱。
第七,由上述第五、第六两个方面,又引致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激烈冲突和矛盾。资本为了无尽追求利润,不断地追求经济总量的扩张,不断地大量耗费不可再生资源和污染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可以说,为了物质、利润,人类已经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
三、当代流行的几种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理论
(一)自由放任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从15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因为远洋贸易而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标志开始,自由放任主义就成为资本主义至高无上的信条。因为,没有人身、交通运输、买卖的自由,就没有贸易的繁荣,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兴盛。直到蒸汽机的大量使用,资本主义遭遇相对过剩、经济危机时,尤其是在遭遇1929年~1933年的大萧条后,希望政府出来为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善后的凯恩斯主义出现了。
但是,事实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凯恩斯主义除了像“止痛药”、鸦片一样短暂地让人感受不到痛苦并获得一些快感外,并没有能够有效治愈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病”,反而还引来了新的毛病——“通货膨胀”“巨额债务”、财政危机和金融危机以及资源的大量浪费,甚至还加剧了原本的经济危机“病情”,使得“病情”由某个国家或者少数几个国家扩展到了全世界的绝大部分。这有点像“癌细胞”,不断自我复制并快速扩张、侵吞“健康细胞”。
(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从15、16世纪的重商主义开始,就暴露出其天生的弊端——产业结构无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保持合适的比例,诸如农业这样的弱势产业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到了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后,又暴露出了其另外两个天生的弊端——相对贫困和相对过剩及其导致的经济危机。亚当·斯密的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增进了社会利益的说法,只有在一个平等的社会才存在。然而在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个条件根本不存在。
不管是从平等、仁爱的伦理观来讲,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资本主义都不是一个优越的、先进的社会制度,更不要说什么效率和文明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对资本主义宣判了“死刑”。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囚徒困境”理论也已说明,以个人主义为理论基石的资本主义无法实现社会利益的最优化或集体理性的。
就中国而言,是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道路,从鸦片战争以来,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都进行了尝试,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战胜;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主义又被市场经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替代。
秋石客在《新思潮》中认为,21世纪,中国只有两种可能的道路:要么走德国式的资本主义道路(所谓的“社会市场经济”),要么走毛泽东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计划经济)。[4]德国式的资本主义,无论怎么看,都有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的味道,其所谓的德国宗教的博爱信仰也与中国儒家所推崇的仁爱思想没有太大差异。由此,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德国式的资本主义与中国汉代以后所实行的社会制度有多大的差别”的问题。
当然,秋石客对中国未来所开出的“药方”,也仅是一家之言。“中国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和“中国究竟会走什么样的道路”,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从理论的角度讲,我们应该关注“中国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但如果脱离了“中国究竟会走什么样的道路”,难免会陷入空想。所以,将中国未来道路的“应然”和“必然”的问题联系起来考虑,努力探索从“必然”走向“应然”的道路,仍然是当代中国人应尽的职责。最近理论界就秋石客提出的“新社会主义论”激烈争论,除了立场上的原因外,大概也是因为对中国道路的“必然”和“应然”问题的认识上的分歧。
(三)现代化和后工业化
在西方资产阶级(确切地说是跨国垄断资本家们)主导的理论界,他们讨论的是“现代化”、“后工业化”道路怎么走。
1.现代化
究竟什么是“现代化”,似乎是清楚的,却又似乎不清楚。因为“现代”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词,19世纪的“现代”与20世纪的“现代”是不同的,它没有明确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它根本就没有按照某个标准进行优化选择的含义,更没有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一个没有明确内涵的东西作为发展的目标,其实是没有目标。只要是现实的存在,就一定是“现代”的,而不管它的好坏。事实上,“现代化”已经成为什么样的思潮都可以往里面装的“百宝箱”。
现代化目标,究竟是要实现19世纪的“现代”,还是要实现20世纪的“现代”;究竟是要实现欧美式的“现代”,还是要实现中国古代繁荣昌盛时期的“现代”?从逻辑哲学上讲,“现代化”就是一个制造思想混乱的概念。从国际政治角度上讲,这完全有可能是西方帝国主义者为了禁锢第三世界国家思想、奴化第三世界国家而刻意设计出来的概念。然而,我们看到的情况经常是:时髦的不一定是好的,新的也未必就是先进的,存在的完全有可能是恶的。
其实,马克思早就对“现代”概念予以了批判:“‘现代社会’就是存在于一切文明国度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它或多或少地摆脱了中世纪的杂质,或多或少地由于每个国度的特殊的历史发展而改变了形态,或多或少地有了发展。‘现代国家’却各不相同。它在普鲁士德意志帝国同在瑞士不一样,在英国同在美国不一样。所以,‘现代国家’是一种虚构。”[5]
2.后工业化
何新在其《反主流经济学——主流经济学批判》一书的《‘精英’对‘无赖’的战争》章节中提到了1995年在旧金山举行的“费尔蒙特饭店会议”,并介绍了在这次会议上对于在所谓的“后工业时代”,“精英们”对未来的设想——“20比80”“靠喂奶生活”(tittyainment)①按其所表达的意思,“tittyainment”应翻译为“靠饲养生活”。的社会,以及他们提出的相应实现方案:
一个方案是布热津斯基提出的饲养主义:“弃置和隔绝那些无用而贫困的垃圾人口。不让他们参与地球文明生活的主流。仅由20%精英将一些消费残渣供给他们苟延残喘”,这就是所谓“喂奶”的路线。布热津斯基说:“未来人类社会是五分之一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必须让其余五分之四的废料人口被排挤出局,并依靠喂奶过日子。”这里的“喂奶”,实为施舍、饲养。
另一个方案是逐步设法用“高技术”手段消灭他们。比如说,用转基因食品。
问题在于:你会成为那五分之一的人口吗?这样的“后工业化”社会对我们来讲意味着什么?人类社会难道不应该追求公平与正义吗?人类难道不应该向着文明社会方向发展,而向着邪恶黑暗的社会倒退,甚至走向自我毁灭吗?
在一群狂妄、邪恶、残酷无情的“精英们”试图将人类带向黑暗的“后工业时代”时,那些可能成为“人渣”的五分之四的人们,又希望人类走向什么样的后工业时代呢?我们又如何去实现这五分之四人口心目中的“后工业化”呢?
四、我们的未来:共同富裕与可持续发展
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广大劳苦大众,在21世纪的今天,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历史性抉择——成为西方“精英”们心目中的那“五分之四”的人口,还是走向独立自主、平等富强。这样的历史性抉择,毫无疑问,必然地落在了作为第三世界国家中的第一大国的中国头上。
中国古人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早有自己的设想。孔子很早就提出贫富不均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宁:“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②参见《论语·季氏》,转引自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4页。芮良夫也指出了社会财富被少数人专有是不合理的,曰:“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也。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也”。③参见《国语·周语》,转引自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页。
就现时代而言,贫富的两极分化,生产资料被少数人专有,带来了严重的人口危机、生态危机、财政危机、金融危机、粮食危机,甚至是规模宏大的战争和动乱。可以说真是“其害多也”,以至于人类面临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所以,睿智的中国古人在《礼记·礼运》中为人类构想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形态——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性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如何才能避免“遏制先进”的历史悲剧重演?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究竟应该怎么走?上述种种问题,都是中国学者时下无法回避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在实现了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共产主义社会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参考文献]
[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M].董书慧,王昶,徐正元,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2]贺新元.“中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EB/OL]. [2014-07-07].http://myy.cass.cn/news/744733.htm.
[3][瑞士]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M].何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9.
[4]秋石客.新思潮[M].香港: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201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
[责任编辑:杨彧]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616(2015)01-0059-04
[收稿日期]2014-11-03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特色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14XKS001)
[作者简介]刘明国,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贵州贵阳,5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