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与防范

2015-03-17曾令如陈炳辉

财务与金融 2015年6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

曾令如 陈炳辉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与防范

曾令如 陈炳辉

随着国际金融行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商业银行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市场的商业银行业面临竞争的日益激烈,伴随风险因素复杂深化,就商业银行如何通过本身的职能,提升风险控制力与抵御风险能力,论文针对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和防范对策进行讨论,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风险成因

毋庸置疑,当今我国的商业银行是从过去的国家专业银行演变而来,所以其商业化进程和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基础与国际银行业发展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距。1994年我国才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早已奠定了风险的实质,也就是经营货币、获取利润而经营风险的实体组织。于是,风险与利润是商业银行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只有充分掌握风险在经营中的特点,将风险经营管理与防范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利润增长与风险降低和防范的良好效果。

(一)商业银行风险主体功能缺失

一是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均为股份制,因此,任何有效的风险管理都应是以风险承担主体明确责权利分配为根本前提。我国商业银行中这种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的特点,在风险管理上产生的种种后果,导致宏观经济管理层对金融风险的重视,而对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的局面,总之对风险管理的紧迫感缺乏必要的积极性。

二是从本质上说,商业银行是一种金融中介机构,其基本功能应该是实现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能够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但长期以来,很大程度上把商业银行视为政府机关,作为贯彻政府意图、执行政策的机构,偏重于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公共性和政策性功能,使得商业银行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财政化的趋向。这一功能定位偏差:一方面导致其经营管理机关化和行政化,出现资金运作的财政化和政策化的明显倾向;另一方面其基本功能相对薄弱,业务种类单一、业务技术水平低下,资金筹集和运用的效率低下,社会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差一系列不良状况。

三是内控机制的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国有商业银行是在原专业银行的基础上过渡而来的,内部控制存在很多问题。纵向上管理层次过多使得权力严重分散,加大了上级行的控制难度,横向按业务内容设置内部职能部门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权力中心,部门之间又互相保密,缺乏协调和制约机制,加大了控制的难度。内审机构也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仅被当作一般职能部门。权力上缺制度制衡,决策上乏责任制衡;业务处理上没有程序制衡,风险防范上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从而加大了商业银行违规经营和操作的风险。

四是各类商业银行市场定位,没有形成自身特色或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各类商业银行明确市场定位不够,没有体系自己的特色,客户、产品、服务、竞争手段均趋同,竞争对手亦趋同。中小商业银行大量从事批发银行业务;而大银行大量则从事零售银行业务和政策性银行业务。如此,优质客户大家抢,贷款和风险集中于少数大项目、大客户;相当大的市场没有银行去开拓。各银行竞争的主要手段是拼关系、后台、成本和拼资金实力,形成不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各类商业银行如何确立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客户群体,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主要风险

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当前,国有不良资产量多面广、积累加速,从内部环境不佳、内控机制不全、管理手段不力,尤其是防范风险的措施不力,最终使银行成为信贷风险的承担者。主要原因是产权制度的残缺、管理体制不畅、信用基础不牢等。表现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市场风险盲目。在新时期的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与企业借贷双方都需对借贷行为的经济前景进行测试,只有预计借贷双方将来均可得到补偿,并获得经济利益,借贷行为才会发生。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引发市场经济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银行借贷资金风险加大。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是决策的依据。面对市场经济体系、法制不完善和健全,信贷项目要素的信息不充分,因此必然带来信贷决策的盲目性;信息滞后和失真可能与经济发展前景不一致、不协调而使信贷决策失败,从而增大了银行资产的风险,由此可见,法律缺陷是信贷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历史风险沉积。在传统的产品经济模式和高度集中统一的金融体制下,银行表现为国家的出纳,企业没钱找银行借,亏损了有国家作后盾,加上企业既不能破产又没有弥补来源,只好继续向银行贷款,实际上风险集中在银行。支撑企业营运的资金大部分由银行铺垫,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体系不健全,金融体制不完善,社会信用混乱,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都可能造成银行不良贷款。且没有更多的转化渠道和分散途径,只有通过企业贷款向银行集中,使银行信贷风险具有普遍性和难控性。

三是政府干预风险。各级政府部门为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为了为官造福一方,而要求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新上项目,或为政治需要,过多地插手企业经营、投资和改制权等,使银行发放政策性贷款,造成商业银行贷款被动受损。个别地方政府部门片面追求任期效绩好,重局部轻全局利益和重长轻短期利益,片面地追求产值、项目数量等,结果助推了经济过热,直接或间接给银行压力,导致贷款质量不高。

2、商业银行日常管理风险。一是管理失误与道德性风险。随着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不断扩大,企业和个人的主体地位更加明确,企业以经济效益为驱动力竭力追求利润最大化,个人追求收入最大化,精神道德上的约束力显得非常苍白。且由于法制不健全和信用观念淡薄,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通过各种名目和方法,有意识地逃避金融债务。

二是法制缺陷性风险。由于法制建设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导致某些金融活动无章可循,市场秩序混乱;又由于部分法规不尽合理或有效,导致某些金融活动相互矛盾和产生负面影响;再是法律的宣传、普及力度不够,金融法律盲区甚多。法制缺陷表现的一系列问题,如企业逃废债、金融舞弊、地方干预等,有些是无法可依,有些是处于法律的边缘。

三是金融会计主要信息管理风险的主要方面。账户管理风险的主客观因素影响,放松对客户开户条件的审查和账户活动情况的监督从而导致风险;账实核对风险主要是重要空白凭证、科目、现金及其他实物的账卡、账簿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既引起管理风险也会有信息决策风险。

四是人员配备及现代技术风险。由于业务机构人员配备不足引发的各种非系统性管理风险。其主要表现和危害是:业务岗位的设置和管理缺乏应有的检查和制约机制,基层行人员配备达不到制度要求,存在混岗、兼岗和业务处理一手清等现象,业务分级授权制度无法落实,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银行内部业务操作成为凭良心而干,为职业道德败坏的内部人员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形成潜在风险。

二、商业银行存在风险的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对策。一是牢固树立稳健经营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安全和效益的关系。安全原则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首要原则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一定要夯实制度基础,牢固树立安全效益、稳健经营的指导思想;二是必须正确处理风险防范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拓展业务决不能以加大风险为代价,对业务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金融服务新方式的出台、金融新机构的设立,必须以是否有完善的会计制度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前提条件。三是必须正确处理风险防范与经营效益之间的关系。商业银行要从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入手,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促进资金的快速流动,达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综上所述,商业银行风险的表现有多种多样,应对其的风险要加以识别,并根据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内在成因,务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一)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要从培育内控制度入手,建立事前内控机制,强化过程监控,突出内控重点,逐步实现补救性控制向预防性控制的转变,切实防范风险,稳健经营。内部控制要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转变,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内控机制。对现有内控制度进行认真清理,由法规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充分论证,使预防性控制落实在各业务制度之中。同时,要规范“立法程序”,明确立法权限,对内控制度的评价、修改和制定都要在程序上予以明确,以增强严肃性与统一性。

在建立内控机制上,还要把握三方面原则:体制牵制原则。体制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确实要从体制上着手,夯实信贷经营与审批、监管三分离的运行机制,业务经营与前台服务、后台支撑的协作机制等,以避免不必要的磨擦和控制环节中的漏洞;程序牵制的原则。对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通过业务流程设计使不相容的岗位分离,达到岗位牵制的目的。坚决杜绝个人独揽业务的全过程,否则必然导致管理失控;责任牵制原则。内部控制不仅要规定职能部门和个人处理业务的权限,还应规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

(二)完善商业银行内控管理,防范信贷风险的措施

目前,我国银行信贷风险在所有的风险中表现最为突出。虽然国有商业银行经过几次不良资产剥离,但不良资产仍然较高,这已成为威胁我国银行安全的首患。应该说,不良资产剥离后,各级行长对控制不良贷款要求严格和决心很大,但成效不够明显,这当然有市场判断、决策水平等原因,但关键还在于缺乏严格、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未能从内部做好防范信贷风险。为完善商业银行内控管理,防范信贷风险的措施的工作主要方面有:要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效益的观念,坚决克服重业务轻管理的倾向。既要注重存款、贷款指标,同时更要注重综合业务风险的防范。风险防范需要增加成本,但发生了风险更会增加损失,减少效益。因此,务必要正确处理好风险防范和提高效益之间的关系,既要提高经营效益,又要防范风险的发生,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三)强化商业银行内部约束机制

商业银行综合风险的防范,有赖于业务部门内部制约机制的健全。对有章不循、违轨的行为,要严格查处决不能姑息。应充分运用非现场监控手段,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估监测,及时发现经营不善、风险隐患等问题,从而达到问题早发现、风险早防范、损失早控制的目的。

1、加强制度基础建设,完善会计内控制度。商业银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是用来规范操作、防范风险的,如果制度本身存在漏洞,或者已经滞后于业务的发展,那就会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商业银行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组织情况对现有的业务制度进行清理,在全面综合考虑各项业务特点的基础上,建立操作性强的岗位责任制和业务操作流程。

2、改进业务管理模式,落实制度要求,建立综合业务约束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业务人员积极性,提高综合业务队伍素质,适应业务发展要求。对营业机构会计主管实行派驻制,其行政关系隶属于上级行,代表上级行对所在机构会计业务进行日常监督和管理,其行为对上级行负责,不受所在行牵制,从而消除基层行领导缺乏制约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在对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行为加大惩处的同时,还应制定一套有效的奖励机制。对于经营管理好,防范风险或堵截案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3、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赖于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硬和管理水平高的业务团队。同时需要明确营业岗位的数量配置要求,才能确保内控机制的落实;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造就公正廉洁和爱岗敬业的队伍;加强对业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开展有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达到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技能本领;要选好用好各级主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还要政治素质过硬。

(四)不断加强稽核和监管,夯实查处力度

对超越权限,有章不循违规违纪者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保障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形成真正意义的制度约束机制。同时,对稽核部门人员隐瞒不报、弄虚作假情况要严肃追究责任。①不断强化金融监管力度。改革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突出监管重点,以风险监管为核心,准确把握金融风险点,逐步建立健全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监管部门依法监管、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控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公共监督机构以及群众的监督作用,最终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②持与时俱进,创新金融监管。要创新监管理念,坚持依法监管,以创新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化解风险,在创新中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要建立职责定位明确风险,努力实现现场监测现场监管的有机统一。当前,作案分子的作案手段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因此,商业银行要充分依托自身的业务电子化建设,提高防范风险的科技含量,适当投入技术防范成本,保证切实防范业务风险。

[1]于至武.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防范对策.黑龙江金融.2011(2)

[2]鲁凯.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对策.大众商务. 2009,(6)

[3]王飞.浅析商业银行抵押贷款的会计核算.商场现代化. 2014(20)

[4]孙佳佳.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研究.法商论丛.2009 (2)

[5]李娟.浅谈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的对策.商业文化. 2015(6)

[6]丰吉闯.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与系统性风险度量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金季.浅议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问题.经营管理. 2008(4)

Risk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Commercial Banks

ZENG Ling-ru,CHEN Bing-hui
South China Business Colleg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545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tegration and the way of economy development in commercial bank was deepening,the commercial banks of financial market in China are facing strong competition,with the risk factors are complicated,how should commercial banks improve risk control and resist risk ability by its functions.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ause of risk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at commercial banks,with continued operation of financial enterprise to achieve development goals and better serv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Commercial Banks,Risk Management,Preventive Measures

F830

A

广东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粤教高函113号):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曾令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经管理理论与实务;广东广州,510545陈炳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迎来发展新契机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
关于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