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读出新闻报道的美

2015-03-17邱晞

新闻前哨 2015年10期
关键词:崇高朴素美的

◎邱晞

如何读出新闻报道的美

◎邱晞

大千世界处处充满了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切领域中。由于新闻传播是反映整个世界变化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美的事物的报道,因此,不论我们的报纸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他们总是在采撷美、传播美。新闻的采、写、编、排本身就是一个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美的事物、美的变化进行搜寻、挖掘、提炼、加工与传播的过程。自新闻事业产生以来,自然环境中的种种神奇瑰丽的现象,社会实践中一切激动人心的事件、变化,乃至富有诗意的娱乐消遣,都会在新闻传播中找到踪迹。新闻作为现实生活的反映,必然要反映美的生活,美的事物,美的现象,生活中哪儿有美出现,也就会有相应的新闻美的传播。

读出“崇高美”

所谓崇高美,是一种庄严、雄浑的美。古往今来,崇高的事物总是深受社会的褒扬与推崇,令人向往神驰,我国的风俗民情素来具有强烈的崇拜英雄豪杰、歌颂公平正义的崇高感。就社会推崇的人物形象来看,崇高美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生活中那些能激起人们赞叹、敬仰的不平凡的行为活动。这些行为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对历史推进起了重大作用。崇高的魅力在于感染人,在人们心中掀起情感波澜,并吸引人去为追求崇高的行为而努力实践。

我们报道崇高的人物、事迹的内容是很多的,它们是党报的主要内容,是首先要读好的内容。我们的报纸只要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出社会实践中的崇高事物,其新闻本身也就会呈现出崇高美的形态,唤起广大民众对新闻中崇高人物、事件的敬仰赞美的情感,以此推动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向前发展。过去在国内产生了巨大反响的如刘胡兰、黄继光、欧阳海等人物的报道,他们都是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表现出大义凛然、奋不顾身的气概,为他人生命安危慨然献出自己宝贵生命,他们的壮举,使新闻呈现出“崇高美”形态而极具感染力。

读出“朴素美”

所谓“朴素美”,是一种质朴、真诚而富于亲情、人性的美。这种美是相对于“崇高美”而言的。“崇高美”有一种高山仰止、压倒一切的力量,令人景仰,给人以前进的动力;而“朴素美”在自然界是一种洗尽铅华、不饰雕琢,遵循自然规律本身的美。把这一概念移植到人类社会中来,则是一种反映社会内部和谐,人与人之间充满温馨、善良和友爱的美。

中国古代即有“和为贵”的优良传统,西方社会也崇尚“博爱”思想。可以说,人类社会一直将真诚、亲情、友爱这种“朴素美”,作为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石。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的伦理思想,同样继承并发扬着这一美德。

看看我们的媒体,几乎每天都在报道这类美德的新闻,“朴素美”的绚丽花朵天天都在新闻园地里绽放着。对具有“朴素美”形态的新闻的大量报道,有利于人际和谐、思想健康、政治文明、社会安定,已成为媒体报道的“重头戏”。

“朴素美”的新闻所报道的都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但读着这类新闻,真情和爱意的暖流会长久地滋润着读者的心田,这就是“朴素”的魅力之所在。朴素与和谐关系紧密,有朴素美的人会心地善良、心态平和,为人处世会更多考虑他人的利益。发现并传播朴素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剂良方。

读出“自然美”

采撷美的事物传播,主要是社会美的内容,这是新闻传播的主要方面。但是自然领域的美也没被忽视,同样被纳入了记者们的视野。所谓“自然美”,就是客观世界中自然物的美。日月星辰、名山大川、花卉树木、亭台楼阁等,他们都以自然美好的感性形式令人心驰神往。如果新闻报道无视自然美,没有自然美的内容,那么新闻传播给人提供的现实图景无疑是有缺陷的、不完整的,构不成一幅真实的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生活画面。况且,现实生活中大量新闻事实的发生,都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联,如旅游新闻、探险新闻、环保新闻、天文地理新闻、科学考察新闻等,“自然美”往往成为其重要内容,是这些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的新闻甚至于整个事实都是由自然美构成的,如“日食月食”、“海市蜃楼”、“哈尔滨雾凇”、“钱塘江大潮”、“广西乐业天坑”等等,就是专门报道“自然美”的。不过,美学原理告诉我们,自然状态的美,只有与人的心灵情感相呼应,才能呈现出真实的“美”来,即“物由情生,情景相依”。因此,“情景交融”的“美”,才是最动人的“自然美”。[1]

读出“幽默美”

幽默是社会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其特点是产生笑的效果,带给人们欢愉与欣慰。幽默得以产生,是因为生活中事物的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发生了矛盾,不协调”,其存在形态或运动方式“出现了倒错、反常”。[2]而这些矛盾、反常,都为新闻传播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扩大了新闻审美领域。

新闻传播中的“幽默美”,重点在新闻内容本身的幽默、滑稽,决不是专靠“妙笔生花”就能达到幽默效果的。生活中本来就有那么一些反常的现象、幽默的事实、荒唐的行为,我们的报纸只要将它们发掘出来,如实披露,受众不假思索就能从报道中发现可笑,体会到其中的意味深长。《环球时报》转摘美国媒体2013年8月27日的报道称:

英国伦敦30岁男子莱昂·史密斯26日晚上睡觉时,感觉有人在轻轻摩擦他的脖子,他以为是自己的女朋友回家了,就伸出手臂想抱抱“她”。结果他睁眼一看吓尿了,怀中的不是女友,而是一只狐狸。几分钟的紧张对峙后,狐狸才逃走了。史密斯说,“我简直不敢相信,它是那么冷静,直直地盯着我。”史密斯与女友苏菲计划采取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尽管苏菲觉得整个事件相当有趣(她当时在工作),但她对她的“情敌”再次出现并不感兴趣。

这是一则典型的幽默新闻,完全不可能发生的离奇事情发生了,而且还涉及到夫妻之间的“小秘密”,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幽默美”跃然纸上。这就是新闻事件本身的幽默力量,而不是靠“妙笔”。

当然另一方面,新闻幽默往往也离不开形式的表现,即如何用幽默的方法去报道新闻。那些滑稽、荒唐之事,倘若只是客观报道一下,可能并不引人发笑,变得平淡无味,而一但加入幽默方式,立刻能令人神采飞扬,获得审美愉悦。

媒体上用图像报道显示幽默,用得比较多。最常用的是新闻漫画,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现实中发生的事,这些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消极负面的。报纸上的新闻漫画,讽刺性的幽默表现占了主流,讽刺性漫画一直是报刊上揭露、批判现实中种种负面现象的有力武器。

读出负面新闻的“美”

负面新闻传播的是现实中消极的事实,除灾害新闻外,大多可将它们归入“丑闻”范畴。丑是美的对立面,在现实中,人们是向往美、追求美而排斥丑、鄙视丑的。然而,从美学上讲,“丑”却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因为“丑”能更好地反衬“美”。

对我们的报纸来说,现实中“丑”的新闻题材,也能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并引起人们的莫大关注,其审美态度往往甚至表现得比一些刻意张扬的正面典型还要强烈和持久,且能产生广泛的效应。

那些丑陋的东西,善良、正直的人对之厌恶唾弃,但它们一旦进入新闻报道,经过记者的审美透视,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情感的笔触去点拨升华,就能迅速在读者的心中掀起情感波涛,激昂、慷慨、义愤、惊讶等审美体验油然而生,或因此怒发冲冠拍案而起,或因此飞泪泉涌扼腕长叹……

读出“语言美”

新闻的“语言美”,主要指报道的文字表述美。任何新闻事实,都要靠语言文字来传达给读者。读者的新闻美感,除了新闻的内容撩人心弦,就是来自于新闻的语言文字表达,我们要读出这种写作语言的美,从中受益。

新闻“语言美”,首先要求语言的客观性,这是新闻语言最重要的特征。说白了,就是用公正、准确、淳朴的语言来报道新闻,即“用事实说话”,而不是以夸张、想象乃至吹嘘的语言渲染事实,这样才能给读者以真实感,“真实即美”。[3]简言之,就是在写作中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副词。因为动词、名词是纪实的,具有客观性,而形容词、副词带有抒情性,具有主观色彩。

其次,新闻语言要求具体。在报道中,用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能使人如临其境,有耳闻目睹之感。相反,用抽象的语言,就会使人感觉生硬、冷漠、不易理解。

再次,新闻语言要简洁。简洁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特点之一,只有简洁,才能为读者节约时间,才能使新闻信息容量更大。简洁、具体又客观的语言,就是新闻的“语言美”,读者应该善于发现具有上述语言特征的新闻。

注释:

[1][2]楼昔勇:《美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邓利平:《审美视野中的新闻传播》,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177页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猜你喜欢

崇高朴素美的
朴素的安慰(组诗)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好美的雾
最神奇最朴素的两本书
无名的崇高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
The 11 Well-known Kite Families in Weifang
The Four Crafts of Kites