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故乡的真心对话
——读王静《故乡集美》
2015-03-17魏锋
文/魏锋
与故乡的真心对话
——读王静《故乡集美》
文/魏锋
书 名:《故乡集美》
作 者:王静
出版时间:2015年3月
定 价:48.00元
出 版 社:三秦出版社
“无论身在何处我都自豪地介绍我的家乡,虽然她只是一个小县城,但是她是我精神之源、情感之根,她给了我独特的北方女子的气质,她给了我坚强、坚持、努力、阳光,我是她的女儿,她,是我的母亲。”这是作家王静在散文集《故乡集美》中用真挚的文字与故乡一次真心的对话,唤起读者个人记忆中的“乡愁”亦或乡村记忆,正如著名理论文艺家阎纲对本书的评价一样“我生在礼泉,长在礼泉,不知礼泉的物和事,愧为礼泉人。”诚然,“乡愁”是来自个人曾经生活中更为熟悉的记忆,更代表了许多异乡人深切思念的家乡,也延伸了祖辈人在这个有魅力的地方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
作为一名人民教育工作者,王静在教学上屡立新功,工作之余积极投身于文学创作,一直坚持不懈地试图在乡土文化的创作上探寻,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特色,让成长中的孩子更了解故乡的历史,让在外的游子更了解故乡的变化,让远道的游客更了解这块土地的风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看来,《故乡集美》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王静笔下的故乡“醴泉”,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岁月更迭,历史变迁,“ 醴泉” 更名为“ 礼泉”,王静笔下的礼泉,不仅仅是一位游子惆怅的记忆,更多的是在承千载传承优秀的文脉,开启发展新篇章,礼泉以极美的姿态敞开大门迎远客,温热乡风、乡土、乡情盛宴宾朋。目前,礼泉县美丽乡村建设上,浓厚的周秦汉唐文化和孕育新寓意的现代乡村,与传统文化、民间文艺传承中集中了陕西关中民俗农家乐风情,在袁家村一脉相传。王静的散文集《故乡集美》,就是在礼泉袁家村荣获“中国十大美丽乡村”殊荣后的一位如诗如画的平面导游,娓娓做解说,若乡民絮絮话家常无疑是唤起读者更加强烈的乡愁,对乡土的美丽解读在清丽的文字里激荡起浓烈的回声。
《故乡集美》用生动细腻的笔墨扣住“乡愁”,55篇散文对故乡礼泉从“花开果熟”“大美村乡”“ 城市文化”“ 山水景物”“风土人情”“历史存留”等八个方面,集故乡之美, 发现美,解读美,传播美。王静表达的不仅是个人对故乡的一种情愫,更多的是一代人对精神故乡中古朴乡情的向往和追求,内容生动、语言清新接地气。
“乡村、乡愁的消失,和城市人的陌生感与无归宿感”是当前作家探访、研究、思考的热点,也是作家笔触表现最为集中的焦点之一。王静所著《故乡集美》为了不让故乡被遗忘,自觉担当起了一位作家“留得住乡愁”的责任,更是给所有回不去故乡人们最珍贵的礼物,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