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研究的扛鼎之作——读杨经建教授《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史论》

2015-03-17刘年喜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关键词:存在主义文学史世纪

刘年喜(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研究的扛鼎之作
——读杨经建教授《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史论》

刘年喜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摘 要]《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史论》一书,把存在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史思潮,放在20世纪中国的“现代性”进程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进行考量和审视,视其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结构性存在,对其发展历史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梳理和考辫,极大地拓展和深化了学界对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研究,为认知20世纪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视野。

[关键词]杨经建;《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史论》;存在主义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

《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史论》[1]是杨经建教授继《存在与虚无——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论辩》[2]一书第二部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研究专著,前作侧重于从横断面剖析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创作的特征、本质,后作则从纵向的角度即文学史的角度,对其发展流变进行梳理和阐释,从而使这一种文学思潮得到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诠释。举凡对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研究状况有所了解者都清楚,杨著的出版对于这一课题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就研究的深度和创造性而言,其堪称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研究的扛鼎之作。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中,存在主义文学的存在及其深刻影响是不争之事实,其肇始于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文学,鲁迅散文集《野草》、田汉以塑造“流浪汉形象”著称的早期剧作,以其鲜明的存在主义气质在诸多作品中独树一帜,成为20世纪早期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范本;20世纪40年代冯至、卞之琳、沈从文、钱钟书、穆旦、郑敏、杜运燮、汪曾祺等人为代表的西南联大作家群及其创作,全面彰显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自由品格和艺术风貌;新时期风行一时的“新写实小说”“第三代诗”“晚生代小说”“先锋小说”等小说流派,更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存在主义文学的特有的人性深度和创新精神。但缘于杨经建先生所谓的“非理性偕妄”,[3]作为非理性文学思潮出现的中国式存在主义文学与以现实主义为代表的主流文学有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抵牾,因而在建国后相当一个时期,其在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始终处于边缘性状态,被学界刻意遮蔽和冷落,审美价值和存在意义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掘。20世纪80年代以来,包括存在主义在内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观念和文学思潮被大量介绍和引入,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创作和研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以残雪、马原、莫言以及格非、余华、孙甘露、苏童等为代表的当代“先锋小说”,在更本质的意义上看,是名符其实的存在主义小说。但即便如此,其研究并没有得到与其创作实绩相对应的关注和重视,尽管也零星出现了一些研究文章,但把其当做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种世纪性文学思潮(现象)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研究的学者却罕有其人。2000年之前,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解志熙先生根据其1989年完成的博士论文改写的《生的执著——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一书,是新时期以来唯一一部从存在主义角度研究现代文学创作的专题性著作。新世纪以来,杨经建教授以一种高度敏感的学术嗅觉,致力于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争鸣》《小说评论》等多家知名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并于2011年出版《存在与虚无——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论辩》一书,对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这一长期被漠视甚至被刻意边缘化的文学现象,进行了“回到现场”似的历史还原,对其近一个世纪的的缘起流变以及主题话语、叙事方式、审美风格、审美现代性价值等进行了深入辨析和系统梳理,促使人们对这一非主流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和存在意义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把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研究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时隔三年,杨教授出版了这部《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史论》,其展示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洞察力,与前著一样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从文学思潮的角度看,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发展历史复杂多变,要想从中梳理出一条清晰、连贯的发展线索并非易事。杨著基于一种宏阔的历史视野和敏锐的美学眼光,将存在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史思潮,放在20世纪中国的“现代性”进程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进行考量和审视,认为存在主义作为一种非理性主义的文化和美学思潮,在20世纪初的“西学东渐”中渗透并参与了中国文化和文学的世纪性建构,存在主义文学因此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结构性存在。从这一理论前提出发,杨著将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切分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早期象征诗派、30年代的新感觉派、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作家群、50 -70年代的红色文学、新时期文学等六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并对其中八个具有标志性的文学史现象(早期象征派、新感觉派、西南联大作家群、50-70年代的红色文学、新写实小说、第三代诗、晚生代小说、先锋小说等)进行了深入梳理和阐释,为混沌多变的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发展历史勾勒出一条明确、连贯的线索,为人们系统认知其发展流变提供了一幅清晰、全面的图谱。

基于存在主义文学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一种结构性存在这样一种理论前提,杨著对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史现象的梳理和阐释,始终从两翼展开,一方面将存在主义文学视为一种典范化的文学话语形态来研究,重释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结构形态的不同构成方式和元素;另一方面论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存在主义文学的本土化重构和东方化演变过程,进而探索作为一种文化哲学思潮的存在主义何以能求同存异般地历时性存在和发展,以至形成了一种世纪性的文化和文学现象。

这种研究进路,其意义正如书中所言:“在现代性语境中将20世纪中国的存在主义文学视为一种不可忽略的文学话语现象来研究,深入全面地探究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阐释其之所以然的历史文化动因和艺术自律法则”,能够“在一种批判性反思中形成新的‘问题’范畴和视野,重释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结构形态的不同构成方式和元素,以及新的文学史的叙述方法,更新文学研究的视野。”[1]2这样,杨著就不惟是对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历史的梳理和诠释,实际上也是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一种新的阐释和解读,读者亦可以由此获得一个全新的角度,去重新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并对其中诸如“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作家群”,新时期“新写实小说”“先锋小说”等诸多争讼不断的文学现象得到一种更加透彻的理解和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杨著探索了一种新的文学史撰写方式,以一个独特的研究角度更新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认知视野,给我们带来方法论的启示。

概言之,《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史论》,是一部研究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无法绕过的精品力作,其对这一文学思潮的研究阐释,高屋建瓴,洞幽见微,能给后来的研究者以深刻的启迪和感悟,值得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杨经建.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杨经建.存在与虚无: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论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杨经建.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论略[J].文学评论丛刊,2011(2):176-187.

责任编辑:黄声波

An Important Work on the Studies of Chinese Existentialism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Reading ProfessorYang Jingjian’s History of Chinese Existentialism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LIU Nianxi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Hunan 412007 China)

Abstract:Professor Yangjingjian’s work History of Chinese Existentialism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views the existentialism literature as a literature ideological trend,which is considered and reviewed in the course of China’s“modernity”as well as in the integral pattern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20(th)century.In this book,existentialism literature was considered as a structural existence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20(th)century,and its development history was also combed and examined in details,which greatly expanded and deepened the studies of Chinese existentialism literature in the 20(th)century and also provided a new perspective to it.

Key words:Yang Jingjian;History of Chinese Existentialism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Existentialism Literature;Chinese Literatur in the 20(th)Century

作者简介:刘年喜(1966-),女,湖南双峰人,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收稿日期:2015-02-18

doi:10.3969/j.issn.1674-117X.2015.05.027

[文章编号]1674-117X(2015)05-0127-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I206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文学史世纪
世纪赞歌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My School Life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