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
2015-03-17嵇新浩
嵇新浩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构建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
嵇新浩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就业指导服务依然存在些问题,可通过全程化服务来改善就业指导的水平和质量。加强高职院校就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的有效保障。
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形势复杂严峻。要求高校大力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提升就业信息服务质量和切实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可见加强就业指导已经在高校形成广泛共识。虽然近些年来高职院校纷纷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从实施效果来看主要进行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指导,主要面向毕业生,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还很有限,使许多高职学生对“专业”、“职业”了解甚少,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社会需要什么。 对此有必要深化职业指导服务,使就业指导服务更能满足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需求,提升就业质量。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就业指导政策。高职院校纷纷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就业指导课程,主办大型讲座,举办校园招聘会,学校建设就业信息网站,及时有效地为毕业生传递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等多种措施为学生就业创造机会,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率。各地人才交流中心举行专场招聘会和校园招聘会为学生提供择业平台。作为就业指导组成部分的创业创新教育在高职院校也逐步展开。在金融危机和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些举措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并保障就业后的职业发展能力。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缺乏全程化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主要集中在毕业生即将离校前,通过开展就业形势报告会、举行专题讲座等方式来开展就业技能指导,通过临毕业的校园招聘会和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岗位,这种突击性的就业指导缺乏全程化的考量,只能解决高职生就业面试中暂时碰到的问题。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竞争力取决于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并不能通过短暂的就业指导就能获得,而是学生入学开始就有计划的培养。通过专业测试发现自身的职业倾向,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和生涯规划,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取技能。这个过程需要就业指导的全程介入,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以期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好的发展。有些狭隘的理解将毕业生就业后排除出就业指导服务,这不利于毕业生职业能力的拓展,从而根本上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象。
2. 就业指导课程不完整
虽然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有广泛的共识,高职院校也在相应推出和增加就业指导课,总体来看就业指导课程还是不够完善。首先课程设置不够系统。多数高职院校只在学生毕业前一个学期进行讲授,缺乏全程性指导。虽然有些院校分学期分段开设,但未能有效地兼顾连续性和完整性。而且课程学时有限,只能挑重点讲授,对明确职场定位、调整就业期望值等根本性的问题缺乏深入的分析和引导。 其次课程内容不够完整。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在内容的选择方面偏重于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两个方面,对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创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提升方面指导较少。第三课程教育模式比较单一。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较多、指导教师较少的原因,多数采用大班教学或者采用主题讲座,多以讲授为主,甚至以视频替代,较少案例分析,也较少实践教学。第四、创业创新教育课程较少、普及对象较少。创业创新教育近来在高职院校逐渐开展,总体来看集中在少数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群体。就业指导课对创业关注较少,对创业能力、创业政策、创业技能较少讲解,影响部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创业成功率。
3.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经过若干年的探索,高职院校逐步建立起专兼职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成立就业指导中心,主持全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使得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整体看当前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专职就业指导老师较少,无法满足全院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由于教师较少,只能通过大型公开课或讲座的形式向众多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个体化就业指导需求。其次就业指导中心平日行政事务性工作比较多,无法全面的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如高职学生的就业测评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展开。学生的实践不能兼顾需要二级学院配合,往往出现政策执行不到位,实践流于形式等问题。第三、由于行政事务较多,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调研、科研研究,这样就不能根据变幻的形势做出准确的就业预测,影响整体就业质量。
三、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
针对就业指导服务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全程化服务来改进。全程化是指从招生入学到毕业就业全过程都针对性地、有侧重点、分阶段提供就业指导服务,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专业设置与招生录取阶段——教育培养阶段——临近毕业就业阶段——毕业之后 。
(一)专业设置与招生录取阶段
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就业方向和就业质量,专业紧俏的毕业生往往供不应求,人才过剩就意味着学生就业难度比较高,很难找到适合且理想的工作。因此高职院校要做好招生工作。要根据就业质量评价和就业分析,合理预测专业就业环境和就业竞争力。对于那些就业竞争力不强的专业要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适当根据市场调研和就业预测开设新专业,利用学校优势资源来做好专业培养,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形成良好就业形象。
(二)教育培养阶段
1.开展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就业观教育。在这个彰显个性的时代有些高职毕业生更注重个人价值,往往没有很好遵守职业道德,对企业缺乏忠诚感,对团队缺乏合作精神,导致就业不理想,就业跳槽率比较高。因此在教育培养时要注意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奉献牺牲精神,让学生明白一定的付出总会收到回报,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急躁。同时要开展好学生的就业观教育。有些高职生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寄希望高收入少劳动付出,这些畸形就业观影响学生就业机会的选择,也容易引起就业心理问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发挥自身优势为基础选择就业,以便更好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职业生涯教育。新生入学后就开始进行就业指导的介入。新生入学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开展职业测评,通过测评让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倾向和优势有初步认知,以期在学习生活当中形成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考虑到高职学生学制有限,职业生涯教育要各有侧重:一年级侧重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成长目标;二年级重点是根据社会需要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锻炼培养各种能力;三年级主要教育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如何展现自己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生涯教育的深层次含义是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兴趣倾向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辅导。当前的生涯教育太注重学生自觉培养,学生毕竟会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需要就业指导队伍,尤其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规划谈话,确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合理和科学,督促学生按照既定的职业规划完成分阶段目标,进而实现总体规划。
(三)毕业就业阶段
1.展开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
临近就业,高职院校可通过各种途径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一是将就业政策全面的向学生讲解。就业一方面是指自由就业,指那些自己找工作,签订就业合同的,另外一部分是鼓励到中西部和基层服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官和“三支一扶”。向学生讲清楚就业事项,比如就业协议、档案递转、报到证,有条件的还代办理居住证等。二是提供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举办校园招聘会、发布就业信息引导学生就业。三是传授就业技巧。通过讲授、小册子、主题班会、就业讨论、求职论坛、模拟招聘、招聘观摩等多种形式,针对具体求职中笔试、面试、礼仪、形象、技巧、方法和求职材料准备等方面的细节问题进行更加细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利用窗口、电话、聊天工具以及包括微信微博在内的新媒体社交工具进行互动和咨询服务。采用专题报告、主题讲座方式邀请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介绍社会用工需求和企业选拔标准。四、加强困难学生和女学生的特殊指导。五、发布就业预警,发布用工单位黑名单,谨防各类针对毕业生的诈骗。积极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
2.提高学生的心理耐受能力,提升就业抗压能力
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比较大,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容易产生挫折和自卑心理。就业指导服务要不断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引导,让学生对就业充满信心,不气馁,不自暴自弃。让学生意识到每次就业面试等都是经验,通过反省的方式了解就业不足,及时改进,争取早日找到合适的工作。心理咨询部门应主动走向学生当中,通过板报、一小时讲座和门户网站、微信微博人人网社交等新媒体、微信公账号等方式普及就业心理教育,开展就业心理咨询。
(四)毕业后
有些高职院校把学生毕业看成就业指导服务的终止,这是错误的认识。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即使已工作也会面临再就业和职业能力发展的困惑。对于刚就业的毕业生,应当做好必要的跟进。学生职业能力的不断提升也是学校形象的不断提升,这样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接受本校学生就业。同时就业服务部门跟进毕业生就业指导,能发现毕业生真实的就业状况,做好就业质量评价。通过就业质量评价能倒逼招生改革、学生培养模式的转变以及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的改进,形成良性发展循环。因此学生毕业后就业指导服务也应当及时跟进,开通咨询服务,针对性发布指导信息,定期抽查调研访谈,做好相关分析并向有关部门及时反馈。
四、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保障
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鉴于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中心专职教师师资有限,可考虑以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基础,组建全院行政部门、教学单位、心理咨询部门和思政教师为一体的专兼职就业指导队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分工合作,协调共进。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应当从宏观上制定全过程就业指导服务大纲,供教学单位参照执行;开设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教育公共必修课;开展就业评价、预测就业趋势供教务部门和教学单位参考,以调整招生计划和学生培养;联系招聘会和大型就业讲座等,培训就业指导讲师提升授课水平等。
五、结语
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切实关乎学生利益。做好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要在把握好招生工作的基础上,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开展好全过程就业指导服务。本研究从理论上揭示全过程就业指导服务四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就业指导的侧重点,对高职院校宏观性就业指导服务有指导意义。建议进一步研究关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执行,以及学生就业后职业选择、职业能力发展与生涯规划设计的比较,以期建立更加科学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机制。
[1]肖荣璐.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问题研究——关于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3,(6):56.
[2]陈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17):78.
[3]顾磊.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探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41.
[4]汤国英,黄旭伟.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4,(2):108.
[5]肖荣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问题研究——关于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3,(6):56.
[6]张贞.做好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几点思考[J].理论界,2013,(4):196.
2095-4654(2015)07-0185-03
2015-04-19
本文系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研究课题“构建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SZY_SZ201409)”阶段性成果
G718.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