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批判书》的历史影响述论

2015-03-17郭俊然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郭沫若学术历史

郭俊然

(商丘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十批判书》的历史影响述论

郭俊然

(商丘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郭沫若的《十批判书》一经问世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其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消退。历史上对《十批判书》的毁誉不断。今天学界日益认识到《十批判书》的真正价值:一是方法论上的开拓性价值,二是文本叙述上的全新范式。此外,对郭沫若本人历史的评价,当不影响《十批判书》自身的价值和影响。

十批判书;郭沫若;影响

《十批判书》成书于20世纪40年代,适逢抗日战争,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学者们在此情况下开展学术救国,一些人从事考据,由于清代朴学的影响,其著作考据精审,析事论理务求准确;另一些学者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对义理的理解较深。再加上治学方法的改进,学术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如张岱年所言,“许多学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西方的治学方法,致力于中西学术的会通与融合。”[1]《十批判书》正是这种学术思潮中涌现出的代表作。

初版于1945年的《十批判书》,是郭沫若的一本论文集,全书收录10篇论文,2篇后记。论文有《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孔墨的批判》、《儒家八派的批判》等10篇,都冠以“批判”二字。郭沫若采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对先秦诸子来了个总体的批判,树立了一个全新的先秦诸子的形象,让人耳目一新。《十批判书》成书70年来,毁誉并存,一直处在各种争议之中。或许正是由于这种争议,反而造成了其它同类著作所没有的影响。

一、开山之作,一石激起千层浪

《十批判书》的大部分内容写成于1943年、1944年,是郭沫若居住在重庆赖家桥全家院子期间完成的。1945年9月重庆群益出版社发行出版,第二年5月再版。民国时代战乱频仍,经济凋敝,很多学者养家糊口都成问题,哪有闲钱买书。在此情况下,郭沫若利用各种机会扩大《十批判书》的宣传。1947年,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在上海发起“中秋园游晚会”[2]P83,目的是募集福利基金。据翁植耘先生回忆,当时会中设有义卖部,他就买了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十批判书》三本书。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十批判书》自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当然不会因为销售问题而被遮掩。报纸、杂志上开始多见对《十批判书》的研究、评论性文章。

《图书季刊》(北平图书馆编辑出版)第7卷1、2期于1946年6月对《十批判书》进行了评介。著名学者齐思和、朱自清先后发表《十批判书》的肯定性书评,而1945年华岗的《中国历史的翻案》一书对《十批判书》的态度则是批评性的。虽然《十批判书》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它传播的正能量是主流。如1946年出版的《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一书,就受到《十批判书》很大的影响。吕振羽在“修订版序”中就承认,《十批判书》中的《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牵涉到吕振羽的《中国原始社会史》、《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政治思想史》三本书的许多主要论点。这给吕振羽先生很多启发。吕振羽说:“我把郭先生这部大著细读了三遍,细心考虑了郭先生的高见后,便更决心要把自己过去的全部见解,深入的去检讨一遍。”[3]P2不仅吕振羽先生,其他很多学者也都受到了《十批判书》的较大影响。如侯外庐、杨荣国先生,他们都自认为从中深受教益。《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甚至是闻一多先生生前“所最爱读的书”,吴晗与闻一多二人经常谈论的话题就这两本书。[4]P123

《十批判书》不是严谨的一板一眼的考据式学术著作,而是“为古代思想文化研究提供了另外一种范式,那就是以情运史,文情并茂”[5]P58。《十批判书》除掉了佶屈聱牙的专业术语,尽量避免了晦涩难懂文献资料的堆砌,这使其成为一部能够适应现代人阅读习惯的雅俗共赏的学术著作。后来,热销的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一书,显然带有《十批判书》的创作模式的影子。在此意义上说,《十批判书》无疑是开山之作,并一石激起千层浪。

二、躺着中枪,无关学术的政斗标靶

在研究方法上,《十批判书》采用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无疑指明了现代历史研究的正确方向。可以说,《十批判书》贯穿了鲜明的“人民本位”思想,加上完整详实的考据,“成为他将意识形态的变化和社会性质的变革科学地结合起来的典范”[5]P55。1945至1950年五年间,郭沫若对《十批判书》又做了重大修改,一些观点发生了很大改变,其典型如对吕不韦、秦始皇二人的看法。先前称吕不韦是民主思想者或民主的政治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人士;后来称吕不韦本人是封建思想的代表。先前称秦始皇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山鼻祖、怪杰、天生的独裁者,后来则称秦始皇为“伟大人物”“伟大的独裁者”。[6]P46改版之后,批判性的语气弱化了很多,评价性质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新中国建立之后,毛泽东尊法反儒的思想倾向越来越严重,日益贬抑孔子,并称: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当然,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正如很难说汉武帝、司马迁哪一个伟大一样。《十批判书》对儒家祖师爷孔子是肯定的,认为孔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墨子是保守的统治阶级的代表。郭沫若与毛泽东在对孔子的看法上差异巨大,甚至是完全相悖的。1968年毛泽东曾认为:孔夫子是代表奴隶主、旧贵族,而不赞成孔夫子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毛泽东的《读“封建论”呈郭老》一诗更是公开点名批判《十批判书》:“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虽死魂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7]P682-685毛泽东的“定论”给《十批判书》造成了很大影响,许多人据此认为《十批判书》不是好文章,这似乎减弱了《十批判书》的影响。

三、重归学术,理性解读的深入和全面

改革开放之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方针重新贯彻落实之后,大陆的学术研究和批判环境有了重大改变。一桩学术旧案被重新提起,原发表于50年代的余英时《郭沫若抄袭钱穆著作考——<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一文在90年代重新发酵。这篇文章让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郭沫若抄袭了钱穆,在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研究郭沫若的《十批判书》,无论是谁都绕不过余英时的这篇文章,必须做一个交代。郭沫若在写《十批判书》的过程中,的确参考了《先秦诸子系年》,“他通过《系年》找到了某些文献资料,尽管这些资料在《十批》中所占篇幅是很小的一部分,‘学如积薪’,后人总是要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的,何况作者并没有忘记在其《后记》中讲述了借阅《系年》的事。”[8]P10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属于严谨的考证式学术著作,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属于相对通俗的历史读物,是性质完全不同的著作,也是两本书根本的差别。正是这种差别,很难说是抄袭。

随着学术环境日益改善,学术研究也日益繁盛。大陆学人开始更为理性和全面地理解《十批判书》,日益认识到《十批判书》所独有的历史价值。最主要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方法论上的开拓性价值。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可以说是当今最能自圆其说的研究方法,也是最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卜庆华在《郭沫若评传》中所言:“《十批判书》是郭沫若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对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古代思想进行卓有成效探索的著作。尽管其中一些论点尚有缺点或可讨论!但作者走的路子是正确的!开拓性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4]P256二是文本叙述上的全新范式。《十批判书》没有采用严谨的考据式的叙述,而是采用了雅俗共赏式的,并带有很大的诗性的语言来叙述先秦历史,使历史这个一般人眼中难以接近的“老古董”轻松地走进了普通百姓的日常阅读之中。如何玉兰《从<十批判书>看郭沫若的诗人气质》一文所言:由于郭沫若的诗人气质,致使写作中加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使得《十批判书》见解的很犀利,语言很鲜活流畅。[5]P57正是由于这种较为自由的叙述方式,加上郭沫若的“大气磅礴,才气逼人”,使得“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在笔下纵横驰骋,指点评说,收放自如”[9]P72。

当然,也有人以郭沫若的婚姻以及文革期间的政治表现来弱化,甚至否定郭沫若作品的价值,显然这是十分荒唐的。对于郭沫若的婚姻以及文革期间的政治表现,如果能够详细了解郭沫若本人的经历以及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的话,便会明白自有时代的原因,不能完全苛责于他。古人早有“不以人废言,不以言废人”之说。无论如何,“郭沫若对先秦诸子的研究,从学术史的角度说,对先秦思想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研究先秦诸子的《十批判书》和《青铜时代》,不愧是两部具有巨大影响的不朽的著作。”[10]P323

综上所述,郭沫若的《十批判书》从它产生伊始,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其影响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消退。文革期间,《十批判书》不幸成了政治斗争的靶子,遭到了毛泽东的批判。改革开放之后,它重归于正常的学术评价之中,学界开始认识到它的真正价值。这些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方法论上的开拓性价值,二是文本叙述上的全新范式。不管郭沫若本人如何,《十批判书》自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影响是无法抹杀的。

[1]郭沫若.十批判书:序[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2]翁植耘.“青铜时代”、“十批判书”里的书签[J].社会科学,1983,(7).

[3]吕振羽.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M].北京:三联书店,1962: 2.

[4]卜庆华.评《十批判书》中的几个问题[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

[5]何玉兰.从《十批判书》看郭沫若的诗人气质[J].郭沫若学刊,2004,(3).

[6]潘素龙.关于《十批判书》版本的一些问题[J].郭沫若学刊,2010,(2).

[7]张树德.红墙大事2: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历史事件真相(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82-685.

[8]翟清福.《十批判书》真的抄袭了《先秦诸子系年》?──评余英时的《互校记》[J].史学集刊,1996,(4):10.

[9]吴晞.“十批”是否好文章?——读《十批判书》[J].深图通讯,2008,(3).

[10]刘茂林.抗战时期郭沫若对中国历史学的苦心经营[A].郭沫若研究会.郭沫若研究:第3辑[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323.

A Review of the Historical Influence of Ten Critical Books

GUO Jun-ran

The publication of Ten Critical Bookswritten by Guo Moruomade a big splash and its influence remains nowadays.Today,the academic community increasingly recognizes its real value:a pioneering value inmethodology,a new paradigm of text narration.In addition,the historical evaluation of Guo Moruo himself does not affect the value and influence of Ten Critical Books.

Ten Critical Books;Guo Moruo;influence

K092.6

A

1009-5152(2015)04-0036-03

2015—09—26

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2014年度青年项目(GY2014C05)。

郭俊然(1979— ),男,商丘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讲师,中国古代史博士,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在读博士后。

猜你喜欢

郭沫若学术历史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二)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一)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郭沫若佚诗一首
反七步诗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