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当代启示

2015-03-17林潇

关键词:列宁文化产业马克思主义

全球化背景下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当代启示

林潇

(喀什师范学院 法政系,新疆 喀什844000)

摘要:列宁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开创了20年代出现的历史上著名的“黄金时代”。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积累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如何抵制住西方的文化渗透,将是我们所面临的巨大考验。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又应当如何在当前的环境下发挥指导作用,他思想的活的灵魂将是我们需要深层次挖掘的宝藏。

关键词:列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全球化;传统文化;文化产业;文化安全

作者简介:林潇,硕士,喀什师范学院法政系。研究方向: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02-0032-3

中图分类号:A82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拥有着源远流长的丰富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却依然不能在全球化的巨浪中置身事外,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不同文化的冲击。在经济实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我们应当如何取舍,在保留中华民族独特印记的同时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考验。列宁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本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产生的,对于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均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中国来说,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然而这个新生的政权此时并非是牢不可破的。其国内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各种投机主义思想慢慢地开始蔓延,各派别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一部分群众甚至是党员的共产主义信仰开始出现了动摇,认为社会主义未必能够发展成为共产主义。例如著名的专家考茨基就在自己的文章《是民主呢还是专政》中片面地总结了马克思关于专政的言论,并表示:破坏所谓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应该是以专政的方式,而是应该采取民主的方法。列宁则是在一系列的文章中尖锐地批评了考茨基,指出他这是在鼓吹资产阶级民主,

避而不谈阶级的概念,从而抹杀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本质。这种论断是将马克思主义庸俗化地运用,是在为资产阶级“骗人的民主”进行辩护。[1]列宁指出:树立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成为一个正真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首要条件,另外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勤学多思努力解决实际困难,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袭,这是一名合格的无产阶级战士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为了稳定国内的局势,列宁始终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地武装和壮大人民群众的头脑,竭力清除受到错误思潮影响的少数派势力。并从以下两方面展开工作:第一,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立场和观点,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第二,加强党的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武装党员干部,提高思想境界以及党性修养。

从列宁的实践过程中可以看出,他自始至终都非常强调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以此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主义中国,我们所面临的局面比马克思、列宁的时代更加地纷繁复杂,全球化的浪潮带来了无数的机遇还有挑战。但无论情况多么复杂,只要我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行事,并充分考虑现实情况,那么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在新的时代,我们依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提升文化发展在社会总体发展中的地位,将其作为一种生产力予以重视;第二,将文化生产力作为文化建设的工具;第三,吸收一切人类文化优秀成果。[2]

二吸收传统文化精髓

列宁关于文化的基本论点就是,人类文化具有继承性。他深刻地明白旧文化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辩证过程。在十月革命以前列宁就曾经指出:“每个民族文化,都有一些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即使是不发达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被剥削的劳动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但是每个民族也都有资产阶级的文化……”[3]这说明了列宁认识到,不论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会有其精华可取之处,例如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那部分。同样在任何民族的文化中也会有一部分糟粕文化,在发展中需要予以摒弃。正因为文化具有这样的继承性,列宁强调:“仅靠摧毁资本主义,还不能填饱肚子。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取得全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4]所以,我们在处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有所鉴别,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延绵数千年的庞大系统,而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们要吸收和借鉴这些传统文化,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这些门类庞杂的文化项目中筛选出真正的精华部分。首先,我们要对特定文化进行解构分析,以探究其内部结构的联系。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主要由物化的文化系统、制度的文化系统以及精神的文化系统所组成,这三个部分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特定的联系:物化的文化系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然界,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及特定环境;制度的文化是为了协调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而人为制定的法律、政治、经济规则等;精神的文化包括风俗、习惯、思想等。在实践中物化的文化制约了制度的文化与精神的文化,同时也受到后两者的影响,随着历史的改变,物化环境也可能跟着改变,原本相互适应的三者有可能就不再融洽。[5]第二,在结构分析以后,我们还要对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价值评价。这是在我们前面通过结构分析以后全面认知的基础上,运用更加科学的量化的手段进行的评估,从其中找出真正的文化精髓予以肯定和颂扬。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列宁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中依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通过批判的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而使我们高昂的毅力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本国的文化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除了表面上的经济效益以外,更重要的是还能够为构建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文化保障,维护文化安全抵御不良思潮的影响。列宁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产业发展在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此他总结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并推动了新型文化的产生;第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共产主义思想占领文化阵地、服务人民群众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第三,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增长点。[6]为了有效推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列宁从俄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以深化发展,为全国的文化建设铺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他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工作:第一,成立图书馆管理机构。借鉴了瑞士和美国的管理经验对图书馆事业进行一些技术方面的改革。并为了缓解藏书不足的情况,组织起了阅览室网和图书馆网。第二,加强对新闻出版产业的投入。同时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宣传工具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列宁充分的肯定了电影的宣传教育作用,并在与卢那察尔斯基的谈话中曾说道:“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6]第三,发展文化公益事业。除了博物馆、纪念馆以外,苏俄还建立了大量的非盈利性文化俱乐部,从而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

在当今的社会主义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列宁时期的苏俄有着许多共同之处,然而从所处社会环境来看,都面临着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不同思潮的冲击,另外国内的文化产业都还处在发展的初期,还不是非常的成熟。所以,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吸取苏俄的经验,同时根据本国的国情予以相应的调整。首先,创建具有中国印记的文化产业品牌。文化产业需要由高品位、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来支撑,而要将具有中国印记的文化产业品牌推广开来,就要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梳理,尤其需要民族特色的文化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壮大自身带动文化产业全面提升。第二,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文化产业不能仅仅局限于服务国内市场,而要顺应时代潮流参与国际竞争,将我们的文化产业推向国际市场。从而转变过去的单纯“防守”策略,赢得先机。第三,在全新的数字化网络时代,我们的文化产业要将先进的科技因素融入其中,推进文化产业的更新换代,培育新兴市场主体,创新服务机制,迎接国内外市场的多种挑战。

四注重文化安全

列宁的文化决定思想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它包含了一个历史学上的概念,那就是“同化”。即文化的征服,而被征服的文化最终将失去自己的民族性,成为文化上的附庸甚至被抹除。当时苏维埃政权刚刚建立,国内各项事业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经济状况更加是捉襟见肘,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越性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此时世界资本主义文化思想乘虚而入,企图将资本主义价值观渗透到苏维埃俄国,趁其立足未稳之际进行思想上的“同化”,国家的文化安全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列宁清醒地认识到,苏维埃政权已经受到资产阶级文化严重地挑战,正处于被同化的危险之中,这一点从社会上出现的种种思潮以及党内的一些官僚主义气息就可以反映出来。鉴于此种情况,一方面列宁积极地组织党内先进分子,对那些思想上出现动摇的人进行尖锐的批判和打击;另一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文化措施,巩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础。在他看来要保护无产阶级革命的成果、让社会主义事业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方法就是进行文化革命,快速的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充分的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越性,才能彻底的粉碎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入侵,保证国家的文化安全,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文化保障。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文化受到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冲击,虽然在形式上与列宁时期所面临的情况有所不同,但从实质上来讲都是西方资本主义企图同化我们的文化,从而瓦解社会主义国家。西方人希望通过鼓吹所谓的“普世价值”,误导我们的民众,从根本上动摇社会主义的根基。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普世价值”只是当代西方文化霸权话语体系下的产物,是他们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伎俩。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和对待“普世价值”的论断,价值客体的作用对于不同主体来说是因人而异的,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万能的,适用于一切主体的价值客体。正如陈先达先生所说的那样:“在当代,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观念就是一些价值共识,它们适用的范围可大可小,实现的程度可高可低,而不像所谓‘普世价值’那样具有普适性、无差别性。”[7]所以我们必须在西方的文化入侵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用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来武装自己,积极应对,不断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抵御不良思潮的影响,保卫文化安全。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8.

[2]李笑野.深化我国文化建设的理论框架与对策探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4).

[3]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二版:125-126.

[4]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二版:49.

[5]颜炳罡.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J].哲学研究,1992,9.

[6]彭东琳.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13.

[7]陈先达.论普世价值与价值共存[J].哲学研究,2009(4).

Revelation of Lenin's Thought of Cultur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Lin Xiao

(Kashgar teacher’s college legal department, Kashgar,Xinjiang 844000,China)

Abstract:Lenin's thought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created the "golden age" in the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backward country . It has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 both in the theory and in the practice of soci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orl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t is a great challenge for us to resist western cultural infiltration . And how the thought of Lenin's culture construction play a guiding role in the current time? There are some deeper and more valuable treasures of Lenin's thought to dig out.

Key words:Lenin's Thought of Culture Construction; globaliz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ure industry; security of national culture

Class No.:A8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猜你喜欢

列宁文化产业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