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导管近出口处疖肿感染致拔管1例
2015-03-17卢素玉于连英靳敬伟马卫景
卢素玉,于连英,靳敬伟,马卫景
(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00;2.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健康教育科,河北石家庄050051)
腹膜透析导管近出口处疖肿感染致拔管1例
卢素玉1,于连英1,靳敬伟1,马卫景2
(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00;2.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健康教育科,河北石家庄050051)
腹膜透析;感染;腹膜炎
[1] 陈香美.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92-93.
[2] 刘伏友,彭佑铭.腹膜透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06-407.
[3] 栗婷.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16-117.
[4] Gupta B,Bemardini J,Piraino B,et al.Peritonitis associated with exit site and tunnel infections[J].Am J Kidney Dis,1996,28(3):415-419.
(本文编辑:刘斯静)
R459.51
C
1007-3205(2015)01-0020-01
2013-10-09;
2013-12-02
卢素玉(1973-),女,河北鹿泉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主管护师,医学学士,从事腹膜透析护理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5.01.007
患者,男性,34岁,主因尿检异常3年,血压升高2年,血肌酐1 365.6μmol/L、尿素氮65.6 mmol/L,诊断为慢性肾衰竭,于2011年3月30日住院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即腹透管植入术。2012年8月25日患者门诊复诊发现,腹透管外涤纶套体表处有3 cm×2 cm疖肿,皮下波动明显,体温正常,腹透液引流通畅透明,无浑浊。询问病史,2周前患者腹透导管出口处分泌物较多,自行外敷莫匹罗星软膏1次/d,后已自愈。给予疖肿基底处4~5 mm切开引流并挤压排除脓液,腹透导管出口亦有脓液流出,表明疖肿与腹透导管走行的皮下隧道相通。做腹透导管出口及疖肿切口处分泌物培养、腹透引流液常规及腹透引流液培养等,经验给予莫匹罗星软膏在疖肿处外敷1次/d。应用7 d后,感染无明显控制。随后到中医外科门诊,应用去腐生肌、消肿止痛的中药外敷治疗。检测腹透引流液常规正常,腹透引流液培养阴性;疖肿处与导管出口处分泌物培养均为金黄色葡菌球菌,鼻腔拭子金黄色葡萄球菌筛查阴性。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头孢米诺环素片10 mg 2次/d口服,继续辅以中药外敷。治疗3周后疖肿处感染略有好转。为了解腹透导管隧道情况,行隧道B超,结果显示:右侧腹腹透管周围红肿处皮下可探及范围约2.7 cm× 2.0 cm×1.1 cm低回声,近似无回声,该置管向腹腔走行区周围未见明确类似回声。考虑疗程已超过3周,但疗效不佳,为避免隧道炎导致腹透相关腹膜炎发生,故与患者协商,选择再次住院拔出腹透导管同时给予对侧重置。
讨 论 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统称为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是导致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和拔管的主要原因之一[1]。隧道超声检查有助于评估隧道感染范围和疗效,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B超发现外涤纶套周围存在>1 mm厚的液性暗区和内涤纶套受累都提示预后不良[2]。有研究[3]指出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可导致腹膜炎,甚至使腹膜透析治疗失败。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出口感染常同时伴隧道感染,并且是导管感染相关性腹膜炎最常见的病因。应用合适的抗生素>3周仍不能控制并完全治愈者,可考虑使用抗生素同时更换导管[2]。有研究[4]表明,腹膜炎中约13%与皮肤出口处及隧道感染有关。本例患者在腹透导管出口初有感染征象时,未及时就诊和实施正确的治疗处理,后续正规治疗3周后效果仍不佳,因此果断拔除导管,同时对侧下腹重置,避免了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发生,保护了腹膜,提高了患者的腹透效果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