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净净教授临证常用药对举隅

2015-03-17石学慧王净净刘叶辉李智雄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鸡血藤川芎

石学慧,王净净*,刘叶辉,李智雄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410005;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

王净净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南省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 王老师从事教学、科研与临床近四十年,临床上擅长诊治中医脑病及内科疑难杂病, 如, 中风、痹证、眩晕、头痛、癫痫以及情志不遂引起的失眠、郁证等疾病, 并且在用药方面善于运用中药药对,加减灵活,疗效确切。

中药药对是临床上按患者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质特点,经长期的临床实践、有选择地将配伍精妙且临床疗效显著的两味中药固定使用,组成常用的用药配伍组合。 常见的药对并非两味药简单、随意地相加,而是在掌握疾病发生机制,充分掌握药物性味归经及升降浮沉的基础上使两味药相配,通过药物的相互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笔者有幸师从王老师,现将老师临证常用药对经验总结如下。

1 药对举隅

1.1 川芎与防风

川芎与防风配伍见于宋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川芎茶调散中,本方为疏风止痛剂。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有“血中气药”之称。 本品辛温升散,“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无论风寒、风热、风温、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随证配伍用之,李东垣有言“头痛须用川芎”。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气味俱升,既能辛散外风,又能熄内风以止痉,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 《神农本草经》云其“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3]川芎有效成分川芎嗪,可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的形成, 降低脑组织含水量、改善神经功能以及降低脑炎症因子含量从而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起到保护作用,川芎提取物对实验性痛经动物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防风可升高内脏痛觉敏感压力阈值而止痛, 同时可抑制炎症介质, 而防风煎剂能抑制组织胺所致的豚鼠离体气管、回肠平滑肌收缩,对组织胺引起的哮喘及卵蛋白所致过敏性休克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王老师认为川芎与防风合用,两药辛温升散,引药上行入头目,既能辛散外风,又能平息内风,故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等风证,又能胜湿止痛,行气活血,祛血中瘀滞,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日久夹瘀,见痛处固定,舌有紫暗或有斑点者。 故临证配伍多用于治疗头痛、眩晕、面瘫等各种头面部疾病及中风、癫痫等病证[4-6]。

1.2 刺五加与刺蒺藜

刺五加味甘、微苦,性温,归脾、肺、心、肾经,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活血通络作用,能温助肾阳之气,补益心脾之气,用于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 刺蒺藜味辛、苦,性微温,有小毒,归肝经。功能平肝疏肝,祛风明目。具平抑肝阳之功,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症,味辛能疏散肝经风热,可治疗肝经风热上攻之证。 《本草求真》云“宣散肝经风邪,凡因风盛而见目赤肿翳,…,服此治无不效。 ”现代药理研究[7-8]表明刺五加可减少疲劳模型大鼠血清乳酸, 提高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具有抗疲劳,增强体力,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刺五加对果蝇睡眠剥夺模型的睡眠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外源性谷氨酸所致耳毒性具有拮抗作用;而刺蒺藜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L-6 和促进抗炎因子TGF 的释放而具有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两药配伍,一补一泄,疏肝健脾,祛风清热,安神益志。 泄肝经之热,补肾健脾宁心,尤适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或风阳内扰清窍所致的失眠、多梦、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证。

1.3 鸡血藤与丝瓜络

鸡血藤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 功能行血补血,调经,舒筋通络。 其性和缓,且藤类入络,善行血养血,舒筋活络,为治疗经脉不行,络脉不和病症的常用药。 《本草纲目拾遗》云:“其藤最活血,暖腰膝,已风瘫”、“治老人气血虚弱,手足麻木,瘫痪等证”。王老师依多年临床经验认为鸡血藤具有润肠通便之功,可能与其具有养血行血有关,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气血亏虚之便结。 丝瓜络味甘,性平,归肺、胃、肝经。功能通络,活血,祛风。善通肝经而治疗气血瘀滞之胸胁胀痛。 药力平和,祛风除痹多入复方应用。 《本草再新》载其“通经络、和血脉、化痰顺气。 ”现代药理研究[9-10]表明鸡血藤能抑制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鸡血藤总黄酮可恢复抗氧化物酶活性、清除自由基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同时鸡血藤具有促进造血、降血脂、抗血栓等作用,且可使热板所致小鼠舔足的痛阈值提高;而丝瓜络能提高小鼠热板和电刺激痛阈值。 两者皆药性平和,鸡血藤通而兼补,与丝瓜络相使为用,增强其通络除痹之功,即可用于治疗风寒痹痛,经脉拘挛等实证,又可用于治疗因血虚致筋脉失养或因虚致瘀的中风、肢体麻木等虚实夹杂证。

1.4 葛根与地龙

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 功能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络,解酒毒。 本品升清阳且通督脉,尤长于清解外邪郁阻,濡润经络,治疗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的颈背强痛。 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功能清热熄风,通络,平喘,利尿。 虫类药能行能窜,直达病所,具有开窍通经达络,剔透病邪的独特性能。现代药理研究[11]表明葛根所含黄酮类物质(如葛根素)可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 对大鼠饮酒所致血清载脂蛋白A1 降低及甘油三酯升高有明显对抗作用;降低肾性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而地龙所含有效成分(如蚓激酶)能延长小鼠凝血、出血时间;两药为伍,走窜升散配合,相得益彰,具有熄风止痉,活络止痛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中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脑鸣、颈椎病、高血压病等病证。

1.5 柴胡与郁金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 功能疏风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其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 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少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失眠等病。 郁金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心经。 功能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其味辛,主行散而入气分以行气解郁;味苦,主降泄而入血分以活血消瘀;且性寒入心经,故为理肝经气滞、清心经血热,化血分瘀血之要药。 如《本草备要》载有“行气,解郁,泄血,破瘀。 凉心血,散肝郁,治妇人经脉逆行”。 常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引起的胸闷、胁痛、胃痛、腹痛等病症。 现代药理学研究[12]表明柴胡具有抗抑郁及抗小鼠戊四唑惊厥作用;而郁金具有对抗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两药均有疏肝解郁之效,柴胡主入肝经,调达肝气以疏肝解郁;郁金气血兼调,配伍使用则解郁之功著,且郁金入心经,两药配伍,共奏疏肝解郁,清心安神之功,可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两胁胀痛、刺痛、情志不舒之失眠、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病证。

1.6 百合与合欢花

百合味甘,性寒,归心、肺经。 功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本品气味稍缓,甘中有收,用于治疗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合欢花味甘,性平,归心、肝经。 功能解郁安神,和络止痛。 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健忘多梦,为悦心、安神要药。 《本草经》谓其“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 现代药理学研究[13-14]表明百合提取物可延长巴比妥小鼠睡眠时间,提高戊巴比妥阈下剂量睡眠率;合欢花黄酮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的学习认知能力,拮抗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抑郁症,亦有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作用。 两药并用,相辅相成,清心解郁、安神定志之效佳,治疗肝郁所致的心烦不安、失眠、精神恍惚、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病证。

1.7 桑枝与牛膝

桑枝味微苦,性平,归肝经。 功能祛风湿,利关节,尤善上肢风湿热痹,肩痹,关节麻木者。 牛膝味苦、甘、酸,性平,归肝、肾经。 功能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临床应用广泛, 既可用于瘀血闭阻所致各种痛症, 亦可补益肝肾。 本品性善下行,还可利水通淋,味苦泄降,导热下泄,尤善治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吐血、衄血。 《神农本草经》云:“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曲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 ”现代药理研究[15-16]表明桑枝石油醚提取物有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桑枝黄酮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防癌、抗溃疡、解痉、抗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及降糖降脂等多种功能;而牛膝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引起的脑水肿,同时牛膝多糖能够有效降低骨桥蛋白含量,促进骨关节炎的修复,其活性提取物能促进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和突触形成,有利于轴突再生和髓鞘形成,能促进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和形态的恢复。 能够提高双氯芬酸钠在下肢炎症组织的靶向分布,体现了牛膝“引药下行”的作用。 两药合用,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一行上肢,一善下行,相辅相成,攻中寓补,常用于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疼痛、麻木、挛急、痉痛等病症。

2 病案举隅

陶某,男,63 岁。 初诊:2014年12月15日。 头晕反复发作5个月,伴恶心呕吐、汗出。 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伴有视物歪斜,步行有漂浮感。 现症见:头晕阵发性发作,伴恶心呕吐,视物歪斜,行走有漂浮感,无耳鸣,双肩及颈、背部胀痛不适,与体位改变无关。舌质红,苔薄白,脉细。体格检查:BP:130/80 mmHg,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头颅五官正,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无眼震,心肺(—),腹平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实验室检查 彩超:双侧颈动脉弹性减退并右侧颈动脉小斑块形成;右侧椎动脉内径稍窄。 MRI:脑白质疏松症;颈椎退行性变;C6下缘及C7上缘Ⅰ度终板炎;C5/6/7椎间盘后突,继发椎管狭窄。 ECG:窦性心动过缓(52 次/分)。TCD: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稍减慢。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 中医诊断:眩晕,辨证为气虚血瘀阻络。 处方:川芎10 g,防风10 g,地龙10 g,葛根30 g,刺五加20 g,刺蒺藜10 g, 牡丹皮10 g, 丹参20 g, 羌活10 g, 黄芪10 g,当归尾10 g,鸡血藤10 g,丝瓜络10 g,法半夏10 g,红景天10 g,瓜蒌10 g,茯苓10 g,泽泻10 g,甘草3 g。7 付。 二诊:2014年12月23日。 服中药1 剂即未见头晕发作。 现有口腔溃疡,颈肩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处方:前方去泽泻,加千年健10 g,淡竹叶10 g。 再服7 付善后。

按语:患者经治疗后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消失。所用处方为王净净教授用于临床治疗眩晕的经验方加减,治以益气活血、通经活络为主,兼以燥湿祛痰。

[1]黄安安,高 丽.葛根及川芎合用对缺血再灌注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34):3 621-3 622,3 631.

[2]林 乔,陈建南,赖小平,等.川芎提取物对实验性痛经的镇痛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0):161-164.

[3]胡旭光,廖淑莉,王颖芳,等.痛泻要方中配伍“风药”对PI-IBS 模型大鼠PAR2mRNA 表达及炎症介质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24(1):5-9.

[4]刘绪银,李振光.王净净教授治疗眩晕的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0):837-838,865.

[5]刘绪银,李振光.王净净教授治疗头痛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5):28-30,865.

[6]田丽君,王净净,肖 磊.自拟眩晕定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3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3):21-23.

[7]许光辉,李廷利.刺五加对果蝇睡眠剥夺模型睡眠及全基因表达谱影响的实验研究[J].柳州医学,2013,26(2):71-75.

[8]张 波,赵晓莲,杨 宇,等.蒺藜总皂苷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清IL-6、TGF 影响的实验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5):37-39.

[9]徐爱钰,陈从显,许 勇,等.鸡血藤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2,35(5):338-341.

[10]谢 辉,熊 蕊.丝瓜络炭联合蜂蜜热湿敷用于高渗及化疗药物外渗致组织损伤的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6):121.

[11]丁 瑜.探析中药药对葛根、地龙配伍对葛根HPLC 组分的影响[J].首都医药,2014(7):81-82.

[12]于春泉,李 苒,张 敏,等.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3):286-289.

[13]曲伟红,周日宝,童巧珍,等.百合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3):75-76.

[14]杜志敏,马 倩,宋予娟,等.合欢花黄酮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学习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1):52-56.

[15]章丹丹,唐 宁,华晓东,等.桑枝提取部位及其组合对巨噬细胞炎症介质的影响[J].中草药,2013,44(2):186-192.

[16]刘国生,孙 备,吕 凌.牛膝“引药下行”对双氯芬酸钠抗大鼠急性关节炎作用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0):2 443-2 445.

猜你喜欢

鸡血藤川芎
鸡血藤的临床应用及量效关系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益母草与鸡血藤及其配伍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鲜川芎和川芎药材中6种成分含量
鸡血藤药膳五款
化学指纹图谱法及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对鸡血藤饮片煮散质 量体系进行探索
南蛇藤、鸡血藤配伍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药效学与毒性的影响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大川芎方多组分制剂释药特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