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运动功能及反流特征的临床研究

2015-03-17孙永顺朱生樑程艳梅张秀莲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体部测压反流

孙永顺,朱生樑,韩 宁,程艳梅,张秀莲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2.上海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

近年来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研究发展不断推动诊治手段的进步,出现了高分辨食管测压系统、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等新型诊断手段,这些新型诊断手段也促进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本次研究通过临床收集一定数量的rGERD 患者,采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和24 h 食管阻抗-pH 监测系统探讨rGERD 食管动力学病因,分析其酸暴露特点及反流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纳入病例来源于2011 年3月-2012 年12 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GERD 重点专科门诊及病房,所有病例均符合rGERD 的诊断标准[1-2],共有40 例rGERD 患者完成食管测压和24 h 食管pH 监测,35 例患者完成了24 h 食管阻抗监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临床症状:(1)典型反流症状,包括烧心和反酸、胸骨后烧灼痛或不适;(2)其他相关症状,包括以下1 种或多种:反胃、嗳气、上腹痛、腹胀、咽部异物感、咽喉不适、吞咽困难等;(3)食管外症状,如:平卧或睡眠时呛咳、哮喘等。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为了证实有无反流性食管炎或Barrett’s 食管存在。(1)反流性食管炎分级标准[1]:参照1994 年美国洛杉矶世界胃肠病大会制定的洛杉矶分类法(LA 分类法)。A 级:食管黏膜有一个或几个黏膜破损,长度<5 mm;B 级:一个或几个黏膜破损,长度>5 mm,但破损间无融合现象;C 级:超过2 个皱襞以上的黏膜融合性损伤,但<75%的食管周径;D 级:黏膜破损相互融合范围累积至少75%的食管周径;(2)Barrett’s食管诊断标准[2]:内镜检查发现食管远端黏膜存在橘红色的柱状上皮化生即可诊断,须注明组织学类型及是否存在肠上皮化生。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3]进行中医诊断。

1.3 纳入标准 (1)具有胃食管反流病明显的反流症状;(2)内镜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或Barrett’s食管;(3)服用标准剂量奥美拉唑2 个月治疗无效者[4]。

1.4 排除标准 (1)合并下列疾病之一者: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和十二指肠手术史、卓-艾综合征、原发性食管动力疾病(如贲门失弛缓症、硬皮病、原发性食管痉挛)、上消化道恶性病变、药物性食管炎及精神病患者;(2)怀孕或哺乳期妇女;(3)有语言障碍者;(4)不接受食管测压和24 h 食管pH 与阻抗监测检查者。

1.5 研究方法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1)实验仪器和材料:高分辨率测压仪(荷兰MMS 公司),测压导管,多导生理记录仪,压力传感器,灌注系统水盆(机器配带的),台车,一次性无菌注射器(20 ml),治疗床,佳能打印机,多通道腔内阻抗-pH 监测便携系统(荷兰MMS 公司),包含一根阻抗-pH 导管和一个便携式数据记录仪;(2)操作方法:采用高分辨率水灌注测压导管至灌注系统进行食管测压,选用含一个pH 通道及6个阻抗通道的阻抗-pH 监测电极,监测自食管远端起3 cm、5 cm、7 cm、9 cm、15 cm、17 cm 处的阻抗变化和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上端5 cm 处pH 变化,分别设定为Z1、Z2、Z3、Z4、Z5、Z6 和pH 通道。阻抗放大器将测得的阻抗变化以1 ~2 KHz的超低电流输出,以50 Hz 的采样频率记录6 个阻抗通道和一个pH 通道的信号。检查前阻抗-pH 电极分别用pH=4.0 及pH =7.0 标准缓冲液定标。以食管测压定位LES 位置,经鼻孔插入阻抗-pH 监测电极至LES 上方5 cm 处并固定,在便携式记录仪的事件标记表上记录症状、进餐时间、体位改变。监测结束后,将记录器内的数据传输入计算机,采用荷兰MMS 公司阻抗-pH 监测系统自带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完成食管测压和24 h 食管pH 监测的rGERD 患者40 例,男20 例,女20 例,年龄25 ~76岁,平均年龄(52.7 ±12.0)岁;35 例患者完成了24 h食管阻抗监测,男17 例,女18 例,年龄25 ~76 岁,平均年龄(53.0 ±12.0)岁。

2.2 上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压力测定结果 40 例rGERD 患者UES 压力测定显示,UES 压力偏低患者12 例,其中7 例(17.5%)松弛不完全,5 例(12.5%)松弛完全;UES 压力偏高患者13 例,其中4 例(10.0%)松弛不完全,9 例松弛完全(22. 5%);UES 压力正常患者15 例,其中4 例(10.0%)松弛不完全,11 例(27.5%)松弛完全。

2.3 LES 压力测定结果 40 例rGERD 患者LES 测定显示,LES 压力偏低患者26 例,其中8 例(20.0%)松弛不完全,18 例(45.0%)松弛完全;LES 压力偏高患者3 例,其中2 例(5.0%)松弛不完全,1 例(2.5%)松弛完全;LES 压力正常患者11 例,其中8 例(20.0%)松弛不完全,3 例(7.5%)松弛完全。

2.4 食管体部功能测定结果 40 例rGERD 患者食管测压中,食管体部压力偏低者10 例(25.0%),体部蠕动异常者7 例(17.5%),1 例(2.5%)患者发现在LES 上12 ~16 cm 有异常高压区,1 例(2.5%)患者食管下段蠕动压力偏高,有21 例(52.5%)患者存在胃内压力偏高,可能影响食管运动功能。

2.5 24 h 食管pH 监测结果 对40 例rGERD 患者进行24 h 食管pH 监测显示,酸反流患者16 例(40.0%)。

2.6 24 h 食管阻抗监测结果 35 例rGERD 患者完成24 h 食管阻抗监测结果显示,酸反流13 例(37.1%),弱酸反流11 例(31.4%),无酸反流11 例(31.4%);混合反流22 例(62.9%),其中以气体反流为主8 例,以液体反流为主5 例;单独气体反流4 例;单独液体反流9 例。

3 讨论

GERD 的发病基础是食管、胃运动功能障碍,包括UES 功能、食管体部的运动功能、LES 功能及胃运动功能障碍等。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方法可以准确观察食管压力变化,发现食管异常的运动,判断LES、食管体部、UES 及咽部运动功能,直接探究rGERD 的食管动力方面的病因,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本次研究对40例rGERD 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resolution manometry,HRM)检查,对食管UES 长度、压力;LES 长度、压力;食管体部蠕动情况、压力变化等食管动力学指标进行了检测。研究采用密集分布的压力传感器测压导管,电极导管由22 个通道压力传感器组成,能采集从咽到胃部的全部连续高保真的压力数据[5]。HRM 具有强大的空间分辨率,能实现对整段食管的收缩、蠕动功能进行实时同步监测,应用软件对HRM 数据进行图像转换,得到“三维空间图像”,可以更清晰、生动地描述从咽到胃部的食管运动功能[6]。

本次研究40 例rGERD 患者UES 压力测定显示,UES 压力偏高患者13 例(32.5%),部分患者伴有松弛不完全,是导致rGERD 患者咽部梗阻不适症状的原因。LES 压力测定显示,LES 压力偏低患者26 例(65.0%),胃内压力偏高者21 例(52.5%),提示LES压力降低、胃内压增高是大部分rGERD 患者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食管体部运动功能测定显示42.5%的患者存在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异常,其中食管体部压力偏低者10 例,EB 蠕动异常者7 例,提示食管廓清能力下降也是导致rGERD 的原因之一。

随着24 h 食管pH-阻抗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既可以判断反流物的pH 值,又能对GERD 反流物的成分和性质进行分析,能够评估PPI 治疗失败的病理性反流[7]。Mainie 等[8]对rGERD 患者的研究发现144例患者在食管阻抗联合pH 检测过程中出现症状,69例症状指数为阳性,43 例存在酸反流,53 例存在非酸反流(pH >4)。而Bredenoord 等[9]的研究提示PPI 治疗失败的患者,弱酸反流可以引起烧心和反流症状。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40 例行24 h 食管pH 监测显示16 例患者存在酸反流,提示部分患者酸抑制不完全是导致rGERD 的原因之一。35 例完成24 h 食管阻抗监测,显示弱酸反流11 例,无酸反流11 例,提示无酸反流、弱酸反流可能是导致rGERD 症状形成的重要因素,这部分患者可能因为食道高敏感而引起相关临床症状。阻抗监测显示62.9%患者存在液体和气体混合反流,其中以气体反流为主8 例,以液体反流为主5例;单独气体反流4 例;单独液体反流9 例。大部分rGERD 存在气体和液体混合反流,由于气体的存在可增加反流物的体积,使食管的感知度更加敏感,可能加重rGERD 患者对反流症状的感知[10]。

[1] Lunder LR,Dent J,Bennertt JR,et al. Endoscopic assessment of oesophagitis:clinical and functional correlates and further validation of the Los Angeles classiffication[J]. Gut,1999,45(2):172-180.

[2] Sampliner RE. The Practice Parameters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Updated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surveillance,and therapy of Barrett’s esophagus[J]. Am J Gastroenterol,2002,97(8):1888-1895.

[3] Zhang SS,Li QG,Zhu SL,et al. Consensus opinion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2009,Shenzhen)[J]. Journal of Traditonal Chinese Medicine,2010,51(9):844-847.张声生,李乾构,朱生樑,等.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J]. 中医杂志,2010,51(9):844-847.

[4] Qiu DK,Ma X,Li ZP. Refractory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M].Shanghai: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7:1-11.邱德凯,马雄,李冶平,主编.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11.

[5] Grubel C,Hiscock R,Hebbard G. Value of spationtemporal representation of manometric data[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8,6(5):525-530.

[6] Fox MR,Bredenoord AJ. Oesophageal high-resolution manometry:moving from research into clinical practice[J]. Gut,2008,57(3):405-423.

[7] Becker V,Bajbouj M,Waller K,et al. Clinical trial:persistent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symptoms despite standard therapy with proton pump inhibitors-a follow-up study of intraluminal-impedance guided therapy[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9,26(10):1355-1360.

[8] Mainie I,Tutuian R,Shay S,et al. Acid and non-acid reflux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symptoms despite acid suppressive therapy:a multicentre study using combined ambulatory impedance-pH monitoring[J]. Gut,2006,55(10):1398-1402.

[9] Bredenoord AJ,Weusten BL,Curvers WL,et al. Determinants of perception of heartburn and regurgitation [J]. Gut,2005,55(3):313-318.

[10] Savarino E,tutuian R,Zentilin P,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reflux episodes and symptom association in patients with erosive esophagitis and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study using combined impedance-Ph off therapy[J]. Am J Gastroenterol,2010,105(5):1053-1061.

猜你喜欢

体部测压反流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血压计的测压原理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经腹超声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肾上腺腺瘤的诊断价值探讨*
应变片粘贴因素对压杆测压的影响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临床应用
肺部小肿瘤γ刀、静态IMRT及VMAT放疗剂量学比较
应用床值和记录核对系统对预防体部放射治疗误差的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