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字号历史传统与核心能力之辨——以宝翰轩为例

2015-03-17李吉星

创新 2015年6期
关键词:老字号书画技艺

李吉星

装裱艺术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民族风格的一门精湛技艺,即对书法绘画作品进行托裱、装璜,对陈旧、破烂书画进行揭裱、去污、修补、重新装裱的工艺技术,据现有文字记载的考证,约有1500多年的历史。装裱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书画的保存和效果,影响着书画艺术作品的生命力。现在,书画装裱几乎成为了一门绝学,许多地方已经把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列入了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由于消费对象范围所决定,书画装裱企业身处的是一个小众的市场。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许多书画装裱企业在生产成本、技术、设备、效率、经营理念和方向等都在做着调整。一些装裱店,甚至部分老字号的装裱店开始使用机器,15分钟就可裱一幅画,可以说,大大提高了以往装裱字画的效率,也节省了许多人工。不仅如此,为了扩大效益,还开始介入书画的展览、购销中,开始买卖书画。这些变化,作为企业追求效益来说,无可厚非,不过针对传统技艺、老字号以及他们所传承的历史文化来说,显然这些改变已经模糊了老字号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削弱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力,脱离了历史文化传承的轨道。那么老字号企业要如何理解并保持它的核心能力并不断创新以求发展呢?本文就以云南“宝翰轩”的发展历程来进行探讨。

一、老字号企业核心能力探讨

核心能力是个综合体系,其中包含了多层次的内容。从管理角度、经济角度都可以将其剖析出多种内涵,构建出多种模型来。对于老字号企业来说,首先它是一个企业,必然按照管理、经济的规律和要求来运行,同样在发展过程中其核心能力的组建和发扬也要按照管理、经济的角度来分析和打造。但老字号企业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特征是“老”,这个“老”代表了历史、文化、特色、口碑,蕴含了传统、记忆、品牌,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历史文化传统的角度来探讨认定一下老字号企业的核心能力呢?

老字号,是经过几十年、上百年长时段的努力经营,延续发展至今,有着自己名称的企业、工坊和产品。“字号”既是经营实体的名称,又是产品的名称,同样也是代表经营平台和产品的商业销售品牌。老字号之所以能够长时段地生存发展,关键就在于其拥有的核心技艺和特色产品能够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可,并经营有道。而且,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物一方情,老字号经历长时间的经营,都饱有了鲜明的传统地方特色。老字号所处的行业和经营的产品往往都和广大群众联系紧密,因此,老字号响亮的名头首先来自于群众的口碑,是经过群众的消费体验凝聚而来。

“中华老字号”“云南老字号”等是在传统群众口碑称道的基础上,由一定机构组织评定而来,具有权威性和广泛性。“中华老字号”是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评选的中国大陆的老牌企业。在1991年进行的评定中,全中国有1600余家老字号企业被授牌。2005年6月,中国商业联合会公布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征求意见稿。2006年4月,中国国家商务部发布“振兴老字号工程”方案,提出在3年内,由商务部认定1000家“中华老字号”,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名义授予牌匾和证书。2006年11月7日,商务部认定首批“中华老字号”。这次由政府主管部门认定“中华老字号”,相较老字号的群众认同,更加规范、凝炼、权威。根据现在公认的观点,“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痕迹、具有独特的工艺和经营特色,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和良好商业信誉的企业名称和产品品牌。①参见国家商务部《“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试行)》(商改发〔2006〕171号)。我们可以把之缩略为长时段、文化传统、地域特征、工艺技术和品牌五项,也就是老字号的五大组成要素。一个企业,具有了这五项要素,我们就可以将其认定为老字号。[1]

纵观老字号的五要素,时间、传统、地域、工艺、品牌各自有着自己的功能领域。但是如果我们以文化的概念来审视的话,则可发现这五要素之间有着一以贯之的线索。

首先是品牌的文化内涵。品牌是给所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其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理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品牌一定是消费者认同的,这种被认同的价值由很多元素组合而成,是需要时间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益价值认同,通过公关——公共关系等手段就可以塑造,而是饱含消费者心理情感的价值认同。

一些企业为自己的品牌树立良好的形象,赋予美好的情感,代表一定的文化,使品牌及品牌产品在消费者或用户心目中形成美好的记忆。品牌在长期的经营中会逐步形成一定的文化积淀,这个文化积淀代表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认知、情感归属,是品牌与传统文化以及企业个性形象的总和。由此,品牌也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即品牌文化。品牌文化,指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造品牌信仰,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品牌文化的核心是其精神内涵,具体而言就是其蕴涵的深刻的价值内涵和情感内涵,也就是品牌所凝炼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个性修养、时尚品位、情感诉求等精神象征。[2]

其次是传统工艺技术。传统工艺技术是老字号发展传承至今的核心之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各个群体和团体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②参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10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等,传统工艺技术已被纳入非物质文化的范畴。从中可以看出,老字号所拥有的传统工艺技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内容,换个角度说,老字号所依赖的、能发展百年至今不衰的核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再次是长时段、文化传统、地域特征这三个老字号组成要素。老字号之所以形成和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时间的洗礼,经过大众消费者长期体验并在心理上予以认同而来的。它的内涵随着时间积淀,它的历史文化是长期造就树立的,老字号本身就契刻着长时段的印迹。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形成发展相照应,是文化传统形成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地域特征彰显着一方水土的人文风情,它所反映的是一地人口的文化、风俗、价值、理念、旨趣,是自然的山川、地理、气候等特点在文化上的凝结和表现。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促成了老字号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梳理出一条贯穿老字号组成五要素的线索,那就是文化传统。这个文化传统统领着微观的技术、工艺、销售、服务等,也统领着宏观的旨趣、理念、精神等,内容广博而形式多样。具有这样的文化传统,就能够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具有这样的文化传统,就能够赋予企业强大的生命力和非凡的扩张力;发掘、传承、利用好这样的文化传统,就能够推动老字号企业不断创新,延伸其文化的创造力,提高品牌的号召力和竞争力,使老字号历久弥新,不断发展,以至永续经营。也就是说,老字号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个组合概念及其实质内容构建了企业的核心能力。[3]

二、宝翰轩传统技艺的形成与延续

宝翰轩的创始人张宝善少年时在昆明华山南路的含英阁跟随当时“昆明第一装裱师”刘文藩学习裱画。至1933年学徒期满,张宝善也在华山南路单独开设了一家裱画店承接书画装裱,开始创业。当时的云南,在政治运动的推动下,与内地、沿海各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而这些相应地反映在了书画界——各个流派的书画作品涌入云南,催生了云南昆明装裱字号的成立和发展。1936年,在昆明华山南路、华山西路一带,书画装裱店就有40余户,包括了文古堂、含英阁、静雅斋、赏古斋等多家装裱名字号。张宝善凭借着精益求精、善于创新的精神,很快就在书画装裱行中站稳了脚跟。1942年,徐悲鸿在昆明举办抗日救国义捐画展,经多方比较,最终将《万马奔腾》《愚公移山》等100多幅画全部交给宝翰轩装裱。除此之外,宝翰轩还为齐白石、张善子、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丰子恺、关山月等著名书画家装裱过字画。无论是碑帖、手卷、中堂、立轴,还是屏联、对子、斗方,张宝善都精心制作、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经张宝善装裱的书画作品不下30万件。同时,张宝善还仔细研究京裱、苏裱、川裱甚至日本的裱法,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原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曾以“书画增辉”的亲笔题词,称赞他高超精湛的技艺。画家汪星伯曾为之赞叹道:“宝翰主人精装池,究心燕都吴下之制,能通其奥,滇中诸家无与伦比。”在书画界,张宝善被誉为“滇中工界能手”。由于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植被不同等原因,客观上造成了造纸原料、丝绸原料的差异,加之南北习俗不同,文化迵异,经过长期的演变,装裱艺术逐步形成了南北各地在用料选择、配色、格式和操作程序、工艺上的一些局部差异,通过学习、研究,张宝善不断创新装裱的技艺和理论,在书画装裱界,他开创了“干净、平整、协调、柔软、结实”的滇系装裱格局。[4]

按照企业的核心能力的概念和特征,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寻到宝翰轩核心能力的几个具体要素:“手艺事业必须练就百日之功”的扎实技艺,受人称道为人赞许的过硬质量,一丝不苟敬业努力的人文品格,做工精细保障品质市场认同的字号品牌,发扬传统继承创新的精神文化。这些要素综合组成了宝翰轩核心能力的内容,而由这些不可复制的核心能力转化为了它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又形成了它的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形成后不会一劳永逸地固定存储在老字号企业中,它也会削弱,甚至会消失,这就需要能力的传递和延续。传承,就是老字号企业核心能力不断得以延续传递的关键环节。现在宝翰轩在第二代传人的经营下,依然稳立于市场竞争中,其第二代技师张惠玲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宝翰轩本身也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宝翰轩的核心能力无论在工艺技术层面还是精神文化层面都在如涓涓流水般进行着跨代间的转移和延续,并在新的时期和市场环境中继续保持和发扬。

三、宝翰轩的坚守与创新

就书画及相关的行业链来说,装裱实际上是一项非常费力的环节,工序多,而且每个工序都要求工匠拥有建立在一定的长期劳作积累下来的经验才能完成,即使完成了,所形成的产品并不独立,仍然是依附于书画作品中,是为书画作品锦上添花的,所以装裱师的名气远远没有书画家那样大。固然,无论是书画装裱还是古籍修复,奠定了装裱行业有着其固定的市场需求,但是毕竟这个市场需求并不广泛,其所产生的价值也不像书画那样能形成高价值的产品(作品),再加上其本身的工序繁多,所以当下一些装裱店开始引入机器代替人工装裱环节,甚至利用装裱与书画的密切关系,开始经营书画的买卖。机器的引入,最直接的效果是缩短了一幅书画作品装裱成型的时间。原来一幅书画作品从开始贴附到制作完成再自然风干,遇到晴朗天气大约要1~2个星期,若遇潮湿天气,则可能需要1个月左右,用机器则不再存在时间的问题,一幅书画作品用机器大约10多分钟即可完成,同时机器生产还在人工、培训等环节都省去了不少时间及成本。这似乎应该是装裱行业的一个进步,但实际上装裱技艺以机器代替生产不是那么简单。装裱技艺远自晋代发展至今,早已成为一项传统技艺,就说最基础的打糨糊工作,用什么原料打,打多长时间,打到什么程度,比例如何调配,这种糨糊和彼种糨糊的优劣在哪,适合哪种质地的纸张等,光这些基础工作就需要成年累月的劳作经验,更别说装裱师还要熟知历朝历代、不同地域的纸质特点及装裱材料的特点。且这些也仅是技术环节里面的一小部分而已,除了技术,装裱过程中还得了解掌握什么年代的画怎么装裱、书画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运用怎样的装裱方式,从技术上到素养上都需要长期的积淀才有可能真正出师,装裱不仅需要技艺,还需要审美、理解能力。还有就是蕴含在装裱技艺和作品中的历史文化、历史传统。我们可以假想一下,当那些大家费尽心力、倾注情感创作出来的作品,用机器15分钟就完成整个装裱,这些创作者会是怎样的感觉,这应该不难想象。对于历史、文化、传统来说,机器的介入完全是一种割裂。前文所探讨的老字号核心能力以及相对应的核心竞争力,其本质是就是长期凝聚于技艺、产品、品牌、精神中的历史文化传统,如果就是为了追求效率和眼下的利益,摒弃了传统的技艺和文化,那么这个企业的核心能力也将不复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核心竞争力又从何谈起?在周围一些店铺开始引进机器生产、争夺了部分市场的环境下,宝翰轩的传承者们依然坚持传统技艺,口耳相授、身体相传,吸收年轻人,保持传承队伍,坚守传统技艺、质量的本真。宝翰轩的传承人张惠玲坚定地认为:“既追求工艺质量,也追求人品、信誉,这是父亲留给我们‘看家宝’。”这个“看家宝”就是宝翰轩的核心能力。

坚守传统也不是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装裱工序中基本的材料要用到糨糊,它直接影响到完工后作品的柔软程度。另外,由于传统的糨糊易受虫吃,从而影响到作品保存的时间和完整。宝翰轩开始采用不同的原料加以调和,试图通过生物学理的试验来研制出一种既不僵硬又能防虫的糨糊。除此外,他们还四处寻访,参观、学习其他地方的装裱方法和制作工艺,以提升自己的视野,取长补短,提升水平。他们了解到虽然日本的装裱学自中国,但他们的一些装裱作品柔软结实,于是跨洋过海,去日本观摩学习、交流经验。通过这一系列的提升和创新,宝翰轩的技艺更加精湛,它的核心能力也越发凸现。现在,除了接受本土的书画装裱外,宝翰轩还经常接受省外、国外的书画装裱。藏有古籍古书的云南省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及一些单位,也同样请宝翰轩去做大量的古籍修复工作。这些市场的反馈正应了宝翰轩对历史文化传统的坚守以及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开拓创新。[5]

四、结 语

老字号企业的核心能力包含世代传承的产品、工艺以及信誉、品牌等,这些都是和老字号组成五要素相互对应、相互契合的。五要素之间,有着文化传统这一线索贯穿始终,可以说老字号企业的核心能力所在就是老字号所秉承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个文化传统使老字号区别其他企业而其他企业无法仿制,能为老字号企业提升竞争力,创造更多的价值。老字号企业之所以能传承百年,关键就在于它坚守这个历史文化传统,坚守这个核心能力,并且为了保持核心能力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创新是老字号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书画装裱相对医药、餐饮、服饰等行业所面对的消费群体相对狭窄,可以说是一个小众行业。既然市场面狭窄,那么其内部竞争必然更加激烈,这就促使谁的核心能力越强,谁就拥有竞争优势,企业也才能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大众、小众企业,他们取得发展的关键都是一样的,都是必需坚守与创新所秉承的历史文化传统,坚守与创新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这个核心能力。

猜你喜欢

老字号书画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让老字号绽放“光明”
鑫炳记太谷饼: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TEST OF TIME
TEST OF TIME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小小书画廓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