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品格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2015-03-17彭雅静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品格价值观道德

彭雅静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大学生品格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彭雅静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职业教育的崛起以及学生生源的下降,大学生的品格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更好地塑造大学生的良好品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对大学生品格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当前大学生品格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

大学生;品格教育;现状;反思

品格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全球化,价值体系的多样化,大学生的品格发展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品格的发展不仅关乎大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也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健康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大学生的品格发展直接反映着中华民族的道德发展水平,影响着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因此,如何妥善解决大学生品格教育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难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大学生品格教育的现状

人虽然是自然人,拥有自然的生命,但是人作为社会关系的复杂产物,其成长必然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类特殊人群,是对社会反映最为敏感的群体之一,其品格养成的环境和条件与其所成长的大环境有着紧密联系。本文仅从学校环境这一角度阐释大学生品格教育的现状。

(一)重知识传授,轻品格教育

教育的本真是授人以知识和技能、生存的本领和技能,又授人以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也即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能力,且拥有崇高品质的人。[1]毋庸置疑,大学阶段学习的重点是专业知识,因为它是今后谋生的手段与基础;但是,仅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没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纵观我们的教育,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分数”一直作为选拔人才的尺度。学生从入校开始,“分数”即作为无形的指挥棒一直在引导学生,进而形成“文化知识高于一切的”思维惯性。仅就大学而言,我们经常看到学校里举办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能竞赛,但是举办“道德品格竞赛”的活动却少之又少,这种主观上对品格教育的不重视,致使学生忽视了自我品格的养成。

当前高校只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即只看重教学改革的做法也易把大学生的品格教育导向盲区。比如说,高校实行学分制,原意是要扩大学生的自主权,尊重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结果却让学生认为学分休满万事大吉。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是以市场为导向,仅考虑专业的市场需求和学生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学生道德品质和品格素养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学籍档案中关于品德等方面的评价也形同虚设,这难免误导学生的品格培养。

(二)重德育原则,轻道德品行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目前,高校德育原则的传授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的教学,仍然没有摆脱“知识本位主义”倾向。这种德育模式将道德仅仅看成是静态的、死的知识。因此,校内的道德教育就演变成简单的、生硬的、刻板的道德知识的讲解、传授或者是道德理论的逻辑推演,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对其进行死板的背诵和记忆灌输。学生最终的道德水平和德育原则的评判标准就是考试分数。对道德知识进行系统化的传授是很有必要的,但更应注重强调道德行为即道德认知的外在表现——道德品行的培养。如果说忽视了道德准则的执行和学生道德能力的运用,就会严重脱离实践活动和实践教育,必然会导致“知行不一”。

如今,大学校园里的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比如:校园里不文明的“课桌文化”和“厕所文化”盛行;图书经常有被偷、撕、损;乱扔果皮、纸屑也随处可见;随意损害公物,满口脏话,公共场合抽烟;食堂里买饭不排队,任意插队,浪费食物等等。

(三)重外观表现,轻内在修行

学者们认为“道德行为必须具有一定的道德意识即自觉性,如果没有一定的道德意识为基础,这样发生的行为不能称得上道德行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也就是外观表现与内在修行的一致性。大学生所形成的稳定的品格素质应该是已经“内化”了的道德认知,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是在什么条件下,都不会发生改变的行为表现。但在现实中,大学生受“利益”不利因素的驱使以及灌输式道德品格教育模式的影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大学生的行为中有所展现。“好表现”的短期行为是道德认知外化的异化表现,他们仅仅重视在熟人面前的表现,而忽视在陌生环境下的行为,没有把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认知,最终没有上升到指导行为的高度,也即没有真正转化为道德行为,致使出现“知行不一”的现象。因此,很多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是不一致的:或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抑或是时好时坏,摇摆不定,难以自律。

二、大学生品格教育的反思

在竞争日趋激烈、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二十一世纪,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发展需要诚实守信、有责任心、德才兼备的青年学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非道德品格和行为。因此,对品格教育现状进行深刻反思,注重大学生良好品德和人格精神的塑造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当务之急,社会各界尤其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反思和剖析实属必要。

(一)反思之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个缺乏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如同一个没有精神和灵魂的人,不可能有稳定与和谐,更不可能成为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的共同体,也就难免陷入四分五裂而难以应对危机和挑战;同样,一个没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徒有国家的外壳而不能实现力量的整合,一个没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则会深陷社会动乱、价值对立甚至国家战乱。[2]

对于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锋冲突下出现的不同价值观相互交流的新态势,以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出现的意识多元化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的进步,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纵观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表现,我们发现当代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主流是积极健康的,绝大多数能清楚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能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信仰缺失、理想模糊、道德落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甚至还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消极、落后、不健康的思想观念。这对于大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是极其不利的。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青年的优秀代表,肩负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强国的重任,他们的优良品格,良好的思想素质的养成与祖国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同和接受,并尽可能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信念,才能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反思之二:加强优秀传统道德教育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完善时期,面对着社会转型、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冲突与矛盾,必然会对大学生的优良品格塑造造成一定的影响。大学时期也是大学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会对其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道德传统,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中华传统道德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然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在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长久历史中,已经成为我们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传统道德中的无私献身精神、舍生取义精神、宽厚仁爱原则、礼让诚信的处世原则,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形成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献身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崇尚科学等方面的优秀道德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和弘扬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大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和养成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反思之三:大学生的品格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也为品格教育指明了可实际操作的原则和方法。高校的品格教育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首先,贴近生活。过去我们的道德教育,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是死板、单调、僵硬的,也是空洞的,要求学生绝对遵守的,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感受,把道德教育与实际生活隔离开来,其后果就是培养了一大批“知识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如此的方法自然不能达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对于大学生本身而言,贴近生活的品格教育是让学生回归到实际生活,拉近品格教育与大学生的距离,使得品格教育工作涵盖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大学生品格教育目标的针对性。同时,让大学生知道无论何时何地,良好的品格是必须的,是在道德认知基础上而出现的良好的道德行为,并不是外界强加于他的。学校要多为学生提供体验做出道德行为后产生愉快感、满足感的生活项目,比如去福利院、敬老院献爱心等类似的活动项目,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体验社会,而且还可以通过类似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道德经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对于塑造学生优良的道德品格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贴近实际。品格教育是一种培养人良好品格的重要实践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书本空洞的理论上,而应该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高校要根据本校专业特色、地理位置、人文环境,通过各种符合学生、教师身心特点的实践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良好的道德素质积极渗透到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中去,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加对社会的接触,增加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了解,这个过程对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会有较大影响。

校园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具有促进作用。良好文化氛围创建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高校来说,学校的各个大学生社团是举办各种活动的主力军,因此,高校相关单位和老师应该引导社团精心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去体验、感受,从而使思想情感得到熏陶、升华,精神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以提升。

最后,要贴近大学生。品格教育这一实践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要遵照学生道德发展的规律,并且要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情况开展相应的品格教育。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一味强调学生要被动地接受和认同,没有认识到学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没有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他们既是教育的客体,因为他们是接受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因为他们不会被动地接受教育,他们有自我的意识等。因此,品格教育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上是平等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四)反思之四: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力量的联合

丁丁在其研究中指出:品格的发展不能也不应该只依赖于学校,道德和品格的发展也是家长和社会公众的责任,整个社会的参与也是必要的。[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一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大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大学生的性格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受到家庭结构变化以及学生阶段的变化,家庭对于子女的道德教育也有所变化。进入大学,家庭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力日渐减少。一方面,大学与大学生所在家庭住址存在一定的距离,使得家庭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庭对于学生教育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已由原来的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并且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对家庭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此一来,多数家庭把大学生的教育全部交给了学校,并且也认为自身难以跟上大学生社会化的脚步。针对于此,学校应该向家长提供一些方法和渠道,让家庭更多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从而以更好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两者之间有良好的互动交流,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良好品格的塑造具有积极作用。

社会作为人类直接生活的环境,社会信息生成速度的提升、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诚信意识的变化等,都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的塑造、品行的养成产生一定的影响。[3]大学生作为国之栋梁,教育理应是国家社会的重大责任。国家不仅要在教育上投入大量的教育资金,而且要对学校进行监督,提出育人树人的更高要求,这样有利于学校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迫使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社会要为大学生积极创造有利的生活环境,积极完善各种社会体制,使整个社会体制能够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尽量减少社会各种不稳定、不和谐的现象,减轻不稳定和不和谐带给学生的压力,减少他们的焦虑和紧张,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社会支持。

学校要充分意识到教书育人的重任,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人文素质养成、良好品格的塑造也同样重要。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大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积累,也使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身心的健康发展,良好品格的塑造等方面日趋完善。要为大学生积极搭建各种平台、创造各种机会,让大学生能够在获得支持、身心愉悦的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感受到人生生活的美好。

三、结语

加强对大学生的品格教育对于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格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必须在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传统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坚持品格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并联合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力量合力为之,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车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畸形就业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6-06-03(4).

[2]丁丁.美国新品格教育及其对我国大学生品格教育的启示[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3.

[3]刘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及培养[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llege Students'Character Education

Peng Yajing
(Henan Polytechnic College,Zhengzhou,Henan,450046)

With the increasing enrollment of higher education,the ris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decline of students'resources,the character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It is the important part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good characters of college students better.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character education,this paper makes deep reflec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haracter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character education;current situation;reflection

G416

A

1671-2862(2015)04-0083-04

2015-06-15

彭雅静,女,硕士研究生,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品格价值观道德
我的价值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