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管理机制创新研究——基于河南工业大学的案例
2015-03-17杨子江
杨子江
(河南工业大学 校团委,河南 郑州 450001)
高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基于河南工业大学的案例
杨子江
(河南工业大学 校团委,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高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采用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基于对河南工业大学的案例研究,剖析了高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管理机制创新问题。通过对其“一二三四五六”管理机制的详细梳理,为高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管理树立了良好的标杆。
关键词:艺术教育;第二课堂;管理机制
艺术与科学就好比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二者在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在艺术教育实践过程中,我国高等学校还存在很多不足,面临很多挑战,对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研究迫在眉睫。
1高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指课堂教学形式以外的学校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其与“第一课堂”公共艺术类课堂教学共同构成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将美育提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是对于艺术教育重要作用的深入阐释,是我们今后加强艺术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其中明确要求:“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艺活动之中。
2目前高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不足及挑战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第二课堂艺术教育中还存在很多不足,面临很多挑战。易晓明教授调查了江苏省12所高校大学生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和实效的评价。调查结果为:大学生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总体评价偏低;不同专业、不同高校的大学生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在艺术活动各维度中,大学生对于学校在艺术活动的宣传方面较为肯定,但对自身在艺术活动中的参与度评价最低。[1]余嘉博士通过对上海地区9所理工科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着管理体制尚无规范、课程设置条理不清、实践平台尚可扩展、师资队伍有待加强等四大问题。[2]笔者通过长期的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发现,作为中部地区理工科高校的河南工业大学的艺术教育与上述两学者的研究结果存在共性。
3高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管理工作包含6大机制,即目标构建机制、战略实施机制、特色锤炼机制、内涵建设机制、品牌营造机制、艺术普及机制,这6大机制互为补充,共同支撑了高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管理工作。本文选取河南工业大学第二课堂艺术教育作为案例进行研究,该校在第二课堂艺术教育中不断创新,构建了“一二三四五六”管理机制。即把构建“高雅大众化,美育常态化”艺术育人体系作为目标;坚持“顶层设计、重心下移”“请进来、走出去并举”两大战略;广泛开展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世界性三大特色的多元文艺活动;着力打造艺术活动的四个“合”;构建五大品牌文艺活动体系;在艺术普及方面做到全年不断线,力求六个“有”。
3.1创新目标构建机制,坚持一个目标——构建“高雅大众化,美育常态化”艺术育人体系
目标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管理工作理性化的最终体现。在河南工业大学的案例中,目标构建成为管理机制创新的第一步。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与“艺术展演季”等活动,学校着力构建“高雅大众化,美育常态化”体系。艺术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艺术性和思想性相结合、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相结合,提高青年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通过届次化的艺术展演,使其成为引领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有效载体,力求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挖掘学生艺术潜能、完善艺术育人体系。与此同时,大学还力求学生艺术团体的一体两翼、协同发展。“一体”即校大学生艺术团,“两翼”指各二级学院艺术团及其他艺术类学生社团。校大学生艺术团以“弘扬校园文化,倡导高雅艺术”为宗旨,活跃在校内外的文艺舞台上,用艺术诠释着大学的精神和气韵;与此同时,各学院也建立了院级学生艺术团,很多院系的学生组织还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活动品牌,在校内外均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各类由学生自行筹建的艺术社团,如书画协会、摄影协会、舞蹈协会、大学生剧组等,是开展课外艺术活动的骨干力量。学生组织调动自我热情、凝聚自我力量、发现自我价值,群众性艺术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青春校园处处洋溢着艺术之风。
3.2创新战略实施机制,两大战略并举——纵向维度的“顶层设计、重心下移”与横向维度的“请进来、走出去”
战略实施是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动态管理过程,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在河南工业大学的案例中,运用了顾客导向、目标管理、政策激励等机制,有力推进了战略实施。
3.2.1纵向维度的“顶层设计、重心下移”
坚持顶层设计与重心下移相结合。一是需求导向,认真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谋划第二课堂艺术育人工作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运用学生组织“工大青年调查”的平台,对第二课堂艺术活动进行调研。围绕“三度”,即艺术活动的知晓度、参与度、美誉度开展工作,使调研结果成为下一步工作的源头之水、有本之木、决策之基。二是目标管理,重心下移。学校对“科技文化艺术节”各项重大活动实行招标承办制,充分调动学院积极性。同时,制定大学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考评细则,针对学院艺术育人工作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了对学院工作成效的量化考核,把软要求变成了硬指标,使艺术育人工作有标准、有检查、有考核,便于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提高,促进了艺术育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三是政策配套,表彰激励。课程化改革中实施的第二课堂“一课化”是河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特色,即将部分大学生艺术团的活动列入学校课程建设体系,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工作量,对表现优异的同学予以学分奖励。另外,在学校年度“五四”表彰中,专列学生艺术活动单项表彰,有力地推动了艺术活动的开展。
3.2.2横向维度的“请进来、走出去”
坚持“三个请进来”,使高雅成流行,国粹为时尚。一是“请进来”高水平的演出。通过连年承办河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河南民族乐团、河南省曲剧团等为广大师生呈现了一场场丰富的视听盛宴。优秀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传承与弘扬,青年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二是“请进来”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聘请著名竹笛演奏家、河南省青年民族乐团团长吴建艺等艺术家担任艺术团兼职导师,进一步提升艺术水平。三是“请进来”高水平的讲座。运用“工大讲坛”平台,邀请学界大师为学生开设文艺类学术讲座,例如:物理学家黄祖洽院士的《科学与人文本同根》,国学大师傅佩荣的《探寻国学精髓,感悟人生智慧》等,使广大青年学生开阔了视野。
同时,坚持“两个走出去”,成为德育新载体,服务主旋律。一是“走出去”观摩艺术。校团委老师整合社会资源,带领大学生艺术团、学生会、艺术类协会骨干等,共同观看校外优秀文艺演出。提升了学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工作水平,加强了艺术团的对外交流,开阔了艺术团成员的视野。二是“走出去”展示艺术。近年来,在高雅艺术的感召下,学生开始从台下走到台上,发挥艺术社团的优势,于暑假分别走进乡村与社区,把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回馈给人民群众。
3.3创新特色锤炼机制,三大特色多元互融——广泛开展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世界性的多元文艺活动
特色发展是艺术工作的灵魂,丰富多元的校园艺术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粉丝”,扩大艺术活动覆盖面与育人效果。在河南工业大学的案例中,我们看到艺术活动类型兼具民族性、地域性与世界性,做到了雅俗共赏、丰富多元。
一是民族性。开展“国学周”系列活动、届次化的“最炫民族风”民族风采展示大赛、学生社团芰荷汉服社的“始于衣冠·达于博远”系列讲座等活动,使艺术作品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及审美意识,表现中华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和艺术审美情趣,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是地域性。由于师生来自全国各地,学校针对性地开展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活动,例如:届次化的“粤豫连襟,共谱华章”粤文化主题演唱会、二人转专场演出、“民族风,家乡情”高校艺术交流晚会等。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类型,对艺术教育的针对性和普适性具有良好示范效应。
三是世界性。当今世界教育国际化和办学视野全球化的氛围日益浓厚,艺术教育工作也应乘势而上,借力前行。通过海外留学生在校内各个艺术平台的展示,如“发展中国家中国少林武术培训班”汇报表演等,丰富了学校的艺术类型;同时,学校还举办了届次化的英语文化节、世界文化巡礼等活动,充分展示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魅力。
3.4创新内涵建设机制,着力打造艺术活动的四个“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为第二课堂艺术教育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做到了艺术活动与办学特色、专业特点、主题教育活动、新媒体氛围营造等的有机结合,为艺术活动营造了更深、更广的舞台与发展空间。
3.4.1艺术活动与办学特色相契合
着力打造契合办学特色的文艺活动,助力内涵发展。粮油食品学科群是河南工业大学的核心办学特色,学校紧紧围绕该特色,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第一方面,承办“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包括“科学节粮减损,保障粮食安全”省级辩论赛、科普展览、主题影片展播、大学生“爱粮节粮”公益广告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号召大学生爱粮节粮;同时,承办“世界粮食日”河南分会场系列活动,包括启动仪式、烛光守夜晚会、大型“高校行”活动等。第二方面,在以粮油为特色的社会实践中,广泛采用多元文艺形式,普及知识,影响大众。例如:“食品安全行,助力中国梦”社会实践,“日储一勺米、千日一石粮”——“爱心粮”社会实践,宣讲“节粮爱粮”进社区,“光盘行动,弘扬传统美德”活动等,有力支撑了学校的特色发展。
3.4.2艺术活动与专业特点相韵合
第一,以两大校级平台凝聚人。河南工业大学现有“青年研究中心”科教文化发展研究室及“大学生论坛”两大学生组织平台。“青年研究中心”是从事青年及大学生研究的学术机构,其下属“科教文化发展研究室”对艺术育人工作展开了有益探索;“大学生论坛”为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碰撞激情的平台,陆续开展了《光影感动青春》《读书·旅行》《梦轮回》《多元的校园文化》等文艺类分论坛,凝聚了学生文艺力量,拓展了学生文艺平台。
第二,以各个院级平台熏陶人。经过多年沉淀,河南工业大学形成了以设计艺术学院“创意风——设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家园”、新闻与传播学院“传之梦”理想教育平台、生物工程学院“秋之舞动”植物卡设计大赛等为代表的艺术育人平台。艺术活动与专业特点相韵合,打造了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
3.4.3艺术活动与主题教育活动相耦合
河南工业大学以丰富多元的艺术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了大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学校的主旋律,产生了德育、美育齐头并进的强大耦合效应。第一,开展爱国爱党艺术教育,提炼“红色”内涵。例如:在十八大主题教育活动中,开展演讲比赛、红歌大赛、红色剪纸作品展、红色电影展播等活动。为了巩固学校“重走长征路”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在青年学子中开展《长征组歌》排演活动,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艺术教育高度融合,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第二,发挥文化渗透力,提炼时尚内涵。通过承办河南省青年时尚促进会成立大会暨郑州女裤创吉尼斯纪录产业文化展示活动,吸引了省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3000余人参加,被人民网等全国200余家媒体报道。第三,进行爱校艺术教育,提炼“美丽工大”内涵。通过开展“美丽工大”系列活动,通过工大E图网、工大掠影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发现身边之美、校园之美、生活之美,培养爱校、爱学习、爱生活的情操;连续九年开展“唱校歌·铭校训·爱工大”活动汇报展示会,发挥了“工大精神”的引导、激励作用,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3.4.4艺术活动与新媒体氛围营造相融合
善于运用多维宣传媒介,通过艺术活动的全过程、全方位宣传,营造全体学生赏艺术、论艺术、爱艺术的良好氛围。第一,校团委于每学期初制定《学期课外艺术活动一览表》,绘制“艺术活动地图”,并通过“青年在线”网站等进行全媒体推介。第二,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海报、展板等多种媒体,为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学生宿舍区设立“周末文化沙龙”大型喷绘平台,于每个周末整合推介全校的文艺活动。第三,利用校共青团微博、微信、人人网、QQ空间四位一体的新媒体平台,对演出活动进行图文现场直播;对历次迎新晚会、毕业晚会进行校园网同步视频直播;在校团委官方微信平台引入校园广播站、大学生艺术团音频双向互动栏目,升级“点对面”传播方式,做到“点对点传播,心贴心服务”。不断开辟多维育人空间,持续影响、持续熏陶。
3.5创新品牌营造机制,持续锤炼五个艺术活动品牌
艺术活动品牌的实质是其承载的价值、文化品位和个性的总和,是组织长期努力经营的结果,是艺术活动的无形载体。只有坚持不懈地营造品牌,才能不断增加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与忠诚度。河南工业大学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梦想起航”主题迎新晚会、“飞得更高”主题毕业晚会、科技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展演季等5个文艺活动品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每年开展历时三个月、由十余场演出组成的“艺术展演季”活动。该活动由校大学生艺术团、校广播站及二十余家校内外艺术社团联合承办,是学生艺术团体“一体两翼,协同发展”的生动写照与最佳诠释。通过展演,激发活力,铸造精品,以展带练促提高,以点带面促发展。展演季的举办,为各学生艺术团体打造了艺术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激发了校内与校际各艺术团体之间“比学赶帮超”的活力,点燃了艺术精品打造的热情。同时,学校教工艺术团成员及艺术指导教师与同学们联袂演出、同台献艺,共同将演出推向一个个高潮,产生了极佳的引领与示范效应。
3.6创新艺术普及机制,校园艺术活动力求六个“有”
艺术活动要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必须创新艺术普及机制。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目前高校艺术教育的最大挑战。在该校案例中,艺术普及方面做到了全年不断线,力求六个“有”,即“学校有规划,学院有平台,社团有活力,活动有届次,周末有沙龙,周周有活动”。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各基层学院均具备院级迎新晚会、毕业晚会及合唱比赛等群众性文艺活动平台,各级社团开展了届次化的新生文化节、社团巡礼展、社团文化节、女生文化节、宿舍文化节、网络艺术文化节、大学生原创流行音乐节、摇滚音乐节等活动。在学校“周末文化沙龙”的统一引领下,做到了周周有活动,精彩不间断,呈现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曾言:“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3]高等学校应继续重视第二课堂艺术教育工作,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谱写艺术育人工作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易晓明,杜丽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实效及改革建议——基于江苏省12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J].美育学刊,2012 (6):98-105.
[2]余嘉.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改革——上海九所高校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09 (11):57-75.
[3]贺春华.理工科大学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音乐,2009 (3):106-110.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MECHANISM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ART
EDUCATION IN COLLEGES &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YANG Zi-jiang
(TheCommunistYouthLeague,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engzhou450001,China)
Abstract:The second classroom Art Education in colleges & universities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for carrying out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and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ing quality education,and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The paper use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field research,in-depth interviews and so on,to analyze the innovation in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Art Education in colleges &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its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management mechanism sets a good benchmark for the second classroom Art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colleges & universities.
Key Words:art education;the second classroom;management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40-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51(2015)04-0137-04
作者简介:杨子江(1982-),男,河南郑州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
基金项目:2015年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社科联专项调研课题 (QSNYJ2015014)
收稿日期:201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