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翻译教材分析与思考
2015-03-17祝东江
祝东江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 湖北 十堰 442000)
国内翻译教材分析与思考
祝东江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 湖北 十堰 442000)
国际间交流的发展变化使得高素质翻译人才大量需求,而传统的翻译教学不能满足,急需改革。改进翻译教学,更新翻译教材是关键。通过分析国内翻译教材的现状、综合考虑专家们的研究成果,文章提出了改进建议和措施及教师如何使用翻译教材。
翻译教学;翻译教材;分析;改进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5.0179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国家和地区间的政治、文化、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交往愈加频繁,使得社会大量需求高素质翻译人才。高质量的翻译人才的培养既是我国翻译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国际化、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条件。信息更新和爆炸要求翻译教师与时俱进,调整教学思想和目的,探讨适应时代的教学方法,培养出合格、优秀的翻译人才,从而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要求[1]。
各大学、学院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都开设有翻译课,但因其传统与定位不同,翻译课程的课时安排,授课要求,教材选用等各有特色[2]。通过对翻译教学情况的调查和交流,我们发现我国翻译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影响教学改革顺利进行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翻译教材的问题尤其值得关注[3]。教材是教学之根本,而我国始终没有一本全国适用、相对稳定的统编翻译教材。
一、教材与翻译教材
教材建设举足轻重,教师实施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活动都必须立足于教材。同时,教材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冯端教授认为:教材建设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要前提。编著优秀的教材,可以解答教学中的许多疑难问题,确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
翻译教学,教材是基础。自1970s 以来,翻译已“逐渐形成一门专业”,“一门职业”,而译员培训是其健康发展的保证,合适的教材是关键。 翻译教学日益多样化,翻译教材面临严重挑战,急需改革和完善[5]。
二、翻译教材现状与分析
随着国内各高等院校外语教学的不断改革,教材、师资等不断完善,涌现一批优秀教材。国内翻译教材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取得可喜成绩,尤其是上世纪80及90年代期间出版的翻译教材在质和量上都有很大提高。据有关数据,目前中国有关翻译的教材就多达1 000多种。
翻译教材从陆殿扬所著教材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的百花齐放,是与翻译的跨学科性、跨文化交际、中国古典文论等因素密切相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反映了我国翻译学科意识由弱到强、学科从无到显,体现了跨文化交际的多样性。谭惠娟,余东通过比较研究,总结了翻译教材蓬勃发展的原因: 1)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 2)翻译是跨文化交际,形式多样; 3)翻译具有创造性,创作无定法,教亦无定法;其根本在于汉语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6]。
尽管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国内的翻译教材仍存在很多问题。李德风教授指出,“重复太多,新意不足,大部分是‘填鸭式’教学思想的产物; 质量参差不齐,商业化倾向明显”。张美芳教授调查发现: 教材零散杂乱;编写体系和材料陈旧,形式单一,过分注重双语词法和句法对比。穆雷教授指出:国内缺少适合学生需求、与实际联系密切的翻译教材; 教材缺少译文规范、缺少循序渐进的练笔材料等。范守义认为,缺乏全国通用教材。为此,翻译教材应符合时代的要求,需要改变或增加新内容。
传统翻译教材多侧重文学翻译,使得课堂教学与实际运用严重脱节,不能培养出能够胜任各类应用型翻译任务的翻译人才,难以目前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对外交流的需求[7]。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翻译实践教学缺少反映时代要求、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优秀教材。中译外文字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也警示我们,中译外教材编写、翻译课程教学必须联系翻译工作的实际。翻译事业的急速发展召唤有能力、有责任心、有经验的专家和学者编撰适合中国学生使用的崭新教材,填补这一空缺[8]。
三、翻译教材研究进展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授课教师必须重视教材的编著与研究。各高校应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广大的翻译教师积极开展对现有翻译教材的研究和批评,深化理论研究,编著出既有理论深度,又利于实施教学过程的新型教材[9]。
新世纪呼唤新的翻译教材体系的诞生。刘季春认为建立我国翻译教材的新体系势在必行,须体现“知识领先”、“描写为主”的原则。统编翻译教材可缩小师资悬殊带来的差距,为翻译自学人员提供教材支持,为自学考试主考单位提供教材和命题依据; 利于课程设置的规范化和翻译职业从业资格的鉴定[10]。在编写统编翻译教材过程中,编者必须高屋建瓴、构建教材体系。
王京平认为应努力为翻译课程构建框架,为授课教师提供思路、策略、方法和素材,帮助他们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从而设计具有个人特色、顺应时代发展、符合教学目的动态新型课程[11]。
张美芳认为,“教科书编纂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它必须符合教学大纲,适合社会需要; 具有合理的理论架构支持和适当、正确的译例讲解。教材编写需要解决: 编什么、怎么编”[12]。
陶友兰从翻译目的论关照的角度建议: 教材应重申翻译的内涵和外延、拓展翻译概念,应提出多元化翻译标准、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应凸显译者、彰显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教材编写之前需进行需求分析,使教材反映用户意向[13]。
曾昭涛认为教材开发应与课程设置一致,体现双向笔译和口译;确定内容为导向的教材编写思想,根据翻译实践的需要选排章节;应在教材中体现和分析变译的翻译策略;详细分析翻译方法[14]。
杨自俭强调评价教材的关键是: 难易程度要和师生水平相适应,特别是学生水平;教材自身具有系统性。他认为翻译理论要点应恰当分布于教材各章节,理论要点的讲解须配有恰当而充分的例证,要点要体现在例证中[15]。他认为理想的翻译教材应该是: 以文体学为中心,教材主体运用对比文体学的研究成果对英汉语篇做对比分析,及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进行语篇对比分析。
四、翻译教材改进建议
文军,俞森林倾向于选择统编教材。新的统编翻译教程应该:立足于当代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吸收传统翻译理论中合理成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以实践为根本;既讲述词句翻译,也进行汉英语言结构、思维方式、修辞文体、布局谋篇和背景信息的对比分析和应对处理,增加各种应用文体例句、范文的比较和练习(特别强调:所选材料应新颖、生动、实用,紧跟时代节拍);翻译技巧应包含变译技巧,同时加大篇章及实用文体的翻译技巧讲授;教材编写宜将英汉 - 汉英翻译综合处理;增加译文比较和赏析;同时为学生介绍机器翻译及其他前沿知识[16]。
李运兴提出语篇翻译教材的设计基本模式: 翻译过程(理解和表达)与语篇类型两大主线交错,原文语篇与译文语篇对照,每篇关注并解答一两个翻译问题。郭著章指出,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具有内容的丰富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健康的思想性的教材才会受读者欢迎并畅销。翻译理论应很好地结合翻译实践,简明扼要,并有具体有趣的翻译材料和典型译例予以证明。陶友兰从目的论出发,提倡用户至上,教材编撰人员应对当前的翻译需求与市场走势及翻译研究的动态有全面详细的了解。 韩子满建议增加非文学翻译在翻译技能课中的比重。
曾剑平,林敏华认为合理科学的翻译教材应该包括: 翻译常识,英汉对比, 有代表性的、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翻译实践工作有指导作用的翻译理论,翻译策略和技巧的具体应用, 翻译评论, 翻译练习等。选材方面应强调实用性,以实用文体为主[17]。翻译练习设计应遵循交际规律和认知规律,在语言结构、选材内容和文化信息处理方面精心布局,以实现翻译和交流的目的。
韩哲认为理想的综合性翻译教材在选材上应遵循三个原则:选材的广泛性和新颖性,材料来源的可靠性,及译例的准确性、审美性、易读性。梁志坚,蒋招凤,周彦等人建议,授课教师应多参阅几本教材,并尤其着眼最新最前沿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所有教材和其他一些参考资料结合起来,去粗取精[18]。时下热门话题,时新文章,都应该是翻译课堂上好的素材。当然,前提是翻译教师需具备合格的素质、敏锐的眼光和敬业的精神。
为此,作者对湖北省内高校,尤其本地区高校翻译教材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对高校《英汉翻译》、《汉英翻译》、《翻译理论与实践》、《实用文体翻译》、《英语口译》等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和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访谈,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相关高校翻译专业课题组研究成果,以及多年教学实践和历年来毕业生的反馈意见,提出本人的翻译教材改革方案:翻译教材的编写人员和任课教师必须坚持知识性、全面性、系统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健康性的编写和使用原则;教材应总体分为两个部分,基础篇和应用篇(各个章节应均衡考虑英译汉和汉译英);基础篇应包含翻译概论、翻译过程、词汇翻译、翻译方法、翻译与文化、翻译与语境、翻译与修辞、习语翻译、翻译欣赏;应用篇应包含常用口语翻译、政治外交时事翻译、科技英语翻译、专业文献与应用语篇翻译、经济贸易翻译、应用商务英语翻译、旅游英语翻译、饮食英语翻译、中国特色文化翻译;在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中,以课本为中心,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实际翻译能力,灵活选择教学素材和翻译实践材料,很好的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切实提高翻译教学效果和学生翻译实践能力(具体情况请参见本人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汉互译基础》和《英汉互译应用》)。
五、结语
翻译教材是翻译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体现,是翻译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主要工具,是影响翻译课程效果的关键因素。翻译教材建设是翻译教学的基础工程,必须根据时代变化进行改革。翻译教材是时代的产物,为社会服务,必须随着社会变化而更新。翻译教材的模式和内容受社会、政治、经济、翻译理论研究成果等诸多因素影响,只有顺应社会潮流才能找到立足点。
翻译教材是授课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学生借以获得课程经验的中介和手段。翻译教材应该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来编写。教材编写必须以人为本,站在学生的需求角度来选材和编撰,同时考虑翻译的学科性质,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
翻译教材“只有较好的,没有最好的”。翻译教材应遵循多元化的翻译标准,突出译者的主体性。有关人员应创造性地编写和使用教材,不断地对教材进行改编和更新,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 1 ] 王京平.谈翻译教学的任务与目标[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50-55.
[ 2 ] 何刚强.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应处理好五个关系[J].中国翻译,1997(2):40-42.
[ 3 ] 许钧.外语教育:新世纪展望——应该加强翻译教学改革[J].外语研究, 2000(2):3-4.
[ 4 ] 文军,俞森林.新世纪呼唤统编翻译教程改革—— 一次翻译调查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98-100.
[ 5 ] 韩子满.翻译职业化与译员培训——罗宾逊《速成翻译教程》评介[J].中国翻译, 2004(3):55-58.
[ 6 ] 谭惠娟,余东.金针度人无定法——关于翻译教材的思考[J].中国翻译,2007(5):53-56.
[ 7 ] 王银泉.非文学翻译:翻译教材建设和翻译教学的思维转向[J].外语界, 2009(2):42-49.
[ 8 ] 刘季春.加强中译外教材的研究[J].上海科技翻译, 2003(3):52-54.
[ 9 ] 穆雷. 翻译教材编著中的理论指导作用——介绍《英汉互译教程》[J]. 中国翻译,1995(4):34-46.
[10] 刘季春. 调查与思考——谈建立我国翻译教材的新体系[J].中国翻译,2001(7):49-53.
[11] 王京平. 谈翻译教学的任务与目标[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50-55.
[12] 陶友兰. 翻译专业汉英翻译教材的建构模式新探[J].外语界, 2008(2):10-16.
[13] 陶友兰. 翻译目的论关照下的英汉汉英翻译教材建设[J].外语界, 2006(5):33-40.
[14] 曾昭涛. 论高职应用翻译理论[J].上海翻译,2009(1):49-52.
[15] 杨自俭. 关于翻译教学的几个问题[J].上海翻译,2006(3):36-39.
[16] 曾剑平,林敏华. 论翻译教材的问题及编写体系[J].中国科技翻译,2010(4):42-44.
[17] 梁志坚. 翻译课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及翻译作坊在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翻译,2006(5):27-28.
(编辑:韩胜利)
2015-01-27
祝东江(1976-),男,湖北郧西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及英美文化。
G642
A
1008-6927(2015)06-00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