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访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工会主席张栩
2015-03-17玉茗
文/本刊记者 玉茗
以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访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工会主席张栩
文/本刊记者 玉茗
阅读《公交论语》觉得温润而感慨。济南市公交总公司的掌门人为该书作序起的标题叫“学《论语》做君子”,可谓姿态谦谦,但其重在践行,言传身教,让《论语》进了公交车厢,由此带动了公交公司一个班子,带动了1万多人的公交队伍,影响了一个城市,装点着济南的文明,滋养着乘客的心灵。汲取孔子的智慧,跟孔子学做人、做事,学处世、交友,并真正“学而时习之”,修炼出了“让乘客满意、让政府放心、让员工快乐、为社会奉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全心全意当好老百姓的“专职司机”的宗旨。
——星眼管窥
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工会主席张栩。
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是济南市直属国有大型一类公益性企业,目前建立三级工会组织77个,会员1.19万余人。近年来,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工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充分发挥组织功能,在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总公司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总公司工会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交通建设系统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职工书屋、山东省模范职工之家、山东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全省工会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会委员会、“济南慈善奖”先进慈善工作站、全市工会帮扶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日前,本刊记者对工会主席张栩进行了采访。
《现代企业文化》:公司强调以企业文化为核心,增强职工文化育人塑人功能,这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张栩:构建企业文化体系。总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坚持将改革创新和加强特色企业文化建设融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总结提炼出企业核心价值观、服务理念、管理理念等企业理念系统,修订完善并由人民交通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济南公交企业文化手册》,将员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到企业发展的愿景目标上来,认真践行“让乘客满意、让政府放心、让员工快乐、为社会奉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同时,公司注重营造职工文化氛围,通过思想教育与引导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与提高,文学艺术的创作与欣赏,文娱体育活动的开展与组织以及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的完善与管理,促进职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07年,在中国孔子基金会的大力协助下,公司编辑出版了《公交论语》,实现了60多年济南公交企业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公交车厢论语》,开展了“《论语》进车厢、进站房、进车间、进家庭”活动,将《公交车厢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制作成展板、宣传画,悬挂在全市4000多辆公交车车厢、公交候车亭、BRT站台、公交站房和月票发售窗口,使广大公交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文化的陶冶与洗礼。2009年,济南“公交论语”被评为“济南市优秀企业文化品牌”荣誉称号。
打造文化教育阵地。总公司工会发起建设了“济南公交史馆”,史馆内收藏了济南公交自1948年成立以来大量珍贵的老照片以及老物件。这些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公交人的汗水与心血,真实的反映了济南公交67年来的发展变迁,展现了公交企业的光辉历程和时代风采,“济南公交史馆”作为重要的宣传阵地和职工培训基地,发挥了其重要的人文教育作用。另外,结合企业发展大事记,编辑印发了《济南公交六十年画册》、《济南公交全运纪实画册》和《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成立二十周年画册》,出版了《辉煌历程》《激情、跨越》等书籍。
坚持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方法,既符合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心理要求,又符合济南公交“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总公司工会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优势,长期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团组长会制度,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执行此制度,济南公交史馆中至今还保存着历年召开会议的照片,得到省、市各级工会领导的好评;总公司工会一直深入贯彻《山东省厂务公开条
例》和《济南市企业民主管理条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通过新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公开栏等方式,深化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每年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总公司领导向大会做行政报告;公司各项重大活动、重大决策等及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并公布,如职工待遇调整等。
《现代企业文化》:工会如何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发挥职工文化服务保障作用的?
张栩:总公司工会坚持育人与塑人相结合,努力打造品味高雅,氛围浓郁、环境优美的职工文化环境,完善场所设施、强化骨干队伍、健全制度机制,大力开展济南公交系列文化活动,使各类文艺、体育活动都成为体现文化内涵、展示文化品牌的有效平台。
开展基层文艺创作。公司各级工会根据职工身边的人和事,精简提炼,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真实的反映基层职工充实的工作生活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如创作完成了大型音乐组歌《公交史歌》,歌曲既恢弘大气、催人奋进,又亲切温馨、情真意切,在企业内传唱不衰;还有在备战第十一届全运会期间以“保全运”为素材创作的《全运之夜》《公交与全运同行》等作品将公交人的社会责任感体现的淋漓尽致;以一线驾驶员和修理工工作生活为基本素材的《定点发车前后》《维修工的真情》等优秀文艺节目,引起广大职工的共鸣。近年来,各基层工会创作歌曲、舞蹈、小品、快板、情景剧等节目100余个,生动反映了济南公交职工的精神风貌,深受广大公交职工的喜爱。
加快文化设施建设。近年来,总公司工会不断加大对文化设施、文化阵地的投入,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和职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建设、完善面积180平方米的总公司礼堂1个、基层工会职工活动室16个;自2007年以来,为各级工会投资96.88万元购置乒乓球台、数码相机、乐器、音响设备、健身器材等文化体育设施;另外,为了满足职工的精神需求,各级工会均设立图书馆或图书角,目前图书馆藏书万余册,各类杂志、光盘几百种,在基层车队的43个主站站点设立了“站房图书角”,不断更新、充实新内容,努力把图书馆建设成为职工充实自我的服务站、提升素质的加油站。公交职工书屋先后荣获济南市优秀职工书屋、全国职工书屋等称号。
成立职工业余文艺团体。总公司工会成立了济南公交职工业余文工团、济南公交管乐队、济南公交女子鼓乐队和职工舞狮舞龙、威风锣鼓、鼓子秧歌表演队伍。2009年举办了“自豪公交人,颂歌献给党”红歌会,参演职工达600余名;参加山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红歌大赛荣获金奖及优秀组织奖;2010年举办了迎春职工文艺汇演;2011年举办庆祝建党九十周年《颂歌献给党,公交当先锋》职工文艺汇演;2012年济南公交女子鼓乐队参加了《中国梦想秀》的演出,最终登上了梦想盛典的舞台;10月中旬,女子鼓乐队又应邀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节目的舞台。2013年济南市总工会举办了“中国梦·劳动美”迎“十艺节”全市职工文艺展演,济南公交选送的节目分别荣获两个创作一等奖和两个表演一等奖。在市总工会举办的迎“十艺节”书法、绘画、摄影展中,公司有2名职工分别获摄影、绘画一等奖,有3名职工获摄影二、三等奖。
确立济南公交司歌。总公司创作了名为《公交人》的歌曲,确立为济南公交司歌,并参加了中国交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城市公交行业分会与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全国城市公交企业联席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优秀公交企业司歌评选活动”。
丰富职工文体活动。总公司每两年举办一届职工运动会,目前已举办了七届。除此之外,总公司工会每年都举办庆三八职工健美操和健身街舞比赛、职工服装展演、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够级比赛等,有3名职工参加了济南电视台“我是头科”的比赛,并成为了这档节目开播以来第一个获得七连胜的队伍。3名职工将获得的1万元奖金捐献给了历下区环卫工人,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现代企业文化》:职工文化的主体是职工,打造优秀的职工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职工的工作。公司如何以机制创新为抓手,助推职工文化全面深入建设
张栩:为了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公司创新了“星级管理、星级服务”工作;为了疏导和调整好一线驾驶员的情绪,公司在总结、提升基层车队管理、车辆维护创新经验的基础上,推行了“情绪管理”和“思想保养”;为了凝心聚力,将职工的力量扭成一股绳,公司实施“暖心工程”;为了与时俱进,保持可持续发展,公司大力发展“人才战略”。通过一系列围绕“人”做到工作,创新了工作思路,形成了良好的职工文化氛围。
2004年,济南公交全面推行了“星级管理、星级服务”制度。该制度从乘客的出行需求出发,建立起以规范服务和安全运营等关键服务质量指标为核心的考评体系,对员工和公交线路分别实行五个等级的服务评价和管理,形成了融合星级评定标准、星级晋升降级制度、星级考核奖惩与反馈等在内的体系,员工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交通部杨传堂部长对济南公交推行“星级管理、星级服务”、不断提高交通服务质量的举措给予了肯定。
发展“人才战略”。“让每一位职工都能在公交施展才华”是济南公交的人才理念。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要制定了系统的培训计划,通过创新培训形式,开展在职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加强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将职工素质工程融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之中,从根本上增强了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本着“有多大能力,就给多
大舞台”的原则,全面实行人才规划,落实人才培养计划,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使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同志走上了领导和管理岗位,形成了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管理人员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提升了管理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企业真正焕发了活力,职工有了干劲,企业有了正气。
实施“暖心工程”。近年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始终坚持在物质方面给职工以正常、合理、真诚的回报,让广大职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并从中增强职工群众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增强干事创业的底气和信心。为改善员工的工作和休息条件,公司为车队配建了小食堂、小澡堂和活动室、图书角;配置了空调、电视和取暖设备,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舒适、温馨的工作环境和休憩环境;每年拿出900多万元为职工进行健康查体,为一线驾驶员、修理工发放高温补贴、冬运补贴和职工福利,为全体职工进行健康查体,还拨出近百万元专款为每位职工过生日;建立健全帮困扶贫机制,对困难职工实行动态管理,切实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
建立“慈善工作站”。总公司成立慈善工作站,认真践行“扶贫济困、赈灾助医、兴善助学”的慈善宗旨,规范有序的开展救助工作,工作站每年对困难职工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每年中秋和春节前夕,根据职工的困难程度分别给予200至2000元不等数额的集中救助;对突患大病和家庭突遭意外情况的职工,工作站也都急职工所急,帮职工所需,随时给予救助。总公司工会每年发起“慈心一日捐”活动,所得善款专人负责,均用于工作站的帮扶救助工作。
《现代企业文化》:公司还推出了“情绪管理”,为什么?
张栩:“情绪管理”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行车安全、提升公交服务水平的内在动力,是让员工快乐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对驾驶员有针对性地实行情绪稳定化和情绪调整化管理,形成融合情绪认定、沟通、调整、联动、反馈、培训、激励、奖惩在内的监督管理体系。自2008年以来,公司全面推行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情绪管理体系,以“部室包队、管理人员包线”形式畅通一线员工的诉求渠道。在基层推出了员工心情指数“晴雨表”,驾驶员将自己的情绪状态贴到“晴雨表”的相应区域,“晴天”表示状态良好,“雨天”表示状态不佳,管理人员可及时了解驾驶员的情绪状态,积极为情绪不佳的员工做思想工作,及时排解不良情绪,解决问题;还开通了“知心大姐”热线、设立了情绪调节室、“BRT心情驿站”、心情信箱、领导接待日,引进“人体生物钟”三节律观察和防控机制,各职能人员提前采取措施,帮助职工过滤派遣不良情绪,确保一线职工特别是司乘人员以健康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推行“情绪管理”以来,员工争当高星级驾驶员、争创高星级线路的氛围愈发浓厚,公交服务质量持续提高。《公交企业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情绪管理》荣获2011年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为使“情绪管理”工作常态化,公司根据车辆的一、二、三级维护方式,提出了“思想保养”概念,针对员工思想情绪采取定期维护,探讨通过科学管理改善驾驶员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各职能人员提前采取措施,做好心理疏导和引导工作,引导员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运营服务中,进一步调动了一线驾驶员的工作积极性,收到了较好效果。
《现代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引领下,打造优秀的职工文化,公司在以先模精神为动力,营造职工文化健康向上氛围做了哪些努力?
考核激励持续培养。经过严格的考察和筛选,公司选树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人物典型。如全国劳模吴倩、全国劳模李慧敏、省劳模秦静、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维玉、郭泗镇等。近年来,公司工会共推出全国级先模人物7人次,省部级先模人物51人次,市级先模人物118人次。通过建立劳模培养机制,不断在职工中发现优秀人才,激励了全体职工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决心和积极性。
现身示范树立标杆。为了进一步发挥好劳模“传帮带”作用,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按照省、市总工会相关文件精神和总公司党委的安排,总公司工会在基层单位成立了七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既有技术创新,也有服务创新,是复合型的创新,为培养复合型公交技能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今年济南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大会上,济南公交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维玉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授予济南市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在劳模的带动下,济南公交万人群体在正激励中聚集了无限的正能量,努力为乘客服务,铸就了全国文明单位品牌。
营造争先创优氛围。公司工会组织了“四德”教育和劳模事迹巡回宣讲,选取了先模人物的优秀事迹,在公司内外广为传播,从全国、省、市各级劳模到公司先进、优秀典型,用身边人自己为公交事业奋战多年来的故事引起全体职工的共鸣,打造了流动的“道德宣讲团”,在职工中营造了尊敬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和劳动光荣良好氛围,以职工文化的力量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正义、正气,发挥了其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