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开放式生态课堂的维度、特征与构建
2015-03-17刘应君
刘应君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南长沙 410004)
高职教育开放式生态课堂的维度、特征与构建
刘应君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南长沙 410004)
高等职业教育要让“开放式”成为办学特色并真正“落地”,就必须构建开放式生态课堂。开放式生态课堂具有两个基本维度,即“生态性”和“开放式”,具有四个本质特征,即人本性、整体性、生动性和发展性。要从创设教学情境、倡导教学民主、加强情感交流、参与课堂生活、坚持问题导向等五个方面构建开放式生态课堂。
开放式生态课堂;维度;特征;构建
“一带一路”、“互联网 +”行动、《中国制造2025》、长江经济带……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的国家战略不断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教育部在今年9月15日公布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显示,去年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达到1006.6万人,在校生规模历史上首次突破了千万人大关,高职教育在校生规模人数已经占到了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40%。从中职在校生的规模看,全国中职在校生人数也已达到628.85万人,更是占到了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人数的44.12%,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也已基本持平。[1]日前,教育部印发了《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个文件的出台,既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教育决策部署的本质要求,也是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文件“落地”的工作要求,更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当然,也是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总体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开放式”办学,真正让“开放式高职”的特色“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要的就是在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办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和MOOC教学模式的巨大冲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以适应开放式高职办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求。就高职教育而言,抓紧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落实的教学环节体现的教学质量也在于课堂。故此,高职教育的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为龙头的教学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有效课堂”为首要原则[2]。一位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的资深专家曾不无遗憾地发出感慨:“其实最有条件去实现开放教育的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开放;最有理由去实施素质教育的也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推行。”[3]这在某种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遭遇的尴尬现状。问题倒逼改革,在教学改革的现实性上,构建开放式生态课堂是创办“开放式高职”的本质要求和题中之义,也是教学改革的根本取向和有效路径,在其根本上是一个关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一、开放式生态课堂的基本维度引领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
顾名思义,这里所谓“生态”就是生命得以存在的一种状态,在应然意义上应该包括高职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自我意识的健全完善、个性心理的合
一是生态性课堂。作为一种交叉学科,教育生态学所关注的是教育系统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机制和规律,其目的是要建立一种自然、和谐、开放、鲜活的教育教学模式。[4]生态课堂的理论背景,历史上可以追溯至我国古代哲学中关于生态的思想。其中,儒家主张的“天人合一”,强调人类的生理、伦理、政治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庄子·达生》中说的“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就是这个意思。在道家看来,天就是自然,就是一切,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也就是说,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制度典章、政治规矩、道德规范,从而使人彻底丧失了原来的那种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之间极不协调而已。人类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那些加于人身上的世俗藩篱,从而将人性彻底解放出来,重新回归自然,就可以真正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与境界。
但生态观的思想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却是从西方开始的。“1866年,德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海克尔创立了生态学。他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5]。1932年,美国教育学家沃勒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第一次提出“课堂生态学”的概念。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教育生态学”的概念,他首次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从结构、功能和规律的角度研究教育系统。[6][7]毋庸置疑,这里的开放式生态课堂借鉴了西方教育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最大程度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尽可能兼顾每一个成长中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网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课堂教学手段,将开放式的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从而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融合统一。从本质意义上讲,生态课堂具有多元化的价值与意义,它主张课堂自然、学生自主、师生互动、气氛和谐、设计优美、过程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用教育生态学基本原理去审视与构建高职教育的课堂,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建构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二是营造适应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浓厚教学氛围。
二是开放式课堂。开放式课堂教学,是针对传统意义上的“封闭性”教学而言,即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减少教师对学生的“指令性”的成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下学好够用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会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多方面运用知识,多角度探求未知、以开发学生的潜能。这里提出的开放式课堂,主要有两大理论来源:一是渊源于科恩(R.C.Cohn)的教学理论模型,即“开放课堂模型”和“课堂讨论模型”,这是科恩于1969年所创建的一种基于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他主张以题目为中心建立教学理论模型;二是渊源于斯皮罗(Spiro)的教学模式理论,即“情景性教学”和“随机通达教学”,这是斯皮罗于1992年创建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理论,主张建立教学情境和随机通达为核心建立教学模式。以上这些教学理论模型都具有共同特点和要求,那就是都强调学习是学习者致力于主动建构自身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师生之间良性互动和观念碰撞产生思想火花的“催化剂”与“助产士”。由此,对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不应把全部精力局限在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内容上,而应更多地体察学习者在课堂上学习的情感与动机的变化,始终牢记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达成教师与学生共创人生体验与共享生命历程。
开放性是开放式生态课堂教学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要求实施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一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开放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基就在于能否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强烈学习愿望,让学生学习必须具备的心态与思维处于开放状态;二是全面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通过不断变换与拓展教学时空,促进教学评价方法多元化,开展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在职业教育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三是科学运用现代课堂技术与反馈技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不拘泥于教材与教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变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情境设计,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二、开放式生态课堂的本质特征凸显高职教育的教学取向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课堂教学要从教室主体向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转变,要从教学管理向教学服务转变,要从传统灌输式传授向增强互动交流转变,要从系统知识传授向就业导向能力本位转变等等。这就客观上要求高职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整体设计、课程开放、就业导向。开放式生态课堂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体现出人本性、整体性、生动性和发展性等本质特征,凸显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取向。
1.开放式生态课堂具有人本性,强调自然与自主。开放式生态课堂的人本性体现在自然和自主两个层面。由于课堂的自然、生态与和谐,使得影响有效教学的各种因素得到自由生长良性发展,彼此之间相互依从而走向协调发展,课堂因自然、生态与和谐发展为自主,因协调、自主与发展而变得自然,课堂变得更为有效、充满生机活力。开放式生态课堂既是自然课堂,也是自主课堂,两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其核心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学生在自然、生态、和谐环境中自然地生长,自主地学习。在开放式生态课堂里,对教与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促进“五个”根本转变:一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传统封闭的“填鸭式”、“灌输式”为主要形式的被动接受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的主动接受转变;二是促进组织形式的转变,从学习者个人学习向小组成员合作学习转变;三是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全权代理的灌输者向教学方案设计者和教学活动促进者转变;四是促进学生角色的转变,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向创造性的学习者转变;五是促进课堂环境的转变,从纯粹对的理论教化和实操训练的场所向集思维智慧和主体精神于一体的自主探索知识场所转变。
2.开放式生态课堂具有整体性,崇尚整体与和谐。开放式生态课堂的整体性体现在整体与和谐两个层面。这里的整体,就是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诸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利共生。这里的和谐,就是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诸因素之间的和谐,也就是整体的和谐。如教与学之间的和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教书与育人之间的和谐等等。整体和谐的开放式生态课堂,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容易产生相互认可,谐振共鸣,心理相容,也会使教师更加自觉地热爱学生,学生主动尊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发挥各自最大的独特作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3.开放式生态课堂具有生动性,突出交往与互动。开放式生态课堂的生动性体现在交往和互动两个层面。开放式生态课堂是师生“双主体”之间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和谐发展的生动过程。师生“双主体”之间的交往具有互动性和互惠性两个基本属性。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倡导的就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往。在教育哲学中,交往论强调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这里的信息既有线性的,也有非线性的,通过这种复杂的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收到师生和生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教育效果,从而达到师生、生生之间共识、共享与共进的互惠目的。换句话说,这种互利互惠的教育效果也正是课堂教学中教学相长的真谛所在。相对于学生而言,交往和互动既凸显学习心态的开放性与自我学习的主体性,也可以激发学习者创新性的全面解放和个性心理的自然张显。相对于教师而言,交往和互动既不仅仅是向学生单向的传授和灌输知识,也不仅仅是无谓的奉献牺牲和时光的默默损耗。相反,交往和互动既是与学生一起分享经验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生命本身活动的过程,更是教师专业成长和价值实现的过程。开放式生态课堂中的教师应具备“基于职业的专业理论、基于职业的专业理论的职业实践、基于职业的教育理论、基于职业的教育理论的教育实践”[8]等理论基础和职业能力,这样的教师主导的课堂才最具生命力。
4.开放式生态课堂具有发展性,凸显开放与生成。开放式生态课堂的发展性体现在开放与生成两个层面。首先,要深入理解“开放”的科学内涵。这里的“开放”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为适应大数据时代和信息技术发展、网络开放课程发展需要,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融入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引入MOOC和翻转课堂等新理念,呈现出“开放”的特征;二是为解放学生的个性心理和创造宽松、理解、和谐、尊重、民主课堂气氛的需要,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注重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开发和释放,体现出“开放”的价值。其次,要全面认识开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在开放式生态性课堂中,开放和生成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开放是为了生成,生成又是为了开放,生成性来源于开放性,开放性孕育生成性。在开放式生态性课堂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增加获得感,或者在人生价值、理想信念、道德评判或者精神世界方面产生共鸣、感悟和启迪。有的教育专家提出:课堂是生命的家园和乐园,是让生命充盈着灵气、智慧、活力、激情和探险的地方。生命一旦缺少了活力与探险,它将变得枯萎、凋零。课堂应该是充满游戏精神的,同时也是快乐的,那种没有孩子们的语言、动作、思考、情感、态度和欢悦的地方不能算作课堂。[9]构建高职教育开放式生态课堂,可以为高职学生的学习创造开放性与生成性相统一的学习空间,让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命和价值在开放式生态性课堂上得以充分自由地舒展,竞相开放,完美生成。最后,开放与生成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开放式生态性课堂将开放与生成有机结合,终极价值目标就在于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唯有如此,方能在未来激烈竞争的人生征途上减少对他人和环境的依赖,提升自我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开放式生态课堂的有效建构回应高职教育的范式转换
从开放式生态课堂的本质特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生态课堂的学习既是人文合作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既是自主探究的,又是交流互动的;既是生动有趣的,也是整体和谐的;既是开放高效的,也是个性民主的。时代的发展要求和职业教育的办学现状,倒逼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范式发生根本转换,即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向现代的开放式生态课堂模式转换。具体而言,从课堂教学内容来看,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既定、割裂向开放式生态课堂的开放、整体转换;从课堂教学方法来看,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机械、灌输到开放式生态课堂模式向开放式生态课堂模式下的有机、参与转换;从课堂教学环境来看,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过度封闭到开放式生态课堂模式下的适度开放转换。随着高职教育范式转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被提上了工作日程。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就是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相对于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而言,就是要充分应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桥梁,构建高职教育开放式生态课堂,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应然选择。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和探究事物产生发展规律的积极的认识心理倾向,是带有倾向性和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具有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等特点,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情境和动力机制。“教师在整个教学行动过程中,扮演着一个组织者、协调人的角色,勤于提供咨询、帮助。一个好的教师,还应该是一个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塑造者,一个学习舞台的导演。”[10]所以,在建构开放式生态性课堂中,要运用情境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联系高职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社会经验进行巧妙设置,通过实物演示、语言描绘、绘画再现、幻灯、多媒体电脑演示和音乐渲染等各种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口欲言而未能”、“心求通而未得”的“愤悱”境界,切实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究未知世界的愿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亲临其境之感,可以在非常愉悦的心理情境中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体现了自然自主、交往互动、整体和谐、开放生成的教学理念,全面诠释了开放式生态课堂的人本性、生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颠覆了传统教育中由教师主宰课堂一切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充裕的时间与和开放的空间,真正实现生命自然生动地成长。
2.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和谐互动关系。教学民主要求教师和学生“双主体”在开放式生态课堂中,积极开展互动交流,树立民主意识,建立平等观念,构建和谐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欢迎学生针对教学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大声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当众与教师公开争辩,勇于发表独到见解与批评意见,师生或者生生之间可以在课堂上思想交锋、观点碰撞,课堂辩论过程中允许学生出错、改正或者保留自己的意见。这样,真理越辩越明,通过激烈争辩,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什么是理解、什么是平等、什么是民主、什么是自由,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亲情的礼拜、对宽容的理解、对道德的敬畏、对信任的追随、对科学的崇尚,形成积极的的心理认知、情绪体验和人生态度,课堂呈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场效应。
3.注重情感交流,营造师生共情课堂氛围。开放式生态课堂追求师生共情,要求建立以自信、生动、活泼、积极为核心价值目标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这种情绪影响呈现出持久性、弥散性和感染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思想高度集中,自始至终保持神态自若、心境良好、情感丰富的工作状态,持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和知识自信,以科学渊博的学识、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开朗豁达的性格吸引学生,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情绪感染、知识浸润、文化熏陶,并引起心理共鸣,在知识世界自由驰骋,在思想太空自由翱翔,在心理上建立共情机制,真正实现师生同频共振的教学实效。高职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相结合,形成一个师生共情、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4.参与课堂生活,增强课堂教学生命活力。开放式生态课堂教学中,作为最基本的细胞,学生个体是最活跃的。但在非生态性的课堂中,学生的行为却是最不活跃、最不主动的,常常表现为一味的从众和退缩。[11]构建高职教育开放式生态课堂,要求高职院校要持续关注处于成长中的每个学生个体的生活和生命,因为不具有生命和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是不具生成性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这与开放式生态课堂的本质特征是不相符合和格格不入的。这就要求教师运用高职教育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等教学理念深入扎实地开展课程改革,将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进行系统科学设计,引导动员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自觉参与到课堂生活与活动之中,才能充分开掘学生的各种潜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和旺盛生命力,也才能真正构建起开放式生态课堂。
5.坚持问题导向,提高自我终身学习能力。问题倒逼改革。传统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高职教育开放式生态课堂教学的根本路径就在于倡导学生坚持问题导向,主动迎接知识社会和信息社会带来的严峻挑战,学会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努力提高学生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打造就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可持续性发展。在开放式高职办学过程中,坚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以课程建设为阵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支撑,以构建全面的开放式生态课堂教学改革为目标,矢志不移,久久为功,必将大有可为。
[1]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N].中国教育报,2015-9-16.
[2]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4,(4).
[4]张向葵.教育生态:课堂教学监控的鲜活生命[J].教育科学研究,2003,(Z1).
[5]李帮琼,冯维.课堂生态观的研究进展[J].基础教育,2007,(3).
[6]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3.
[7]黄忆春.生态主义课堂教学观的再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1):5-8.
[8]吴全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问题研究——基于跨界视域的诠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02。
[9]靖国平.让课堂充满智慧挑战[N].中国教育报,2004-6 -5.
[10]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05.
[11]汪霞.一种后现代课堂观:关注课堂生态[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On the Dimensions,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Open Ecological Classroo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U Ying-ju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t’s essential to construct open ecological classroom in order tomake“open”become its feature.Open ecological classroom has two basic dimensions:“ecology”and“open”.Open ecological classroom has four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human nature,integrity,vivid and development.We can construct the open ecological classroom from five aspects:creating teaching situation,promoting the democracy in teaching,strengthening emotional communication,participating life in classroom and adhereing to problem oriented and so on.
open ecological classroom;dimension;characteristics;construction
G712.42
A
1009-5152(2015)04-0070-05
2015—10—30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专项课题(XJK014BJC00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4QGD004)。
刘应君(1971— ),男,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副教授,硕士。理张扬、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和生命价值的综合体现。开放式生态课堂教学中的高职学生既是成长的生命,也是发展的主体,其价值与意义在于,通过和谐有效的教学活动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为学生遵循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地实施个人自主、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人本、人际、人境是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元素。要构建开放式生态课堂,必须营造生态和谐的绿色课堂,高扬人本主义的根本理念,通过科学设计与精心施教,在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中,在以“美、趣、智”为核心的课堂学习情境和以“亲、助、乐”为核心的师生人际情境中,激发学生在个性化学习中主动感受、体味,想象和思考,鼓励学生在多向互动中积极交流,表达、质疑并创造,使高职学生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职业活动情境中获得职业的滋养、职业能力的生成、职业情感的濡染、职业道德的陶冶,使每个高职学生的个人潜能得以充分发掘和超越。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是学生生命的重要历程,理应是丰富多彩、有尊严和自由、富有个性与活力、散发成长气息的。这里所指的开放式生态课堂必然内涵两个基本维度,包括开放式课堂和生态性课堂,引领着高职教育,特别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